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也能有大气势!——小中见大,发现石头中的“势”

前人评石,常常说“咫尺万里”、“小中见大”。但实际赏玩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小石头是玲珑的美,有一些是乖巧的美……并不是每处“小”,都能小中见大。

那,怎样才能“以小见大”呢?

这个问题,没人比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讲得更透彻:“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得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古代地理书)前一天下图耳。”王夫之一针见血地指出:大的关键不在于“量”(数量、体量)的扩充,而是一个“势”字!

在赏石的过程中,“以小见大”的石头也往往有这样一个共同点:石头不是审美的终点。相反,是一个引子,一个开端。

它的姿态、画面、气场构成了某种势,促使观赏者的思绪不简单地停留于石头上,而是继续延展,乃至进入生命的幽深层面,产生宏大、深邃的心灵体验。小中见大,这里的大可能有3种解释:大意境、大气势以及大主题。具备任意一种,都具备了“以小见大”的可能性。

如何在一堆素材里发现具有“势”的石头?

我们先看这样一方石头:

小石头也能有大气势!——小中见大,发现石头中的“势”

题名:【北极冰川】 石种:长江图纹石

局部景表现了冰山一角,但气象万千!

冰山是白色的,海水是黑的。黑色,很玄秘、很有力量感,有助于表达海水彻骨的冰冷、恐怖。由白到黑的变换,在静止的画面上产生了时间效果。

画面越往前(左下方)颜色越黑,好像天色也越来越黑。深处积蓄的力量感越发强大,压迫感、恐惧心理、叛逆心理也越发强烈,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往后(右上方),颜色越白,祥和安定感就比较明确。一明、一暗,再一明、一暗,形成规律的节拍。让你觉得画面就该这样继续下去,而且格局越来越庞大,最终撑破画面,排山倒海。颜色和节奏使它产生了大气势。

小石头也能有大气势!——小中见大,发现石头中的“势”

题名:【独领风骚】 石种:长江图纹石

典型的全景构图

虽然只有树、山、天空3种元素,但每一个的形态都准确到位,经得起细看。三者的呼应关系极好。山够险,而树又够强直,

天下之物好像没什么能跟它俩比肩,而空空荡荡的天宇又一次加重孤高感,仿佛能听到一个神性的声音说:凌云而上,这片天空就是你的。在三者的协力下,石头的主题破空而出。对,就是“独领风骚”!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把山的线条由孤耸改为平缓,或者让树变得枝杈婆娑?顿时,那种浩然之气将立即崩塌。这就是元素之间的协同产生的巨大能量。在这里,1+1+1≠3,而是形成一个周行不殆,可以自己生发、孕育的生命系统。而石头的颜色,恍如年代久远的绢画,更为它的主题蒙上了一种终极命题的意义。看得久了,这小小的石头竟能产生震颤性的感动,使灵魂得到深刻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