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数据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NO.1我国上半年不可不看的几个经济数据

M2:6月M2货币供应同比8%,预期8.4%,前值8.3%。新增人民币贷款18400亿人民币,预期15350亿人民币。(点评:M2增速为8%,创下历史新低,说白了就是国家印钱速度下降,人们用钱加杠杠超预期,对资产利空)

GDP:上半年增速6.8%,持平于2017年下半年。其中二季度增长6.7%,略低于一季度的6.8%。(M2和GDP之差只有1.2%,货币政策紧缩)

投资:1-6月投资累计增长6%,较1-5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但6月单月投资增长5.7%,较5月提高1.9个百分点。

消费:上半年社零增长9.4%,低于一季度的9.8%。事实上,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8%,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意味着整体消费仍然保持稳健。

出口:以人民币计,上半年出口进口同比均大幅下降,顺差较去年同期收窄超过1/4。上半年出口、进口分别增长4.9%、11.5%,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25.7%。

从上面可以看到三驾马车有点乏力,出口受贸易战影响,出口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投资略有下降,但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升。预计下半年经济尤其四季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对外,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对内,坚定去杠杆,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明显收窄。

我国的经济数据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NO.2中国经济数据的几个“点''

GDP是衡量经济体发展水平较全面的数据,但是由于GDP的发布频率比较低,所以我们会用更加高频的数据,来更好的跟踪经济形势变化。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支出

支出法GDP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科目是居民消费支出,在日常的分析中,很多人会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对居民消费进行模拟估算,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调整为居民消费支出,有加项,也有减项。

减项一,是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在零售企业端的统计调查,其中有部分零售额是销售给企业、事业单位、政府等,那么这部分要扣除;

减项二,是城乡居民建房购买的建筑材料,这部分支出计入投资。

加项一,是居民自产自用的产品,比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肉、蛋、奶、水产等。

加项二,是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娱乐等非实体的服务消费。

加项三,是居民居住在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加项之四,是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和保险服务。

把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要点是三个,一个是零售总额是零售企业端的统计,另一个是零售总额是实物商品金额,第三个是零售总额是通过交易出售的。替代性的指标是通过农村和城镇住户调查,获得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目前还没有能够很好反映居民整体消费额的比较好的高频指标。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样有加项,也有减项。固定资本形成,衡量的是固定资本形成背后的生产劳动成果,土地购置费是通过划拨或者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各项费用,是一种财富的转移,需要扣除。旧设备和旧建筑屋虽然是生产劳动成果,但是已经在过去的固定资本形成中有所体现,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以需要扣除。

加项一,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是统计口径的差异。

加项二,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统计的是实物固定资产,比如厂房、设备等,矿藏勘探费、计算机软件的购置等无形生产资产的支出,也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加项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研发支出。

加项四,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收入与房屋建造成本之间的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核算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而固定资本形成是最终用户购买支出的角度,所以要包括商品房销售增值。

由于官方会发布土地购置费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减去土地购置费,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在目前中国的研发、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投资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数据缺失带来的误差会越来越大。

三、存货与存货增加

存货增加是支出法GDP核算中,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另一个重要分项,从生产法和支出法GDP核算平衡的角度上讲,存货增加可以直观理解为已被生产但是还未实现最终销售的商品。

从对象上讲,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也包括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从行业上讲,存货核算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

存货最常见的误用,就是存量和流量的误用。我们平时常用的,是国家统计局按月发布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数据,这个数据脱胎于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下的流动资产科目,因此这是一个时点的存量数据。我们要先对时点的存货存量数据进行期初、期末的差分,将存货的存量数据,转化为流量数据,再进行比较。

支出法GDP核算中,最后一项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关于中国进出口数据,主要是两个来源,一个是海关总署发布的全国进出口数据,另一个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虽然时效性强,但是却不完备,主要缺失在于,海关总署主要统计货物贸易,缺失服务贸易统计,但是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正在逐步扩大。

另外还有几点技术性的区别,一个是货物贸易中的进口是按到岸价格核算的,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中的货物进口是按离岸价格核算的,进口货物的到岸和离岸之间,存在的运输和保险费用等,计入服务贸易。二个是加工贸易的计算,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按照所有权变更的原则记录进口和出口,对于所有权没有变更的来料加工贸易,不按总额记录为货物的进口和出口,而是只记录加工费,作为服务的出口。

我国的经济数据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NO.3未来怎么走

地产在目前阶段呈现出显著的韧性,但目前位置下新开工可能难以进一步走高。2019年可能会面临新开工的高基数、棚改货币化收缩、房产税预期的影响。

制造业和基建存在一定支撑。制造业投资仍在继续回升,已经在底部区域的基建投资后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二者是经济的支撑因素。

政策的边际修正是下半年宏观面的主线索之一。我们估计下半年政策可能会有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紧信用的同时适度宽货币。预计会适度扩张信贷;通过监管力度和手段调整及不良资产处置,部分缓释银行扩表约束,提升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以对冲表外部分的收缩。

第二,适度修复信用债融资功能。信用市场的二元化特征已经比较明显。6月高等级信用债券发行融资1318亿,而中低等级企业债券负融资103亿。在“简单金融”模式下,信用二元化问题不太容易解决,但预计政策将尽力阻止信用市场负反馈的情况扩大。

第三,金融去杠杆将更为强调结构性目标和多元化手段。我们估计后期将更强调政策的结构性,目前高杠杆主要在国企;以及手段的多元化,比如推进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

第四,广义财政的边际扩张。6月财政支出速度较前期加快;地方专项债6月始有零星放量。估计下半年广义财政可能整体呈边际上扩张趋势。

我国的经济数据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