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胜收!

来自四川的何先生说:家中祖传了一件罕见的宝贝,今天特意拿来给大家开开眼。

说起这件宝贝,也是有一段不可磨灭心酸故事。

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胜收!

何先生说:祖辈曾是当代的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当地也是有名的大户人家,祖辈平时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收藏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每每看到一些比较罕见的物品,打心底里喜欢,倾其所有家财也要得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中收藏的藏品越来越多,谁料想家中突生变故,唯一留下的这么一件宝贝一直流传家中,保存至今完好。

说到这,何先生也是一脸的无奈,现在到了自己手中,自己遇到了困难,这才没办法,将此件传物交给有缘人,希望能将其好好保存。

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胜收!

霁蓝釉撇口瓶

瓷器一直以来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之一。祭蓝釉又被称作霁青、蓝釉等。祭蓝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一千三百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

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胜收!

祭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今天。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蓝瓷器,以后又发现了不少元代祭蓝釉瓷器,如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祭蓝釉白龙纹梅瓶,景德镇出土了大量元代祭蓝釉瓷片。明代永宣时期官窑生产了不少祭蓝釉瓷器,其釉水质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人称为“宝石蓝”釉。入清以后景德镇民窑生产祭蓝瓷器,其生产数量远远大于元明两代,质量上乘的祭蓝釉瓷器当数清三代的,但仍然没有超过明代永宣时期的官窑祭蓝水平。

除官窑祭蓝釉以外,元明两代的祭蓝釉一般都或多或少含有铁锈斑。这是因为明代万历以前清除钴料

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胜收!

瓶口

里面的铁锈采取的是水洗法,此法无法把铁锈完全清除干净。明万历开始景德镇发明了火煅法清除铁锈的方法,此法能够把铁锈从钴料中完全清除干净,因此晚明以后民窑高档祭蓝釉也没有铁锈斑。

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技法,美不胜收!

瓶底

时代不同,祭蓝釉发色不同。元代祭蓝釉瓷器少,目前全世界仅有数件。明代宣德祭蓝多见官窑作品,少见民窑作品,皆使用进口苏麻离青,发色深厚幽靓,细辨可见釉中有铁锈斑。成化官窑使用石子青,虽采用水洗法提炼青料,但由于使用浮在水表层极好的青料,祭蓝釉发色蓝中泛紫,不含铁锈斑。弘治官窑使用稍逊的国产青料,发色蓝中泛黑,远不及成化朝;由于官府管理的松懈,民窑也开始出现祭蓝釉瓷器。正德、嘉靖和万历前期,使用进口的回青,发色浅淡,或显紫灰色,官窑民窑皆生产祭蓝釉瓷器,但数量不大,含有铁锈斑。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官窑无祭蓝釉瓷器,民窑少量生产,发色沉稳,无铁锈斑

本品为:霁蓝釉撇口瓶,高:25.4cm、口径:9.4cm、底径:7.3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