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國各大城市流行一種“洋破爛”,各種進口西服、連衣裙、牛仔褲甚至於女性內衣襬滿地攤,售價每件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都是倒爺從廣東、福建等地沿海倒來的,這些衣服被當時媒體為“洋垃圾”,說上面沾滿汙垢和病菌,這是事實,但其實也並非那麼不堪,很多“洋破爛”並不舊,穿在身上有型有款,是當年“潮人”必備,所以才能流行十年長盛不衰。

說到洋貨的流行,在天津很有些歷史。清乾隆年間天津文人查彬寫《洋行竹枝詞》提到:“鎮海門連碧海煙,海珍來自疍人船;最難洋貨街頭過,撲鼻腥風出販肩。洋呢倭布兼冰紈,鳥羽柔紗出荷蘭;都道時新好顏色,福紅大紫任人看。上等洋菸三換三,味求酸鼻不求甘;珊瑚頂子縷金蓋,透水壺兒說套藍。”此詩證明乾隆年間天津就有洋貨流入,街上出售西洋毛呢、東洋花布、“三換三”鼻菸、珊瑚縷金的鼻菸壺等。

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時髦青年

清末天津有兩條洋貨街,一條在東門外金湯橋附近,另一條在北門外北大關橋附近。中國人過去用土產鋼針縫衣服,德國世昌洋行進口了洋針,天津成了集散地,在南運河邊上出現了一條“針市街”。1818年估衣街開設“桂蠹文犀洋貨局”,出售八音盒、留聲機、洋布、洋火、眼鏡、手搖縫紉機、座鐘、懷錶,貨品稀奇古怪,琳琅滿目。

到了8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市場跟不上,比如服裝,國內服裝廠的設計根本適應不了時髦青年的需求,由外貿公司通過正規渠道花外匯進口服裝,價格太高,買不起,顯然也不現實,走私的“洋破爛”便應運而生。

這些“洋破爛”主要來源於廣東、福建等地,源頭是海豐、陸豐,當年那裡的小城鎮都以經營舊服裝發家,滿街懸掛,滿屋成堆,還設有進口舊服裝“地下”加工點,對舊服裝進行熨燙、修補。各地來此進貨的商販在街頭隨便挑選,每包100—300元不等,單件的每件10—40元,選好後走郵局、鐵路、公路運輸,或者自己揹回來。

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時髦青年

倒騰“洋破爛”,一般每件衣服能掙三四十元,稍稍加工後,每件能賺100塊錢,倒騰十次,其中即便被查扣三四次,利潤也不低,很多倒爺藉此成為萬元戶。這些剪裁合體、款式新穎的進口舊西服,或者式樣奇特的舊衣裙,在國家商場基本上買不到這麼好的樣子,可從“洋破爛”攤上花上幾十元,就能買到一件高級名牌,何樂而不為?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所謂的名牌,實際上都是外國人扔掉的垃圾。國外也有倒爺,專門做廢舊衣服生意,從醫院的停屍房、廢品回收站蒐羅來各種舊衣服,成噸、成捆地向中國出口。在這些進口舊服裝中,甚至發現了愛滋病患者的死亡證書;發現了葬儀單、訃告;大多數舊衣服上有明顯的汙垢、油泥、汗漬、嘔吐物、血汙,有的衣服上還有鳥糞的印記,經衛生防疫部門檢查還發現,60%以上的舊服裝帶有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黴菌……也因此管理部門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查處、罰沒,集中焚燒,當然也帶來了很大的環境汙染。

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時髦青年

在進口舊服裝風靡的同時,80年代末,海員自國外帶來了摩托車、自行車、家用電器。在香港用摺合人民幣1200元的港幣買一部日產錄像機,船抵天津後便能以4200元的高價賣給上船訂貨的倒爺。在新加坡用1000元坡幣買到一臺荷蘭產彩電,回來後能以4800元的價格出手。一輛舊的日產變速自行車能賣三四百塊錢,一輛半新日產250摩托車能賣到上萬元。只要有船員騎著自行車、摩托車出港,一群倒爺便蜂擁而上,攔住討價還價。

當時流行抽“良友”“萬寶路”“希爾頓”等洋菸,個體煙販的洋菸大多也是來自船員的走私煙,一些船員利用國際船舶自用菸酒免稅的空子,在香港十幾塊錢買一條“良友”,在國內能賣50元。船員們出一次門,回來少則帶十條八條,多則帶三四十條,走私收入遠遠超過工資收入。

天津市區內的不少商店,通過各種渠道組織洋貨以壯門面,大到高檔組合傢俱、家居裝飾品,小到餐具、化妝品、糖果、煙、玩具,這些洋貨有的是由外貿部門組織進口的,有的是從廣東、福建等地購進的走私貨。很顯然,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洋貨的需求越來越大,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也做出了疏導式的管理。

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時髦青年

1992年,在已經自發形成市場的基礎上,塘沽洋貨市場在塘沽興塘立交橋南側開業,1000多個攤位經營進口摩托車、家電、服裝、日用工業品和小商品,價格一般比國內市場低20%,到此光顧的消費者中還有不少來自俄羅斯、南斯拉夫、朝鮮、波蘭、匈牙利的商販。

這裡被稱為“天津的沙頭角”,現在塘沽人幾乎忘了這個名字。當年最受歡迎的是進口摩托車,數百輛不同型號、樣式的摩托車停在街邊,包括鬼怪式、全包踏板、賽車、越野車,價格從2000元到兩萬元,賣車的人叼著洋菸坐在車上,看著買主來來往往。一輛嶄新的“本田125”價格在15000元,比市場價便宜很多,但在當時來說也是天價。

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時髦青年

自行車市場也很熱鬧,一輛日本自行車在千元以上,最新車型要2600元左右。另外像手提打字機、計算機、兒童小推車也都十分熱銷,一部100公里子母機電話機開價要8000塊,這種東西基本上相當於移動電話。

塘沽洋貨市場的火爆也激活了天津市區的洋貨市場,1992年年底,天津商場西側開闢了“南開自強服務街廉價洋貨市場”,經營進口服裝的攤位有60多家,從幾塊錢一件的襯衣到幾百元一套的西裝,一個攤位一天能賣三四千塊錢。幾乎與此同時,紅橋區河北大街、尖山黃山路、河北北安道、河東萬新村,也都出現了規模不等的洋貨交易市場。

當然,在天津市區最火的洋貨市場還是鎮江道小白樓。這裡雲集了600多名經營者,出售服裝、小五金、日用品、摩托車等洋貨,櫃檯、攤位佔滿了鎮江道、蚌埠道、江蘇路、浦口道。到1992年前後,天津經營洋貨的固定和臨時攤點已不下5000個。直到9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洋貨才漸漸退出了市場。(文:何玉新)

80年代洋破爛服裝風靡,雖沾滿汙垢病菌,仍是當年“潮人”標配

80年代時髦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