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到底能不能吃?到底有沒有營養?

胎盤到底能不能吃?到底有沒有營養?

孕婦在分娩胎兒後,半小時內也會把胎盤娩出,那麼這個胎盤該怎麼處理呢?是直接丟棄在醫院還是根據風俗帶回家自行處理呢?


前陣子剛好有個新聞,說是醫院清潔工把醫院丟棄的胎盤拿回家煮了吃,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有人說胎盤是難得的補品,美容養顏,也有人說吃胎盤就像是吃人肉,不人道。


那麼胎盤到底能不能吃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胎盤的秘密。


胎盤是什麼?

胎盤是在妊娠期間由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器官。胎兒在母體中發育,就是靠它取得營養。一句話說就是胎兒所需的吃、喝、拉、撒都是通過胎盤來傳進傳出的,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胎盤還合成多種激素、酶和細胞因子等,以維持正常妊娠。胎盤還是一味中藥,稱之為紫河車。



為什麼要吃胎盤呢?


對於這個問題,中醫和西醫有著不一樣的觀點,傳統中醫認為胎盤滋陰補腎,是難得的補品,而西醫認為胎盤營養價值不高,還有可能吃出病,不建議吃。


中醫認為胎盤營養價值高,尤其對滋補腎臟有特別功效。它其中的微量元素能增強抗體,提高免疫力。胎盤是一種中藥,中醫上對胎盤有專業解釋,胎盤性味甘、鹹、溫,入肺、心、腎經,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因為胎盤焙乾後入藥呈紫色,所以中藥名稱又為“紫河車”。


在民間更是有各種吃胎盤的方法:燉胎盤、做成肉餡、研磨成粉製成膠囊。

胎盤到底能不能吃?到底有沒有營養?


但是現代醫學指出:胎盤是能吃,但是並不具有神奇的大補功效。


現代西醫認為,胎盤就是一塊蛋白質,雖然有一定營養價值,可以作為中藥的一些成分,但並不是傳說的是堪比人參的大補品。胎盤確實富含蛋白質、糖、鈣、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但蛋白質、糖、鈣、維生素這些最基本的營養物質,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得,胎盤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優勢。它雖然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但這種免疫球蛋白進入人體消化道後,並不能直接被吸收和利用,它會被消化液逐漸分解,最後轉變為氨基酸,完全失去其原有的抗病免疫功效。

吃了胎盤對人體到底有多大益處還有待確定,不過如果萬一吃到有傳染病的胎盤,那傷害就絕對很大。

即使是健康的準媽媽,除剖宮產外,胎盤的娩出必須經過產道,肯定會受到多種細菌汙染,被人鮮食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潛在危險,若不經嚴格的消毒,也會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因此從安全角度上講,建議不要吃。


吃胎盤注意事項


好吧,如果真的要吃,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小編這邊也整理一下。


1、病婦胎盤、黴爛胎盤、不潔胎盤,均不可食用;

2、患有血行傳染病的孕媽(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其胎盤內會含有相應病原體,由於胎盤中有大量血液,消化系統有潰瘍或其他傷口者食用此類胎盤後,可能導致食源性、血源性傳染病;

3、鮮食時熱加工時間要足夠長,以有效殺死病原微生物;

4、如果自己把握不好,可以諮詢中醫專家,不要盲目進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