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变天:资本群雄割据,强者适者生存

资本的争先追逐,将便利店行业推上了风口,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改变不了便利店低客单、体量小和依赖选址等等一系列生存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四五年内,便利店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并购、整合以及淘汰出局,整个行业已然进入一条加速赛道。

资本涌入,群雄割据

“以前走在路上,看见的都是夫妻商店、烟酒超市,而现在,大街小巷最多的是便利店。”李女士笃定地对笔者说。

即使是在济南这样的二线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也不容小觑。三年之前,济南的便利店几乎是统一银座的天下,现在却不一样了,随着资本的争先涌入,济南街头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

便利店变天:资本群雄割据,强者适者生存

就在两周前,李女士发现上下班的路上新开张了一家讯猫智能便利店,而同样的店面在李女士所居住的小区底商群里也有一家。“像讯猫智能便利店这样的社区便利店实用性还是非常大的,平时我买菜都会去那里,他们店里还提供家电修理、家政服务等,去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家大扫除就是通过他们便利店找到家政人员,很是方便。”

以李女士居住地为圆心,三个并排小区底商的便利店包括统一银座、讯猫智能便利店、世纪华联,再往外扩展两条街道,还能看到京东便利店的身影。步行半小时的路程内,几乎囊括了市内主流便利店类型。

新店出现总伴随着连锁反应,眼下,伴随资本的涌入,便利店行业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相关人士分析:现在的便利店从定位上分别面向老年人、上班族、学生或者白领,形成了头部、区域龙头、国资与非主业品牌。在这些品牌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客源争夺战一触即发,不可能等市场饱和再去抢地盘,唯有在这之前压制对手,抢占市场。

纷纷加盟,喜忧参半

耐人寻味的是,笔者走访了李女士家周边几家便利店,每家店都对外宣称生意没受损,甚至有一家还告诉笔者“客人变多了”。不过现实是,顾客总量只有这么大,彼涨必然此消。

李女士告诉笔者:“本来,小区附近还有一家便利店的,开业时活动力度也非常大,但干了不到半年,店面就被一家快餐店取代了。”

根据《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便利店行业增速达到23%,市场超过10万家门店,销售额超过1900亿元。便利店因面积小、密度大、距离用户最近、高频消费、对于电商抗击力强等特点,得以在零售市场异军突起。但是,庞大的市场缺口使得大量资本纷纷涌入,投资者盲目圈地,反而造成了一些反向效果。有的投资者在根本不了解行业背景的情况下盲目加盟,因经营不当,反而成为跌落风口的人。

耕耘爬坡,多方尝试

如今,大多数消费者已不认可传统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最起码要有蔬果肉类才会经常光顾。更多增值服务的接入,使得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愈加复合化。

在便利店增值服务这一领域,日本无疑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国度,其能够提供的服务涉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当消费者产生除了“购物”外的生活需求时,也能马上想到便利店。在日本当地,通过调查顾客进入便利店的目的发现,除了购买商品这一主要目的,同时还有其他目的(如厕、ATM取款、打印、缴费等)。其中,单纯为了购买商品进入便利店的比例只有20%。这更加说明便利店在日本已经不仅只是一个售卖商品的地方,更多充当起便利居民生活起居的一个角色。

便利店变天:资本群雄割据,强者适者生存

而在中国,类似的便利店也有很多。云媒股份旗下讯猫智能便利店就把更多的社区便民服务链接进店面,诸如代收快递、家政服务、免费送货、代缴话费等服务已成为标配,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协同发展,构建起 “15分钟生活圈”,极大地方便了周围居民的生活。

相关人士分析:保守的老品牌萎缩,日系和本土新品牌跃居而上,使更多国产便利店开始寻找日本模式之外的可能。在商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未来便利店需要着力发展个性化服务项目,更贴近生活,而不止步于销售,方能借风口之力,扶摇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