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勝收!

來自四川的何先生說:家中祖傳了一件罕見的寶貝,今天特意拿來給大家開開眼。

說起這件寶貝,也是有一段不可磨滅心酸故事。

從元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勝收!

何先生說:祖輩曾是當代的名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當地也是有名的大戶人家,祖輩平時沒事的時候,總是喜歡收藏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每每看到一些比較罕見的物品,打心底裡喜歡,傾其所有家財也要得到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中收藏的藏品越來越多,誰料想家中突生變故,唯一留下的這麼一件寶貝一直流傳家中,保存至今完好。

說到這,何先生也是一臉的無奈,現在到了自己手中,自己遇到了困難,這才沒辦法,將此件傳物交給有緣人,希望能將其好好保存。

從元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勝收!

霽藍釉撇口瓶

瓷器一直以來是中國藝術的核心之一。祭藍釉又被稱作霽青、藍釉等。祭藍是一種高溫釉,即在石灰鹼釉中摻入適量的天然鈷料做著色劑,在窯內一千三百攝氏度左右與坯胎一起一次性燒製成功的瓷釉。

從元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勝收!

祭藍釉始創於元代,一直延燒到今天。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藍瓷器,以後又發現了不少元代祭藍釉瓷器,如揚州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祭藍釉白龍紋梅瓶,景德鎮出土了大量元代祭藍釉瓷片。明代永宣時期官窯生產了不少祭藍釉瓷器,其釉水質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後人稱為“寶石藍”釉。入清以後景德鎮民窯生產祭藍瓷器,其生產數量遠遠大於元明兩代,質量上乘的祭藍釉瓷器當數清三代的,但仍然沒有超過明代永宣時期的官窯祭藍水平。

除官窯祭藍釉以外,元明兩代的祭藍釉一般都或多或少含有鐵鏽斑。這是因為明代萬曆以前清除鈷料

從元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勝收!

瓶口

裡面的鐵鏽採取的是水洗法,此法無法把鐵鏽完全清除乾淨。明萬曆開始景德鎮發明了火煅法清除鐵鏽的方法,此法能夠把鐵鏽從鈷料中完全清除乾淨,因此晚明以後民窯高檔祭藍釉也沒有鐵鏽斑。

從元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勝收!

瓶底

時代不同,祭藍釉髮色不同。元代祭藍釉瓷器少,目前全世界僅有數件。明代宣德祭藍多見官窯作品,少見民窯作品,皆使用進口蘇麻離青,髮色深厚幽靚,細辨可見釉中有鐵鏽斑。成化官窯使用石子青,雖採用水洗法提煉青料,但由於使用浮在水錶層極好的青料,祭藍釉髮色藍中泛紫,不含鐵鏽斑。弘治官窯使用稍遜的國產青料,髮色藍中泛黑,遠不及成化朝;由於官府管理的鬆懈,民窯也開始出現祭藍釉瓷器。正德、嘉靖和萬曆前期,使用進口的回青,髮色淺淡,或顯紫灰色,官窯民窯皆生產祭藍釉瓷器,但數量不大,含有鐵鏽斑。萬曆後期至崇禎時期,官窯無祭藍釉瓷器,民窯少量生產,髮色沉穩,無鐵鏽斑

本品為:霽藍釉撇口瓶,高:25.4cm、口徑:9.4cm、底徑:7.3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