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財爹」互懟,暴露出中國經濟真相

央行與財政部的這種互撕,其實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至少讓我們距離經濟的真相又近了一點。

文|馬光遠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

近期,央行研究局和財政部研究院互撕的內容,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挺央行的基本都是金融系統的人,而挺財政部的幾乎都是財政系統的專家。一來二去中,說出了很多中國經濟的真相。

“央媽”“財爹”互懟,暴露出中國經濟真相

1

究竟減沒減稅?

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文章裡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比如:財政系統的預算報表很多人看不懂,對企業的減稅沒有落到實處。同時,呼籲在金融去槓桿面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必須以財政資金充實國有金融機構的資本金,並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保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被削弱。

財政系統的專家也不示弱,對於減稅問題回敬道:“多位財稅專家認為,目前的確存在稅收徵管強化等原因造成的部分企業繳稅額上升,但不能因此否定近些年政府持續減稅帶來的大部分企業稅負下降的事實。上半年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給下半年減稅以更大空間,事實上減稅政策也集中在下半年發力。”

這一答覆讓我對財政系統專家的水平感到極度震驚,不禁想問:哪個文件規定減稅政策是在下半年發力而在上半年無效了?

“央媽”“財爹”互懟,暴露出中國經濟真相

稍微有點專業的某專家說:“對減稅與稅收快速增長迷惑不解,主要還是對減稅的政策含義理解有誤。可從如下公式來分析:稅收=稅基x稅率。減稅主要是針對稅率的操作,包括各種優惠、降法定稅率、擴大扣除抵免等。而稅基取決於經濟發展狀況……當稅率下降速度小於稅基擴展速度時,就會出現減稅的同時,稅收也在增長。但這並不表明減稅是假的。以稅收增長批評不是真減稅,顯然錯了。”簡單說就是稅率降了,但稅收收入不一定下降,因為稅基擴大了。

可是,看看上半年財政收入的情況,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首超10萬億;國內增值稅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國內消費稅6869億元,同比增長17.4%;企業所得稅2.392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個人所得稅8127億元,同比增長20.3%;城市維護建設稅2542億元,同比增長16.2%;資源稅840億元,同比增長20.2%。這些動輒增速在15%甚至20%以上的稅收真的都是因為稅基擴大了嗎?

“央媽”“財爹”互懟,暴露出中國經濟真相

稅收的增速遠遠高於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進一步惡化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這是不爭的事實。

2

去槓桿難辭其咎

當然,財政系統也有對徐忠文章撕得很有水平的表現。

比如:指出金融機構在地方債亂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著“共謀”或“從犯”的角色。而且進一步揭露,地方政府不規範舉債的各類形式、各個環節,幾乎都有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參與,其包裝操作之複雜,遠超出基層財政部門的工作水平。

“央媽”“財爹”互懟,暴露出中國經濟真相

在地方政府債務野蠻生長時期,金融市場產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扭曲了市場定價,擠佔了投向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源。在“自首”的同時,把金融系統的各種玩法揭露得體無完膚。

財政系統的專家賈康更是直接指責:“央行去槓桿的節奏掌握欠佳,銀、證、保三家齊步走所帶來的同頻共振效應,把防風險和中央實質性要求的‘防範系統性風險’畫等號等因素對此難辭其咎,有反思調整的必要。”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不管怎麼說,在中國宏觀政策決策的過程中,這種互撕其實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至少讓我們距離經濟的真相又近了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