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爲什麼「逼著」銀行買垃圾債?

央媽為什麼“逼著”銀行買垃圾債?

最近有個說法在融資市場瘋傳,說央媽“逼著”商業銀行買“垃圾債”,具體細則都傳出來了!那麼,傳言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央行為什麼要這麼做?

【傳言極有可能是真的】

>>首先,這個傳言太過“有模有樣”了。

傳言說央行打電話指導商業銀行,必須要投資信用債券。連具體的“指標”都給了出來:AA+及以下等級債券一個月要投30億!

這也就罷了,另外還流傳出了“獎勵模式”,說央行將對那些積極放貸,尤其是積極投資“垃圾債”的一級交易商銀行額外給予MLF資金!

這個流傳出來的具體要求就更“具體”了:1.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才給予1:1配MLF資金。並要求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票據和同業借款不鼓勵),人總行會月末回頭看。2.新增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1:1配MLF,aa+以下1:2配資金,要求必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

如果這個版本是真實的,那麼“央媽”的態度就再明顯不過了,央媽的意思就是:你商業銀行就多放貸吧!給實體企業貸出去一分錢,我就給你補償一分錢!這還不算,假如你貸給的是“垃圾企業”,那你貸出去一分錢,我就給你2分錢!

>>其次,高層表態“側面印證”

當然了,傳言再像真的也沒用,最後還得看“上層建築”的態度,那麼他們什麼態度呢?

和以往一樣,沒有人出來直接承認,但最近銀保監會開了個會,強調了這麼一件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幫助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大中型銀行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一邊是政策吹風,一邊是細緻入微的執行版本滿市場流傳,不管怎麼看,央媽“逼”銀行買垃圾債這件事都極有可能是真的!

央媽為什麼“逼著”銀行買垃圾債?

【那麼,央媽為什麼“逼著”銀行買垃圾債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垃圾債真真真賣不出去了啊!!用最近流行的話說就是“緊的一比”!

這幾年經濟狀況不好,企業效益下降,融資越來越難,尤其是中小企業,上市上不去,貸款又貸不來,只能發債券。而中小企業受企業主體規模限制,發債券不可能獲得高評級,所以只能發行等級低、利率高的信用債,也就是垃圾債。

儘管利率高,但是銀行,以及所有其它的投資方都不願意買垃圾債啊!現在經濟狀況不好,債券的違約比例高啊!風險大啊!不能怪投資方謹慎,事實也確實如此:今年以來,截至7月18日的違約債券達到28只,涉及債券餘額289.27億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雖然違約的債券中,也有評級高的債券,但投資方從風險角度考量,還是更加的謹慎起來,以前債市的狀況一直就是:AAA搶不到,AA沒人要。現在,就更沒人要了!因為沒人買,許多企業都取消了債券發行。數據顯示,今年已有超過300只債券取消發行了!信用債利率也是一路狂飆。

發債券籌錢的路基本被堵死了。這樣一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就更難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央媽出來救急了!”逼“著銀行去買垃圾債去了。

央媽為什麼“逼著”銀行買垃圾債?

【央媽這麼做,不會加大銀行的風險嗎?】

其實不然,垃圾債”其實不一定就“垃圾”,高評級債券也不一定就高級。比如在最近的債券違約潮中,這些違約債券的評級,並非都是所謂低等級(比如AA及或者更低),發行時債券評級在AA+以上的違約債券就有3只,甚至還有AAA級債券也出現違約的情形。

中國的債券評級太過於依賴企業規模等”硬指標“,大企業融資很容易,但大量”現在不行但頗具前景“的優質企業被擋在門外,出現了融資難的情況!

央媽正是在此時出手,給高燒的債券市場降溫,給中小企業創造活路,但這畢竟是臨時”手段“,解決企業融資難,尤其是在經濟轉型陣痛的背影下,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