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剛:期現結合,價值投資

孫成剛人物介紹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知名財經作家。1992年進入股市,其創立的山東神光諮詢公司是中國最早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之一。特別是其獨創的股市“神光預測系統”在諮詢界獨樹一幟,先後創作證券投資、宏觀經濟學等分析文章數百萬字,著有《股市預測與實戰》、《十年二十倍》、《新人性》、《出師》等書。與沈良先生共同主筆傅海棠老師書籍——《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

孫成剛:期現結合,價值投資

牛錢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牛錢面對面。本期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孫成剛,孫博士。孫博士,您好。

孫成剛:您好。

牛錢網:孫博士,您1993年就開始接觸證券投資,算是我國第一批股民了,最近中美貿易摩擦備受關注,美聯儲加息以及國內流動性趨緊造成中國股市不斷的創出年內的新低,上證指數開始重回“2”字時代了,那您是如何解讀這一波股市急跌呢?您覺得下半年會出現一個修復的行情嗎?

孫成剛:先說這次的股市下跌,其在去年底的時候,股市整體情況是比較好的,那時候大家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而且整個2017年整體上,藍籌股都是比較好的。在這個國家隊的護盤作用下,一些大的藍籌股沒有下跌的空間,然後在緩慢的上漲,包括像茅臺、工行、建行等一批這樣的大藍籌。但是到了今年年初,市場趨勢就發生了一些變化。從高位開始,國家隊在銀行板塊,以及整個的金融板塊裡有序的退出。退出之後,這批股票就慢慢的失去了主動支撐的力量。

在整個今年的上半年,國家隊原來的護盤力量基本上消失了,任由市場自己的慢慢調整。這種調整其實是有點出乎市場預料,主要的原因是,2017年和2016年的一段時間內小盤股的下跌,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估值偏高,投資價值不強,但是其中的一些大股票基本面情況還是很好的,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大的藍籌股出現幅度較大的調整?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通過我的研究,發現這些大藍籌的拋售力量,一部分是來自於外資,去年以來一些外資通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包括滬深港通渠道買的一些金融股,今年以來一直在拋售。

而且以前拋售的時候,總有大的機構力量去買。但是經過2017年一整年大藍籌的上漲,很多公私募的基金也已經把倉位重點配置在大股票上了,實際上整個市場中能夠買或者想買這些大股票的人都已經買了。所以導致在外資拋售的過程中就沒有承接的力量,然後價格就在不斷下跌。另一方面隨著這個外資的拋售,國內的公私募也開始慢慢感受到壓力,因為原來持有的一些小盤股,業績不好的公司股價跌得很厲害。那麼他們把這類股票斬倉,買了這些好的股票。

好多公司股票在下跌的時候,因為倉位是倉位比較重的,在下跌過程中撐不住,最後不得不騰出一部分資金來。那麼在這個賣的過程中形成了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外資也在賣,內資也在賣。散戶持有的這批股票是很少的,下跌過程中散戶是慢慢承接的,但是承接力度有限,所以我們就看到涉及的金融股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下走,而且幾乎沒有反彈。

這種情況出現,也說明了一些問題,一些外資不看好中美貿易戰的這個前景,也有些外資是不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這種渠道以及成長的路徑。另一方面就是國內的一些機構,缺乏獨立的研究能力,更多的是在跟風做。由此導致了羊群效應。雖然在買漲的時候,可以推動行情上漲,但在殺跌的時候也會讓行情跌的幅度比較大。在內外資聯合作用下,以及缺乏國家隊的護盤的客觀因素,僅僅靠散戶是不行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今年上半年的這輪下跌幅度是空前的,因為在半年的時間裡面,工行、建行以及招商銀行這批大金融股跌幅達到20%以上,是非常罕見的。因為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其實沒有變化,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雖然說美聯儲加息,但是中國其實沒有跟,我們的這個息差環境也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下跌是技術性的修復,這種修復本來6月初的時候,原來以為可能已經差不多了,但是國內的投資者對貿易戰的前景完全沒有信心,然後又形成了一種多殺多的局面,同時跌到一定程度以後反而慢慢形成了恐慌。上證指數2722這個位置得到了一點支撐,但是大家完全沒信心,所以最後在星期五的時候跌破了2700點,也開始出現了一點見底的跡象。

在這個位置上,股市的估值已經非常低了。我研究過工行、建行的這批股票,那麼它們目前的淨資產倍率,它的股價是以他的2018年年底的淨資產的0.7到0.6倍交易的。如此關係到國計民生,大的銀行企業,是折價在交易。它的動態的PE其實只有5到6倍。而且如果你去分紅的話,以他以前的水平分紅,都可以分到3%,4%甚至5%。所以這個情況是很不正常的,我覺得要等到市場的做空的能量宣洩完,做空的情緒宣洩完,那麼這個市場才能慢慢的顯露出底部來。我在今年6月底的時候做一個展望,我覺得2018年下半年的市場不排除出現一個V型的反轉。就上半年慢慢跌,最後到跌不動的時候會再翻轉上來。而且我比較相信,比較有信心,在2019年,整個的市場會重新步入一箇中長期的上升軌道。

牛錢網:那就您的意思就是下半年還是會慢慢出現一個修復的行情?

孫成剛:由於這次下跌的時間比較短,跌幅比較大,深V跌下來,我覺得會稍微再上去一點,可能會走右半邊,如果說7月份能夠探明底部的話,不排除整個下半年都是偏好的。而且,可能從年初跌的位置,跌下來以後,再漲回年初跌的位置都是有可能的,我覺得對中國的股市沒有必要太悲觀。

牛錢網:您的意思是7月份這一段時間可能就已經是一個築底的過程了?

孫成剛:對!1994年的7月份,當時也是股市連續下跌,在7月29號進了一個底部以後,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指數漲了200%多。今年雖然是跌幅沒有以前那麼猛烈,但7月份當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時候,也許市場的機會就來了。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是投資股市的好機會。

牛錢網:好的,剛才孫博士也提到了,美聯儲加息,中國沒有跟隨加息。據瞭解美聯儲2018年已經加息了兩次,預計年內可能再加息兩次。最近一次加息,中國沒有采取跟緊加息,而是採取了定向降準的政策。那您認為這一舉動對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會有什麼影響?

孫成剛:說到加息,我跟傅老師合作寫的這個書叫《中國崛起的奧秘》,裡面是詳細論證過這個加息的策略本身的存在的問題。美聯儲的加息,這一輪的加息已經持續了五六次了,如果說到未來再加息四次,它就可能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利率水平。傅老師有一個理論是很正確的。每一次的蕭條,每一次的經濟衰退並不是因為前面的經濟繁榮造成的,而是由於在繁榮時期、繁榮的頂峰的時候,不恰當的貨幣政策造成的。

我們可以看過去80多年的美國的經濟發展的歷程。每當經濟要好一點的時候,它總是在不斷的加息。加息的目的是為了讓經濟能夠降溫,不要走得太快,但加息之後市場受不了,經濟環境各方面承受不住,經濟就要衰退滑坡。由此總結出的經驗,只要有繁榮,就一定有衰退。但是傅老師不是這麼認為的,繁榮是可以持續的,經濟之所以衰退,是不正當的加息給造成的。目前中國的央行已經認識到了貨幣政策連續性的重要性,而且也認識到了保持貨幣政策獨立的重要性。所以這次美聯儲加息,我們沒有跟隨加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前,它的持續加息的過程中,中國央行也是按兵不動,好長時間沒有加。但是最後,由於美國的預期太高,我們不得不加一下,但是一旦發現經濟情況不對,我們就快速把利息降下來,降到底部以後,通過採取4萬億的經濟政策,使經濟快速回升起來。美聯儲的認識要比中國央行晚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那麼這一次的加息對於美國來說,因為它又進入了美國人的節奏,就是美國的經濟看起來不錯,經濟增長的潛力很大,覺得經濟又進入繁榮期了,要繼續給它加息。

但是中國跟美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們中國由於前面的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結構化調整的過程。供給側改革,包括目前的金融去槓桿,走的是恰恰是跟美國不一樣的路子。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又威脅搞貿易戰,中國的經濟中的出口形勢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中國的經濟形勢可能出現一些不確定性。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只是不應該加息,而是應該降息。不止應該降準0.5個百分點,連因為它已經連續降了兩次0.5個百分點,我們其實應該降的幅度更大一些,使得社會上的貨幣是充裕的。所以我看央行的政策委員會在第二季度的例會上提出一個觀點,就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他已經提到了“合理充裕”的這個詞兒,而以前都是保持貨幣的“合理穩健”。央行已經認識到了,我們當前去槓桿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一些不應該去的槓桿也去掉了,導致經濟發展有問題。那麼在這個時候,咱們通過兩次降準,使得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時在美國加息的環境下,我們保持利息的不動,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有效地緩解了國內的一些經濟、貨幣上的一些壓力。比如說這個美國要對我們搞貿易戰,我們現在看,因為中國的央行沒有加息,那麼我們的利率水平保持在低位,它的利率水平的上升,於是人民幣開始貶值,而貶值對我們得出口恰恰是好的,這一點正可以有效地應對美國的貿易戰。所以這些措施加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央行目前不加息,反而降準應該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這種保持穩定持續發展基準的。

那麼如果經濟情況是好的,那麼我們的股市就有了向好的基礎。那麼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其實也可以有著更加穩定的基礎。因為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各地限購,房地產市場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況,主要的原因是供給不足。如果我們的流動性能充足一些,房地產建設能夠加快一些,會緩解一下目前的供應不足的局面。所以我覺得對中國的這個股市和房市前景還都是看好的。

牛錢網:我剛才聽到一點,剛才孫博士提到了貨幣政策,也提到了人民貶值,因為由於美聯儲加息還有縮表的不斷推進,人民幣對美元跌破了6.7的關口,所以您剛才反覆也提到了是人民幣貶值是利好的,所以我特別想要詳細的去了解一下,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的經濟以及金融市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孫成剛:匯率貶值理論來說,只是有利於一國的出口,對這個整體經濟影響其實並不是太大。一方面就是美國人對我們的出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那匯率貶值10%就可以對沖掉,等於這種加關稅的措施會失效失靈。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有時候為了提振經濟,一國是會主動的讓貨幣大幅度貶值,來刺激出口的。

我們目前現在是採取的是市場自主調節為主,央行干預為輔的一種匯率政策。在當前的這種環境下,匯率適當的貶值是有利於中國出口形勢的。至於對其他方面的影響,應該不是太大。比如說我們的對於進口這一塊,本來看起來,我們進口成本高了對我們是不利的,但是實際上的話呢?中國的在絕大多數產品,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然後進口影響不是太大。對經濟,比如我們在國內購買的所有東西還是人民幣計價,那麼這個影響基本上沒有的。當然有人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說為了這個保持匯率的穩定,那我們應該去加息,因為中國加息,我們的匯率就可以不貶值了,保持穩定,但這也未必。一國貨幣的升值與否不取決於它的利息的高低,而是取決於本國的這種財富的多寡,生產財富的能力的高低。只要保持中國目前的生產財富的能力和水平,我們的匯率即便現在貶值下去,將來還是會升值上來的。

牛錢網:大家都知道,孫博士參與了傅老師《財富論》一書的編寫,您可以分享一下就您對於“市場運動遵循天道規律,價格趨勢源於供求動力”這句話的理解和認識嗎?

孫成剛:傅老師這本書叫《中國崛起的奧秘》,本來重點談的是經濟發展,如何保持經濟的持續繁榮,談中國崛起的奧秘,與期貨相關的內容相對比較少。那麼這裡提到的這個“天道規律”和“價格供求”是他在期貨投資上的一些了不起的思想。

比如“天道規律”,講的是任何事物的運行都是有自身規律,而且會遵循這種規律。我們可以把這種所謂的遵循自然規律看成是天道。我們在期貨投資或者股票投資,以及在生活中都應該遵循天道,這就所謂的遵循天道,從大的方面來講,尊重自然的法則,遵照事物本身運行的規律。那麼從小的方面來說,遵守國家的法律,遵守人間的一些道德的規範,都是一樣的道理。遵循天道,每次投資都確保自己有勝算,不能說是一定能贏,但是可以有說有勝算。

這是戰略層次的考量。那麼從戰術層次的考量,就是供求決定價格。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在商品投資也好,甚至我在研究股票的時候也發現這個問題,供求關係的變化是能夠影響到價格的。某一個商品如果說它的供給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那麼一定會最終反映到價格上,通過價格的變化,反而會引起它的反向的運動。像2018年的歐盟,蘋果受災,在清明節前後有倒春寒。歐盟各國的蘋果產量增減幅度和它的後來的價格漲跌的規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基本規律,比如說如果減產10%,它的價格會上漲25%。

那麼有這樣供求關係的影響,我們可以以這個尺度去看其他商品在供應方面如果出現變化的時候,價格也會有同樣的變化。供應如果增加了可能價格也會下跌。像今年南方的荔枝,一斤跌到幾毛錢也沒人要,有的地方的荔枝用來餵豬還是沒人要。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進口商品,包括中國國內的蘋果價格還是很高。所以供求決定價格是戰術層面的。如果能夠把戰略層面的“天道規律”和戰術層面的“價格影響供求”能夠結合起來,才是有利於自己在投資中保持勝機的、保持勝算的。

牛錢網:剛才孫博士也提到了供求決定價格,中美貿易摩擦拖累的經濟增長,需要擴大內需,消費升級、支撐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那您是如何看待下半年大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

孫成剛:大的消費板塊,我覺得是可以中長期去看好的。目前的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讓一些無效的需求能夠消失,提供一些有效的需求。這要求企業要提供一些優質的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可以看中國的有最大的發展潛力的地方還是在消費,中國的GDP的增長佔比,以前一直是以投資佔比比較大。

早期的時候還有進出口因素影響,後來進出口的退到第三位,主要是投資。在有些地方的經濟增長的這個數據中,我們能看到投資佔比能達到70%以上。這個本身還是一些不正常的,因為這個一國的國民不能只是去投資蓋房子,搞基礎設施建設,也要進行消費。所以消費的拉動是中國將來一個潛力比較大的領域。我也注意到這次中美貿易戰,在採取應對策略方面,包括國內提出的一些策略,提出一些方向,也是在提倡拉動內需,提倡拉動老百姓的需求,消費需求。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消費類的股票是可以長期看好的。跟以前不一樣,以前的各個消費公司的競爭很激烈。比如說最常見的就是在大街上吃飯,到處都是飯店,飯店的競爭很激烈,能夠生存下來的當然不多。那麼在上市公司裡面,搞消費的公司相對還偏少一些,能夠上市的大部分都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已經脫穎而出,在國內有一定的市場地位的。那麼這樣的公司上市以上市以後,籌集資金的能力,募集資金成本低的優勢,以及知名度,品牌的美譽度,打開市場後,會有一個快速的躍進。所以我們看到,只要是兢兢業業做主業,做消費類的公司,業績都是長期穩定上漲的,在業績增長的過程中股價就會持續上向好。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十幾年的時間,在中國,像食品飲料、醫藥這樣的公司是可以持續看好的。

牛錢網:好的,孫博士。說到中國經濟,目前還有一個問題。最近國開行收緊棚改審批權、棚改貨幣化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頻出、3-4線的商品房,您覺得還具有就是投資價值嗎?

孫成剛:房地產現在是這樣,看起來國開行把棚改的審批權收回。主要原因是由於這種貨幣化分房的棚改政策出了一些問題。問題在哪裡?

我們以這個杭州來為例來說,杭州有一段時間,據我瞭解,拆掉了5萬套房子。而這5萬個人,每個人手裡都拿了幾百萬,上千萬的現金,一下子就形成了幾千億的購買力。但是在杭州市區是沒有這麼多房子可以賣給你的。國家有關機構做過一個研究,貨幣化分房真正能夠買到房子的人,佔比連25%都不到。也就是另外75%的人根本還沒買到房子。那麼沒買到房子的人,有的是因為家裡有第二套房,已經有地方住了。有的是寄居在家親戚朋友那裡,還有的是租房子住。不只是杭州一地,全國各地其實都有這種情況,大量的貨幣化分房,拿到貨幣的這些人是買不到房子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全國各個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一旦出現了新樓盤,大家就排著隊來買,有的地方要直接交全款,不用交貸款,還是沒房子可賣,所以中國現在的實際上是出現了房荒。

我們目前的這個房屋的限購政策,是不讓一些人來買房子。這個政策其實應該改一下,大量的提供房子,然後讓大家會有的選擇。即便有的人有十幾套房子也沒有關係,那些房子的話他買去以後它不是空關在那裡的,而是把這些房子拿出去出租。其實這一個人就等於一個小的租賃物業的一家公司。對整個社會也是有好處的,我們最大問題是房子不夠。現在不止是一二線城市房子不夠,比如說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這些地方,這個特別是城區中新建的房子很少,老百姓買不到房子,只好退而求其次去郊區,甚至去周邊的小城市去買,慢慢的把他們周圍的衛星城的房價也拉起來了。衛星城房價一拉起來,其實又形成新的輻射效應,進一步去推導,你剛才說的3-4線,5-6線的小地方,這些小地方前幾年,也是新建一些房子,好像房子也過剩。但我在下面走訪調查中,一看,絕大多數小地方的房子也該消化的快消化完了。一個主要原因是什麼?農民進城。雖然說我們提出鄉村振興計劃,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偏僻的小山村是沒法振興的,村子會慢慢集中在某一個鄉鎮,某一個城鎮發展起來,那麼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農民進城,這是一個趨勢。

要有這種趨勢形成,首先鄉鎮要有房子住,而目前我們的城市規劃,特別是鄉鎮的城市規劃,大部分還是十幾年前設計出來的,目前又已經開始飽和了。所以要如何能夠進一步的擴張,使得房屋能夠滿足進城農民的需求,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

所以整體來看,中國目前還是生產能力不足,房屋的建設能力不足,由此導致的房荒。這個所以說,對於房價下跌或者崩盤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因為從來不可能有一種商品在緊缺的情況下出現崩盤。至於三四線城市實際上現在已經面臨這個問題了,房子現在供不應求,所以房價的趨勢是可以看好的。即便在政策調控下漲不動,但最起碼不會跌,如果是自住的房子,我覺得什麼時候買都是合適的,中國人的傳統就是居者有其屋,都想有自己的房子,哪怕貴點就貴點,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去擔心房價會跌。

牛錢網:對於自住的房子一般來說屬於剛需,是必須要去進行購買的行為?

孫成剛:其實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假設你租房子住,每年的租金比如說10萬元,然後十年下來100萬,這個時候如果是房子是不漲的,那你的租房子住可能是划算的。但如果十年之後這個房子又漲了200萬,你就會發現這100萬的房租就是白丟的,是吧?所以從居住的角度來說,如果是自己剛性需求的住房,那還是要想盡辦法,該買還是要買的。

牛錢網:好的,剛才孫博士從非常專業的角度去解析了,中美貿易摩擦、美聯儲加息,我個人對您的個人的經歷和投資經歷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就是從1993年您是25歲的時候第一次購買了股票,1994年5月份虧掉了借來的2萬元,但是1994年10月份就扭虧為盈,個人淨資金已經達到了5萬元,賺到了第一桶金,談談您當時是怎麼做到的,以及這個第一桶金對您後來的投資有什麼影響?

孫成剛:當時我剛入市的時候,因為不懂,也是完全憑著感覺去買股票,所以這種市場讓不懂的人虧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好在我是虧損的過程中就在摸索,大概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去慢慢找到一些門道。但是找到門道也不行,1994年8月1號,當時中國股市正好絕地大反彈,用了兩個月漲了兩倍的行情就是那個時候發生的。在這個反彈的過程中是很容易賺錢,用幾萬塊錢賺到幾十萬是很輕鬆的事情。所以你要想真正能夠賺錢的話,首先你自己要去學,要去改變自己,要學習,掌握賺錢的方法。

其次你要碰到機會,即便你學習再努力,股市如果是長期低迷,你是沒有辦法的,對吧?正好碰到牛市,當然剛才說這個第一桶金,其實呢,這個5萬元也不算是第一桶金。在那個時候的話,我在做股票的時候,還是選擇這個市場中的強勢的品種,早期我其實不是技術分析,屬於市場派。1996年之後,我其實是迴歸到基本分析派,做價值投資,我是國內最早去上市公司調研的,96年我就去過兩家上市公司調研,最早深度研究公司財務報表的。由於找對了正確的方向,所以那時候賺錢就比較塊。95年5萬到97年就已經有幾百萬了,完全是從股市賺到的。所以我說這個97年的這次,應該才算是第一桶金,是找到了致富的賺錢的門道,而且這個門道我可以在未來的20年的時間內,可以一直堅持下來,一直是這樣做的,所以這個方法是有效的。所以第一桶金應該算是97年的時候,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97年也是大牛市,96年到97年股市那兩年的時間漲了指數漲了兩倍多,持續的時間非常長,而且是以價值投資為主的,好多股票漲幅非常大,有的股票是漲幾十倍的。

牛錢網:就是說無論是什麼樣的交易方法,一定還是需要行情來配合。

孫成剛:是的,一定要有好的行情的配合。

牛錢網:對,就是剛才您提到“調研”,最近很火的蘋果,很多投資者去調研。關於上半年瘋漲的蘋果期貨,從上市之初不斷下跌,到最後的瘋狂上漲,從您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有哪些因素導致了蘋果先下跌,然後暴漲?

孫成剛:我老家山東棲霞的,正好是蘋果的主產區。我家裡是40多年前就開始種蘋果,對蘋果感情很深。也聽到、看到這個蘋果期貨要上市消息,我等於是提前半年就做了準備。然後在蘋果上市之前,我已經派人在山東和陝西兩個主產區先後調研了三次,瞭解了蘋果收購的價格,儲存量的情況。後來蘋果期貨是12月22號上市的,上市之後的話我們就注意到,因為接近元旦,當時的庫存量遠遠超過常年的水平,而且走貨的情況不暢,民情不好,感到這個行情是要跌的。因為庫存太大,而且走貨走得不好。所以早期看空是非常明確的,當時的想法是到三四月份的時候,這個價格跌到7000左右,大概就到底了,因為有個倉單成本,有個貿易商的一個盈虧平衡線。

當時貿易商的成本在8000以上,如果賣到7000的話,他本來就在賠錢,不可能一直虧下去,但是隻是沒想到後來3月份確實在7000附近見底了。然後見底的時候,我們是去組織專門力量去調研倉單的成本,倉單的成本,為了能夠達到真實的水平,我們直接從冷庫裡面提出一些當地收的好的蘋果,然後來分解,看看我分解倉單的成本能到多少,因為5月份面臨倉單交割的問題,當時我們公司的人是去做了兩次,結果算得出的成本都在8000以上。後來我是不太信,我就自己單獨去了一趟,單獨去挑,後來看了在8400。那麼由於你的倉單成本在8400,然後當時的交易價格在6000多,這已經是不合理的,所以這個反彈是一定要出現的。只不過在反彈的過程中又發生了這個清明節的凍害。清明節假期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先去山東後去陝西做調研,當時調研方向,一是蘋果的倉單成本,另外調研一下蘋果當時開花的情況。

但是沒想到剛剛在山東集合,就聽到了陝西發生災害的情況,我們立馬把山東的倉單成本摸清以後,很快就飛到陝西去。在陝西走了一個星期,陝西、甘肅、山西、河南的周邊信息,正好看到了整個蘋果的受災情況,也恰恰是這次受災情況導致了整個蘋果出現了急劇的大漲,所以說早期的這種下跌是供大於求,是庫存數量過多造成的。後來再上漲的話,一方面是對以前被壓低的價格的一種反應,從6000多回到8000本來就是它的一個合理的價格。再到後來8000往上漲,是反映新一季蘋果的短缺形成的,因為大家預期短缺的幅度很大,如果說供給下降,那麼價格上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只不過是市場的分歧在於究竟新一季蘋果會減產多少,供給會少多少?將來價格會漲多少?我覺得這才是焦點。

牛錢網:是的,是您剛才的敘述中,感覺您對蘋果期貨是非常瞭解的。那您能給我們簡單講一下,下半年蘋果的走勢,您覺得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勢?

孫成剛:7月底的時候,807合約就交割完畢了,交割完畢之後,剩下的就是810開始到907的各個合約。那麼這所有的合約都是反映新季蘋果的情況,所以能夠決定或者影響到價格變化的,一定是來自於秋天收購的價格和以後的庫存的情況。那麼今年秋天的收購價格會到多少?目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還沒到收購季,收購季節應該是在9月底的陝西和10月初的山東這兩個地方。但是我們可以參照在8月中旬的時候,7月中下旬的時候,河北的一些梨開始下樹,到8月中旬前後,安徽的梨也開始下。

由於河北、安徽和其他地方一些梨的主產區都遭受凍害,根據我們的調研,這個梨的減產幅度也應該在50%以上。那麼如果說梨的減產幅度這麼大,而且梨又是蘋果最好的一個替代品,他們下樹的時間是差不多的,而且都可以在冷庫裡放,都可以放到第二年的這個五六月份銷售,所以梨的這個價格會對這個蘋果產生一個參考作用。還有就是8月底的時候,花牛,一種早期蘋果也要下樹了,花牛今年受凍損害的程度會更大,遠遠超過50%。那麼花牛這種早期果下樹以後,它的價格也會影響到這個定價。如果到了8月底花牛下市以後,到9月下旬的時候,陝西、山西、河南的一些蘋果開始先後收購。那麼這些地方恰好又是受災比較重的主產區。由於今年減產很嚴重,今年的收購價格理論來說是應該低開高走。如果低開高走,走到10月初,那麼這些地方的蘋果,大家會發現收購的量不足,就會跑到山東去搶貨。原來的市場主觀的認為都是山東沒有減產。但是從數據來看,山東也是有減產的。山東今年減產,不只今年,去年也是減產的。大家都跑到山東來搶貨,山東的貨又不足,那麼就會影響到山東的價格。

那麼如果這麼一連串去看下去,今年的這個收購價格到底會在什麼水平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我覺得到收穫季前後,蘋果的價格才會真正體現出市場對它的定價水平,在收穫期之前應該是相對保持淡季的。8月底下來之前和梨下來之前,到八月中旬,蘋果的價格大概率上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等收穫季的時候,大家看它的價格的反應,價格如果漲,那麼期貨價格也會跟著漲,價格如果跌期貨價格也會跟著跌,大概是這麼一個趨勢。

牛錢網:也就是說在交割之前,可能還是一個震盪橫盤的一個趨勢?

孫成剛:它目前處於一個消息的真空期,影響因素基本上已經被大家都消化掉了,然後對未來有沒有預期,沒把握,現在沒有消息刺激,所以我覺得7月份是交割月,等於把807合約送走,迎來907,再看市場的反應。

牛錢網:嗯,好的,孫博士提到了自己的蘋果期貨投資經歷,之前傅老師也說過確定性,那您覺得如何在不確性中尋找確定性呢?

孫成剛:期貨本身是炒的是未來,炒的預期,本身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我覺得這個如果以供求決定價格的至理名言來說,要找到它的確定性,那你就要找到供和求的這種變化。比如說從求來說,像蘋果這種品種來說,它是相對穩定的,價格高了,消費就會少一些,價格低了消費會多一些,所以對這個農產品,需求量不需要去做太多的研究。那麼在供給端的話就只能去找到確定性,那麼這個時候調研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一個工具。像這次的蘋果,我自己就是在受災以後,陝西、山西、河南、山東這些地方,我自己已經走了三次,而且每次的時間都是在一個星期,最長的一次是十天,把各個產區的情況都看了一遍。我也知道市場中,很多其他大佬也好,普通的投資者也好,很多人都去過。據我瞭解的,中國的投資者為了做這個蘋果期貨,從南方到雲南有去調研過的,北方的話一直到遼寧,河北、江蘇、安徽、河南都有去過的,所有的蘋果主產區和副產區都被人去過,而且有的人花的時間非常長,甚至為了能夠確定秋天的南方水果柑橘,有的人就專門去廣東、廣西、四川去調研柑橘的產量的情況。那麼還有的人為了把握住梨的市場的供需情況,去河北,去安徽,去調研梨的情況。

應該說蘋果期貨上市以後,中國市場中有了一批,非常關心水果行情,關心不同水果的行情,那麼他們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去調研,找到供給端,知道確定性。如果需求是穩定的,或者是相對穩定的,然後供給是能夠抓住確定性的,那麼就可以在這個在投資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確定性。一旦這個東西確定下來,那麼你在市場中盈利也就是相對確定的。

牛錢網:問一下孫博士,您關注蘋果期貨是因為它是您家鄉的一個產物您才關心,還是因為蘋果是新上市的品種?

孫成剛:這個主要還是因為蘋果是我老家的品種。因為我自己算過一個帳,就假設蘋果的收購價,秋天的收購價漲一塊錢,煙臺的果農收入會增加100億。這個100億,相對我們在期貨上賺的錢是小數字。所以如果說收購,這個收購的時候價格能夠比去年漲一塊錢,這個對當地的果農,對當地的經濟生態影響是非常大的。當然如果收購的時候價格很低,以後漲起來,那對不起,後面漲得跟他們關係不太大。

所以因為蘋果是我老家的品種,我很希望這個品種走好,而且在走好的過程中,有投資的機會當然更好。我覺得現在中國的蘋果產業整體來說是供大於求的。特別是最近這幾年,全國各地新種了很多的果樹,未來幾年的蘋果供應壓力是很大的,將來的這種產業結構升級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夠在讓產區的果農話有一種優質優價的心態,用這種思路,去種好的蘋果,賣出好的價格來,這個應該是蘋果期貨將來引導的方向。

牛錢網:好的。從孫博士的字裡行間,我能感覺出孫博士對自己家鄉濃濃的熱愛。非常感謝孫博士對我們這期牛前面對面的分享。本期牛錢面對面已經結束了,感謝大家的觀看。

孫成剛:期現結合,價值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