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控股擬要約收購部分股權 新華百貨控制權之爭持續

第一大股東“物美系”和第二大股東“寶銀系”對新華百貨(600785,SH)實控權之爭硝煙未減。

7月20日,新華百貨公告稱,公司於7月19日收到股東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美控股)《關於擬向貴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的函》,前者決定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以要約方式收購公司部分股份。其股票自7月20日起停牌一個交易日,該要約事項的基本方案、要約價格將於復牌之日公告。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控制權爭鬥容易導致公司經營不穩定,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就市場表現看,從歷史經驗上看,控制權爭奪結束後,公司股價將重歸基本面。

前兩大股東“對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5年初,崔軍旗下的寶銀系公司舉牌新華百貨後,後者便陷入“物美系”與“寶銀系”的纏鬥當中。

相關公告顯示,2015年,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兆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寶銀兆贏)於當年4月連續兩次增持公司股份其股權比例達到10%,當年5月物美控股跟進增持,持有公司的股權比例將由26.91%上升為39.59%。其後上海寶銀兆贏持續增持,截至2015年12月8日,上海寶銀兆贏增持後,持股佔新華百貨已發行總股份的32%,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30.9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6年9月,持續增持後的崔軍第三次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並提案欲罷免新華百貨方6名董事,但未能實現。其後,“物美系”持續增持,反超“寶銀系”,恢復第一大股東之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百貨兩大派系股東之間的“戰火”目前仍在蔓延。據披露,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第一大股東是物美控股,持股6988.1萬股,佔總股本比例30.97%;第二大股東上海寶銀兆贏持股6541.56萬股,佔總股本比例28.99%,兩者持股股數差距不多。

今年2月22日,上海寶銀兆贏提出《關於股份公司2017年度利潤分配的議案》,其中提出的鉅額現金分紅遭到公司董事會抵制。

事實上,“寶銀系”提出的歷次臨時提案多被公司董事會以“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和公司長遠發展利益”的理由否決。其曾在2015年6月、2016年2月和2017年5月多次將高送轉議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當時有分析人士指出,崔軍不斷拋出高送轉議案旨在向小股東伸出橄欖枝,同時助力公司股價,以減輕增持壓力。

今年7月19日,物美控股向新華百貨發出《關於擬向貴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的函》,表示因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決定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以要約方式收購公司部分股份。

對於上述事項,7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新華百貨,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回應。

控股權爭奪戰或持續

宋清輝認為,在前述雙方一系列增持動作的背後,是“寶銀系”與“物美系”對新華百貨控制權的爭奪戰。物美控股此次緊隨“寶銀系”發起要約收購,表明雙方對新華百貨的控股權爭奪仍在繼續。

公開資料顯示,新華百貨是寧夏第一家商業上市公司,目前業務拓展至陝西、甘肅、青海等地。截至2017年底,新華百貨擁有258家門店,分為超市、百貨、電器等業態,以超市業務為主。

據新華百貨2017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其實現營業收入74.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88%。2018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末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0億元,同期增長7.11%。

公開資料顯示,大股東物美控股於2006年4月收購新華百貨2280萬股國有股份,取代寧夏國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而2014年~2017年,物美控股營業收入分別為289億元、340.9億元、377億元、405.6億元。同一時期的淨利潤分別為13.9億元、49.7億元、44.3億元、20.2億元。近兩年物美控股淨利潤走低,尤其是2017年同比下滑了54.4%。

此外,作為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兆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資公司董事長的崔軍,在私募圈頗為知名,曾在2013年連發三封公開信號召“中小股東連起手來”以狙擊中百集團,曾經因為連發公開信“信披違規”被證監會處罰。有業內人士指出,逼宮大股東炒熱股價後減持套現,是崔軍招牌式的獲利途徑。

股東持續爭奪控股權會對新華百貨造成何種影響?宋清輝分析認為,這將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總體而言,股權之爭易導致公司不穩定,進而影響到公司正常經營。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