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文丨指月

每集仅4分钟,共8集的网络短剧《不过是分手》收官近一个月后,其豆瓣评分已经稳定在了8.1分。除了作品本身质量令人惊艳外,播出平台之一放在了抖音上,也为这部剧带来了更多内容之外的看点。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题为《短视频内容低俗化等隐患开始凸显》的文章,将短视频平台内容导向问题再次摆上台面。4月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负责人被网信办约谈、APP下架整改;“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时至今日,危险动作、不堪入目的低俗内容已经基本在这些平台上绝迹。

显然,短视频行业内容健康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中又提出了更为深入的监管方向:“如今,对于短视频平台低俗有害信息的监管已见成效。但‘显性’的低俗信息容易治理,‘隐性’的易沉迷特性及消极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却不易甄别和引导。”

可见,监管日趋严格细致之下,并非是简单的规避低俗就足够了,短视频平台对内容的需求正变得更为多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网络短剧《不过是分手》在抖音上的热播和收获的好评,其意义就不只是一部短剧的范围了。

短剧表现起伏,因对创意需求无限

网络短剧早已不是新鲜事物,2013年,万合天宜的成名作品《万万没想到》单集也只有4分钟左右,后来火爆的短剧品牌《报告老板!》《学姐知道》时长也都在10分钟上下。

万合天宜在经历《万万没想到》短剧版火爆、电影版开发、逐步冷却之后,当下已经失去了曾经惊动整个互联网的声量。2018年3月播出的新作《万能图书馆》豆瓣仅4.8分,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目前播放量也只有1.4亿,早已没有当年的爆款之象。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以叫兽易小星为核心的万合天宜能够打造出《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之类的爆款,与易小星、刘循子墨等人的创意是分不开的。而且在2013年前后,《万万没想到》的“搞笑日和”风格尚且属于稀缺内容,而在B站已经完全崛起的当下,万合天宜的风格显然已经不具有此前的独特性。

笔者认为,万合天宜的火爆与冷却,其实反映了网络短剧领域对内容创意永无止境的强烈需求。短剧因为时长极短,细节展现有限,一个“新”字就成为了所有收获好评的卖点。这就决定了短剧很难形成类似长剧的流程化产出,而是更多的需要依赖创作人员的创意水平——跟随甚至创造时代潮流的能力。因此,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短剧才会格外艰难。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不过是分手》明显是一部充满创意的作品。如果单看题材设定,无非是循环穿越与当代男女爱情观的结合,但实际效果却不止如此,明快的剪辑,加上极为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情感主线,将穿越这一经典设定发挥出了具有现实主义价值的魅力,而最终结局走向的一反常理,也体现了导演、编剧极富活力的创作思路。

对编剧叶小白来说,《不过是分手》是他的第一部编剧作品。在知乎上回答关于该剧的问题时,他感慨颇多:“我用一本书的空间,用一部剧的篇幅来讲爱情。但最终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学生。只是在借故事,来发现一些道理。比起创造,写故事更大的快意在于发现。”

而89年出生的导演王梓骏,在他的豆瓣页面上给自己取名为“三无狗导”,列表里仅有《不过是分手》和一部短片《Sorry Siri》。导演与编剧这种新鲜度、年轻与创造力,是造就这部短剧内容方面成功的主要因素。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创意的来源时常有枯竭可能,而新人们却是“创意的富矿”——无论是早期的叫兽易小星,还是《李献计历险记》《坏未来》的作者李阳,都是以“外行人”的身份先以原创视频成名然后进入行业的。说起来,这种新鲜血液加入行业的方式,与现在短视频平台中的精品作者涌现也有相似之处。

因此短剧在短视频平台抖音的出现和热播,或许意味着短剧这一内容角色,在短视频时代将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

面临监管的短视频平台,短剧可补充精品差异化内容

网络短剧近两年的弱势,首当其冲的原因或许是早期从业人才难以源源不断生产创意,部分从业者转向电影、电视剧产业,导致短剧整体内容质量滑坡。而从外部环境来看,优爱腾视频平台提供了海量影视内容,B站崛起丰富了大量UGC内容,也冲淡了观众群体对“泡面剧”的需求。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但短视频平台的火爆发展,却为网络短剧提供了新的舞台。

《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抖音、快手的日活用户都已经突破1亿,而在抖音、快手之外,腾讯重启微视,并在微信里屏蔽抖音、快手链接,已经是高调入局。日活用户规模过亿之后,内容的广度不可能一成不变,自然而然会向综合性短视频平台发展。

而且在经历了一系列监管动作之后,短视频平台肯定也会有所反应。曾经以音乐、精致为标签的抖音越来越大众化,充斥了社会万象打着“真实”旗号的快手,已经去除了大量低俗猎奇内容,两大平台的内容正处于互相靠拢的趋势。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2018年的高标准监管过后,用于吸引眼球的“下沉式”内容比例势必下降。而抖音推荐权重较高的精品短视频,却难免出现大量“同质化”“跟风”视频内容。如“海草舞”“地铁扶手”等等主题虽然曾经引发了大量用户创作,但此类视频很快会进入审美疲劳,存在着生命周期极短的劣势,并且很难形成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对提高用户粘性也助力不大。

笔者认为对短视频平台而言,类似《不过是分手》的网络短剧意义在于对短视频内容进行补全:

在坚定符合监管要求的精品化道路上,仅仅依靠对UGC内容进行筛选显然是不够的,很容易陷入上文所说的“同质化”“跟风”现象,不能为平台带来足够的品牌效应。而《不过是分手》这种高分短剧既符合平台快节奏、零碎化的整体风格,又是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制作水准超越平台上大部分UGC内容。试水成功之后再开发续作,也可以形成连锁效应强化用户粘度。

从《万万没想到》到《不过是分手》,短视频时代下短剧将迎来新生

抖音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快手仍旧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挺过一轮监管之后仍旧强势,微视来势汹汹,背靠腾讯微信强行入局。但从《不过是分手》这个小事件来看,抖音仍然具备着很强的前瞻性。或许下一部真正意义上网剧爆款,会以3分钟一集的形式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