關注績優龍頭把握個股機會

關注績優龍頭把握個股機會

本報特約評論員 常斌

本週市場先抑後揚。上證綜指前四個交易連續回調,週五出現大幅反彈,最終報收於2829點,全周微跌0.07%;而深圳成指和創業板指則全周分別下跌0.81%和0.55%。量能上,周內兩市合計成交1.63萬億元,與上週萎縮近一成。

三大原因推動週五兩市大幅反彈。一是短期做空動能衰竭。週一至週四連續回調,市場量能均出現地量水平,市場惜售心理明顯。二是人民幣匯率在連續大幅下跌後短線有企穩回升跡象,此舉減輕了短期市場壓力。人民幣貶值是本輪自3050點開始的下跌的重要原因。但在人民幣匯率連續跌破6.5、6.6、6.7等重要關口,週五甚至一度跌破6.8之後,後市短期內繼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大幅減弱。從匯率走勢上看,週五美元兌人民幣在突破6.8之後便出現了明顯回調,顯示出匯率明顯的短線見頂回落跡象。三是強烈的政策利好預期。2700點至2800點區域是明顯的政策底區域,投資者對管理層將推出政策利好的預期強烈,如預期政策上將可能減弱資產新規的嚴厲程度、放緩其推進速度。

從短期看上述因素為市場提供了反彈動力,但從中期看市場基本形勢並沒有明顯改變:宏觀形勢仍舊不利,而這將需要較長時間來消化。

首先是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六月經濟數據已全面回落,而下半年宏觀經濟將面臨三大壓力:中美貿易戰導致出口壓力有增無減;房地產調控下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消費受房地產泡沫擠壓增長有限。其次,金融環境繼續走向緊縮的大趨勢將延續。因擔心短期市場承受力不夠,管理層可能暫時放鬆去槓桿的力度和速度,但不能就此認為金融緊縮大方向的轉向。在地方城投債風險、P2P風險、民企信用債風險、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等不斷“爆雷”的當前,去槓桿進程已在路上,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去掉這其中的金融風險,讓它們適時爆掉,中國經濟身體上的毒瘤才能慢慢化解,未來才能進入新一輪的健康週期。三是未來兩個月中美貿易戰局勢和人民幣匯率波動還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始終壓制機構大資金對股票資產的配置偏好。

技術上看,上證綜指中期均線(30日、60日)不斷下壓,對股指構成壓力;而股指量能持續低迷,做多動能不足,要攻克中期均線壓制難度頗大。不過,短期技術指標看,股指站上了20日均線,10日均線開始上翹,MACD指標紅軸放大,短線指標略顯強勢。

綜合來看,筆者月初對市場的預判在當前仍然適合:“七月市場有望較六月行情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可能有限。就股指而言,上證綜指有望在企穩後保持低位震盪,2750-2950或是核心震盪區間。” 整體上短期市場仍難有突出表現,但在大盤企穩、短期無明顯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優質個股和局部優質板塊有望繼續表現。策略上,投資者可自下而上挖,在適當控制倉位的情況下把握個股機會。

尤其是市場進入中報密集披露期,業績將成為短期股價的最大影響因子。根據上市公司中報預告數據統計,中小創整體業績增速較第一季度有所回落,從結構上看大市值的龍頭公司業績顯著好於普通公司。如剔除金融和蘇寧後的中小板上半年淨利潤增速為15.66%,較第一季度的19.90%明顯回落;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創業板公司中報預告整體淨利潤增速為-1.13%,而50億元以上創業板公司增速則達29.72%。因此,抓績優龍頭仍是當前把握個股機會的主要方向。

操作上:低估值的金融、地產、家電等行業龍頭,重點關注估值修復下的短期反彈機會;持續成長的大消費領域醫藥、食品飲料的白馬龍頭,以及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核心科創股,重點關注中線思路下的逢低佈局機會。

關注績優龍頭把握個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