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在賣藥這件事上,亞馬遜打退堂鼓了。

亞馬遜旗下的 B2B 平臺 Amazon Business 目前已經擱置了向大醫院出售和分銷醫藥產品的計劃。亞馬遜決定專注於向醫院和小診所出售不太敏感的醫療用品。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亞馬遜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大醫院的傳統採購流程。醫療保健供應鏈複雜且穩固,很難介入。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儘管亞馬遜召集了一個包括主要醫院高管在內的顧問委員會,但它一直難以與大型醫院網絡簽訂合同。這些醫院均與 Cardinal Health、 McKesson 等經銷商簽有長期合同,許多醫院還在團體採購組織佔有股份,後者利用他們的集體談判權,以他們的名義與經銷商進行談判。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另一重挑戰則在於物流。儘管亞馬遜做電商二十年,建立了遍佈全美的物流網絡,但是它的倉庫與物流設施並不是為醫藥用品專門設計的。要做醫藥分銷,對運輸條件有特別的要求,這需要亞馬遜單獨建立冷鏈來儲存、運輸那些對溫度敏感的藥品,這是成本。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儘管亞馬遜從 2014 年起開始大力擴張自有物流體系,但離構建覆蓋全國的生鮮供應鏈網絡還有很大差距,Amazon Fresh 始終發展緩慢。為此,亞馬遜甚至收購了全食超市來配送生鮮。但顯然,運送藥品比生鮮的標準更高。

這個消息讓藥品零售公司鬆了一口氣,它們的股價也應聲上漲。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上漲 3.7%,而 CVS Health 和 Rite Aid 的股價分別上漲了4.2% 和1.7%。

亞馬遜去年 10 月 7 日亞馬遜考慮是否在其網站上出售處方藥的消息傳出後,藥品零售公司股價一度大跌,當日,Rite Aid 大跌 5.77% , CVS Health 收跌 4.92% 。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不過,這次計劃的擱置並不代表亞馬遜放棄進入醫藥分銷領域。多位知情人士表示,一旦 Amazon Business 規模擴大,它可能會重新考慮進入製藥行業。摩根士丹利也曾在 2017 年 11 月發佈報告稱,亞馬遜最有可能進入的是醫藥分銷領域,因為此前收購的全食有 466 家門市店,是一個很好的分銷渠道。

亞馬遜在醫藥領域其實早已準備。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幾年,亞馬遜在其西雅圖總部舉行了至少一次會議,討論是否應進軍制藥行業。

2017 年 4 月,亞馬遜在日本已經開始銷售藥品。亞馬遜在當地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擴大了旗下送貨品牌 Prime Now 在日本的交付範圍,新增的內容包括藥品和化妝品。亞馬遜在日本網站上的分類頁面上也增加了“藥品”一項,並向擁有藥劑師處方單的患者出售藥品。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目前亞馬遜已經取得了全美至少 12 個州的藥品批發許可證(Wholesale pharmacy licenses)。亞馬遜多年來也一直在向醫療診所銷售血糖儀、手套和聽診器等醫療產品。

除了藥品領域,亞馬遜在醫療和醫保領域的動作更讓醫藥行業警惕。

2017年年初,亞馬遜與 ARCH Venture Partners 和 Johnson&Johnson Innovation 等公司一起,投資了 Illumina 旗下的癌症早期篩查公司 Grail ,投資金額達 9 億美元,是2017 上半年該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科技公司亞馬遜的醫藥分銷計劃擱淺

此外,CNBC 在去年 7 月發佈報道稱亞馬遜已經組建了一支醫療技術員開發團隊“1492” ,主要從傳統電子醫療病歷庫中分析相關數據,試圖建立一個遠程醫療診斷平臺,以及研發結合亞馬遜 Echo 等硬件的醫療應用等。

今年1 月,亞馬遜、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及摩根大通共同宣佈,將聯合成立一家獨立的醫保公司,為其在美國的 50 多萬員工及家屬提供醫保服務,醫療保健系統非常複雜,進入這個行業面對很大的挑戰,但他也說,減少醫療保健對經濟的負擔,改善員工及其家屬的生活,將證明(嘗試)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