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華爲任正非只有1.01%股權,那麼堅決不上市的華爲如何管理公司?

隨風行走吧


一、任正非是否只佔有華為1.01的股份?

我們通常及本文所講的華為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是的,從下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我們可以看出,

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2.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控股)有兩個股東,

一個是任正非,佔比1.01%;

另一個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佔比98.99%。代掛華為科技所有8萬員工的虛擬股。


二、任正非如何通過1.01%股權控制華為?

掌握公司股權控制權有兩種方式:

第一、通過佔有公司最多的股份。

你在公司的股份大,語氣就大,聲音就大。即“同股同權”。也就是說,假設A有10%的股權,那A就有10%的投票權,不會是9%,也不會是11%。所以,如果某個股東的持股比例降到了50%以下,那麼通常就被認為喪失了對公司的控制權。

第二:通過遊戲規則的制定,靈活運用。華為曾經承認,任正非對於公司重大決策仍保有一票否決權。如何合法的實現? 可以有以下四種方式,但華為沒有披露具體是採用哪一種。1. 按《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華為控股可以在公司章程規定任正非有特別權利(公司章程由股東會制定和修改)。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只有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為控股可以決定由任正非1人代為行使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權利。就像有限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權利。3. 華為工會還可通過工會章程規定,由任正非代為行使工會在華為控股的股東權利。4. 華為工會也可通過籤協議或委託書,委託任正非代為行使工會在華為控股的股東權利。

三、8萬持股員工享有哪些權利?

1、華為早在1990年時就推出了員工持股的概念,即讓員工成為事業合夥人。

目前,華為全球員工有18萬人,其中持股成為事業合夥人的員工約有8萬人。

與其它企業的事業合夥人制度不同,華為的合夥人持股平臺是工會委員會。由工會委員會作為持股平臺統一管理。

2、華為實行的是虛擬受限股計劃,

華為公司股票誕生起,華為員工手中的股票與法律定義的股權就不相同,員工不是股東,而工會才是股東。

員工與公司之間只是合同關係,而非股東與公司的關係。

掌握實際權力的是華為控股股東會。

所以,華為的“員工持股制度”更近乎於一種分紅激勵和融資手段。

員工享有的只是分紅及公司淨資產增值的收益,而非股權,不涉及產權,

四、華為科技的董事會和管理層

《公司法》規定,董事和監事由股東會選舉和更換。華為工會的成員每五年投票選出51位代表,由這些代表選出17位董事和9位監事。

而華為內部實行輪值總裁制,由輪值總裁負責公司日常管理。

華為的部分高層人員截圖

五、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1、華為經營性現金流充沛,不缺錢。

2、另外華為技術公司的股權結構和單一股東,如果有限公司股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至少需要2個股東。如果上市,需要對公司的許多信息公開化與透明化,比如財務、工會持股平臺信息等。

3、目前華為公司員工手中持有的是虛擬股, 如何再回頭轉化為實體股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使得華為公司整體上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華為中高層人士認為,華為公司可以將旗下的部分資產單獨剝離出去,融資甚至上市,但問題是,此前該業務板塊中的員工虛擬股部分如何處理,他們會繼續延續虛擬股的激勵方式還是會採取類似於公開市場中的期權激勵?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可以上市嗎?

據有關法律規定,工會不可以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也不受理工會作為股東或發起人的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但是工會可以作為非上市公司的股東,因此,華為的工會已依法登記取得法人資格,可以行使法人的權利。

六、華為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如何實現與企業的共贏?

華為推行大面積員工持股,對華為從一個2萬元起步、沒有任何創新能力的微小企業成長為擁有18萬多名員工、營業收入超過890億美元的跨國企業,用任正非的話說,正是這種制度,形成並沉澱了公司“利益分享,以奮鬥者為中心的文化。”

從公司角度看,員工持股也有效解決了公司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問題。自2004年開始至2011年,華為控股工會和任正非兩家股東新增持股63.74億股,總計增資275.447億元

據統計,2008年至2011年,華為的股東權益回報率分別為21%、42%、40%和17%。因為華為是根據淨資產作價配股,所以華為員工在華為公司的虛擬股的年回報率與上述股東權益回報率應當基本一致,這個回報率確實不可謂不高。同時,員工還可以享受到公司淨資產增加而帶來的股份增值。所以對員工的激勵性非常大!


胡老師談管理


首先華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低調是驚人的,面對如今快速成長的華為,納稅額已經超過阿里巴巴,而且堅持不上市。其中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任正非只有1.01%股權,卻能夠對華為這個擁有十幾萬員工的企業進行掌控管理。其實任正非是一個非常有戰略思維和人性思維的人,巧妙設計了一套華為的利益分享機制,能夠聚集大部分認同華為文化而又敢於和公司在一條船上戰鬥的人,同時也不失去對公司的直接控制權。

任正非只保留1.4%的股份,其餘都與員工分享,把股份分光,把公司做大。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控股)有兩個股東,一個是任正非,佔比1.01%;另一個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佔比98.99%。在華為股東會由任正非和工會代表組成。任正非有一票否決權。

華為員工持股源於1990年,當年在華為發展困難期,當時華為發不出工資給員工打欠條,後來把欠條寫成欠股份。華為用這種內部融資方式獲得了現金流,渡過難關,也正因為如此,也穩住另外創業團隊。

隨後華為又進行股權改造,於是出現了員工虛擬股初。這意味著員工只有分紅權,而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進行買賣,一旦離職則自動喪失相關權益。甚至可以說,這98.99%的股份是沒有主人的,真正控制它的是高管團隊,而華為最大的高管就是總經理任正非。雖有華為設有輪值CEO,但是這個CEO也需要向任總彙報。

華為作為非上市公司,且以此為榮,是因為擁有一套“獨特”的股權結構。員工持股是一種創新結構,確保公司不被投資人榨乾利潤,可以投入更多資金到研發上面。目前來看,這個股權結構的優越性在於適應中國國情,形成一種金手銬效果,鎖住一些優秀的人才。這也是華為一直不上市的原因,擔心上市後中高層經不住成為百萬富翁的誘惑套現走人,此外也有股權過於分散擔心上市遭到收購的考慮。


科技之窗


關於華為到底上不上市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看任正非。當然,很多企業的創始人肯定是希望企業不能脫離自己的控制,這種想法應該是每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創始人的想法。其實那也無法完全保證,因為上市就必須引進新的投資人,就必須要簽署一些條件,說不準哪一個條款就會讓身為創始人的你失去實際的控制權。

儘管你可能還是名義上的大股東,但可能虛有其名,已經不管事了。所以,為了保證對公司的實際控制力,整體上市就不是那麼好了,因為華為實行的是全員持股,股權很分散,據說任正非只有華為1.01%的股權,剩下的股權就屬於華為員工持股會的了。

如果不上市,那麼任正非就能夠通過某種制度安排,以員工持股會間接控制華為。而上市帶來的將是無窮無盡的梳理和披露,他就有可能失去控制權。

華為的股權激勵制度使得員工都是“老闆”,大家心都往一處使。華為不上市,員工手中擁有98.99%的股權,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外,員工可以享受分紅和股票增值的利潤。並且,每年賺取的淨利潤,差不多是百分百分配給了股東。這樣,員工待的越久,領的股份與分紅越多,真正實現了公司利益與員工利益一體化。

華為有著狼一樣的企業文化,簡稱“狼文化”。華為的管理制度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礎之上,上級都很nice。但公司有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績效結果不好,成績單可是很不好看的。另外華為每天都要求員工寫工作總結、心得並彙報給上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