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面料以心灵

始于1911年的“国际妇女节”成为在许多国家让人们关注男女社会平权与政治平权的契机。人们一直在3月8日欢庆国际妇女节,联合国将这一天命名为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以此为契机,我们要呈现一位卓越的德国女企业家。

与中国美术馆不过几步之遥,紫禁城和景山也近在咫尺。北临地安门东大街,南靠五四大街,这段地域吞吐着过往云烟。法国艺术中心“艺术8”如今落脚之地,曾是1920年建校并延续到上世纪40时代末的中法大学的旧址。六年前,凯瑟琳(Kathrin von Rechenberg)在那里呈现了她的宏大时装秀之一,如今她的工作室入驻此地。时尚设计师自己称此宝地为“文化、艺术、创造与灵感之所”。窗棂开阔,使得古雅庭院一览无遗,阳光中,雕梁木框在银灰墙壁上投影恢弘——影影绰绰,给人宛如凯瑟琳所使用面料的印象。就连暗绯色的古旧实木地板也被凯瑟琳重新“唤醒生命”,令人想到她作品采用的面料。

赋予面料以心灵

Die Modeschöpferin: Kathrin von Rechenberg. 时装设计师:凯瑟琳·冯·瑞星博

(Kathrin von Rechenberg)

凯瑟琳的作品,每件都独一无二,用她的话说:“衣装素朴,经历了艺术家的眼见所雕琢,不再适于着装女性去展示男人的阔绰”。她的客户多是年轻、自立的中国女性,她们自己挣钱,且以中国传统为荣。因为这些衣裳都是中式服装,却“不张扬兜售‘看,我是中式!’”。后者的所谓“中式”不过是典型的中国红再加上点清代时装元素罢了。

作品的特殊之处在于面料,凯瑟琳在中国南方发现了香芸纱。这种面料十分轻盈、透彻,经过特殊加工,却能获得特定的沉重之感。香芸纱的特点在于其棕墨色调。借助署莨,这种丝绸经过三十多次的染制,成为不同色调次第的棕色,直至用珠江河底富含铁元素的河泥与薯莨染制的面料复染,才能获得香云纱特有的黑色。凯瑟琳让面料“绷紧神经”,面料色调的模棱两可——她说——在加工时要求微妙拿捏。

赋予面料以心灵

Jedes Stück ein Unikat: Die Kollektion von Kathrin von Rechenberg aus Teeseide. 每件衣裳独一无二:rechenberg 香芸纱系列

然而,凯瑟琳必须了解到,令她赞叹不已的香芸纱刚一开始对于中国人早已不是渴求之物。文革期间的电影中,“坏分子”就穿着这种面料,由此导致的对这种面料的偏见根深蒂固,凯瑟琳只有用创造力来应对,而她如愿以偿。

在不断找寻新面料的过程中,时装设计师凯瑟琳渐渐开始制造自己的面料。这就如同她为新址的旧地板自己刷油一样:“为了更加亲近一个地方”,她用天然颜料为自己的面料染色——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色彩与香芸纱更般配的面料,也是为了创造能栖息她些许心灵的质料。

协调人: Nathalie Birenbau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