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一个人当他自己都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不是就不应该带下一代来到这个世界上重蹈覆辙,是不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去感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似乎越来越少的人会因为成为父母而去学习什么了。曾经很多人在生孩子之前会有怀疑,会问自己的父母:我肯定做不好父母,一想就头疼。

这时候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回一句:“没有谁是天生就会当父母的,有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了。”

其实从最开始,父母就应该诚实的告诉我们“做父母是需要天分的,你的一个不当的举动,都可能毁了一个人的人生。”

但没人说,就这样,很多“孩子”就有了孩子。

我想那个北大学生拉黑的父母就是如此。在儿子与自己决裂的情况下,他的父母也小孩子般耍脾气,等待着孩子先低头,只因为:不能失了做父母的威严。

于是,他也将自己这些年的心理问题,懦弱和偏执,全部归因于父母的“过度关爱”和“不支持”,十二年春节都没有回家。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看完了万字长信,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疯狂和压抑,也很清楚,如果父母一直不回应,压抑的过去会让这段亲子关系,10年之内没有复合的可能。

父亲回应这篇万字长信的时候说,“还是以前的那些事,他就是放不下”。他至今也不懂为什么一直爱着的儿子,就这样断绝了关系。

其实一切起因,都是因为用错了方式。

“从来没有维护过我,从来没有”

信中提及,父母对他的“控制欲”过强,甚至剪头发,穿衣服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没有上重点中学,不会在嘲笑他的人面前维护他,不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不尊重他的想法,“从来没有”他强调。

其实他从小就是生活在无菌环境里的,从接送来讲,父母其实是不放心他一个人在社会之中,哪怕是学校,怕周围的环境不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但是之后父母发现,自己的保护可能过多了,于是开始告诉他一些关于社会中的阴暗面,注意是告诉,而不是“教”。

他的父母选择的把事情用道理的方式告诉他,而不说明原因。

昨天看了一期许志远的《十三邀》,邀请的嘉宾是李诞,一期都弥漫着让人不安的氛围,里面有一段对话让我很深刻: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初入社会,理想化的模型被打破。但他很幸运,从小大起大落的经历还有后来接触的“佛系理念”,他没有崩溃。

但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经历,而父母也没有给孩子穿上“反脆弱”的铠甲,进入社会后“崩溃”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黑镜》中有一集就是如此,母亲太想保护孩子,不想让孩子过早的接受现实,于是开始用高科技屏蔽她的眼睛,当场景中出现可能会让孩子不舒服的事物时,会用马赛克挡住。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这样进行了很长时间,直到孩子对自己进行自残,连妈妈悲伤的情绪都无法接收的时候,妈妈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医生给Sara做的测试表明,她判断人类基本情感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她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愤怒,也无法理解画面中发生冲突的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但是当妈妈接受建议把马赛克去掉时,孩子也早就失去了对外的铠甲。最后用平板电脑砸向了自己的妈妈。

这位“北大学霸”经历的,正是如此,父母只是要告诉他世界的规则,试图让他接受这世界上本来的运作方式(这里不对父母的行为是否正确做讨论),但是却用错了方式,让他知道了“在社会上没有人会支持他,帮助他,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最后他明白了道理,却是以“憎恨父母”为代价。

“你们都是为了自己”

秋岸同学的概念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上不好的高中是因为和单位之间有某些不可言说的关系,不维护自己是为了亲戚的面子,父母和家庭中没有人相信自己,父母所做的都是错的,因为父母言行的失误,而毁了自己的童年和心理。

在他眼中,父母做什么似乎都是为了自己。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朋友之中也有人有相似的经历,她一直觉得父母从来也不在乎她的学习,甚至只有在她考的比较好的时候,才会露出一点笑容,记忆中的父母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是如此,父母只有在谈到她是第一名时,才不会露出苦大仇深的笑容,所以她一直认为,自己只是父母用来炫耀的机器。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直到她大学一次回家,她因为和室友相处的不是很好,很想崩溃的大哭,但是她妈妈给的答案是“能忍则忍,才能相处下去”。本来想得到安慰的她,却只得到了不痛不痒的教育。

但是她还是回家了。

到家的一天晚上,就听见了家里的变故,家里花了全部的积蓄,甚至可能连她上大学的学费都搭了进去。但是妈妈一句话都没有和她说。

晚上的时候听见妈妈在哭,她询问原因,妈妈说“其实以前一直没敢和你说,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是很好,但是你还上着学,所以从来没有告诉你,怕给你增添压力。我不能在你爸面前表现出什么,怕他心里有压力。

我能和谁说,只能现在和你说一说。我也知道你可能过的不开心,如果不开心就离她们远一些,总会有解决办法的,你和我说你的痛苦,我又何尝不希望你坚强一点,我知道家里从你小的时候亏欠了你很多,你上大学家里也没能帮忙,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坚强,能承担生活的压力。”

她没回应,只是想起了家里做孜然牛肉的时候,牛肉30多元一斤,妈妈从来都是给她带饭,一口不吃,妈妈的工资一月要支撑着上学的费用,还有爸爸的医疗费,这一切都在独自承受。

而自己从来没有注意,连妈妈的生日都会忘记,还时常说出妈妈不理解自己这种话。她忘记了,妈妈从小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和爸爸结婚之前从不因为这些事烦心,而一下子让金枝玉叶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内心经历的痛苦,一定不比自己少。

自己竟然产生了他们是利用自己的这种想法,也真是太可笑了。所以有一些父母说过的一些过分的话,她都选择忘记,只取父母爱她的那部分。

不止朋友一人,因为父母很多自己承担生活的压力却从不和孩子吐露分毫,只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的成长,营造了生活没有挫折的假象,其实父母自身就活在社会的阴暗之中。

但因为父母很早就在孩子心中树立了一种正义的形象,却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将社会的现实告诉孩子。

所以当“过度保护”和“社会阴暗”相碰撞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这都做不好,你还能做好什么”

万字长信中,在上高中时,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

“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高二时,再向父母反映学校的处境,提出想跟校方谈谈时,父亲依然没有支持,而是说“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其实这句话的潜在含义就是,你到社会上迟早会面对的,你现在受不了,在社会也无法生存。

本来是好心,明明可以更好的去表达,但却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加上有了之前孩子对父母的偏见,自然会将话语的意思曲解为“你这都做不好,你太差劲了。”

这恐怕也是各位父母在看到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吧。

孩子小时候内心的准则都是由父母建立的,而且父母的行为在孩子的视角中都是放大的,而当作为父母的你,未经孩子同意破坏孩子内心的围墙,不断用自己不注意的言行来挑战孩子脆弱的底线。

想起了前些年18岁男孩入室抢劫、强奸、杀人重大逃犯的事件,最后在沈阳被抓获,很难想象18岁正好的年纪是因为什么做出这样残酷的事情,孩子和老人也不放过。

新闻只报道了他被抓获了,却很少有人问,他为什么犯罪?

起因简单的让人吃惊,男孩辍学之后,一直在打工赚钱,在他18岁生日那一天,他妈妈说了一句“你能干什么,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能干好什么!”

男孩夺门而出,之后父母再也没有了他的音信,直到在新闻上看见自己儿子被抓获的消息。父母四处奔走只为了让孩子能够缓刑,毕竟,孩子刚过了18岁的生日。

但是为时已晚。

和秋岸同学一样,只不过一个和父母决裂,而另一个直接用“犯罪”来证明父母的教育失败。

秋岸同学的这件事,我看了网上很多的评论,两极分化很严重:

一半人说:理解,这样的父母是自私的,“伪父爱”,“伪母爱”,他们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物品,以为付出了就可以操控孩子的一切。这样的父母不值得原谅。

另一半说:他的承受能力太弱,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父母吗?有一举一动都不会出错的父母吗?显然不会,为什么和他有相同经历的人都乐观的活着,只有他和养育自己的父母有了“深仇大恨”,将生活中的一切不易都归结于失败的家庭教育。这恰恰说明,他的父母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控制他的思想,是他自己太玻璃心了。

我并不偏向于哪一方,只是想说两方都有错,父母错在用错了教育方式,其实教育要实际行动,不是一句不说将冷冰冰的道理丢在孩子面前,要明白自己的孩子“不一样”,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是什么。

孩子也错了,错在太过偏执,将父母想象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其实父母也有很多话不能说,他们不懂你,是因为你从未真实的袒露自己内心的想法,你脑补自己父母的一切,认为父母为你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和“虚荣心”。

所以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其实很简单:

在家里,父母和孩子都是客人,只吵架,不交心。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六年:有那么多次机会,你们为什么不和我谈谈!

秋岸的父母说:自己能做的,只有给足儿子时间。

但秋岸显然不这么认为,“已经没法信任他们了,那么多次机会都那样了,能相信突然地改变吗?”

“可父母就你一个孩子,把你抚养大,送进了令众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就这样决裂,你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记者问。

“那是他们自作自受。”他回答得很干脆。

似乎这段关系,是注定无法挽回的。

看过《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乔爸也相信,很多年以后,他与自己的父母终将和解。

但前提是,他们要坐下来谈谈。

交心的那一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