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由中國製造而外國造不出來的東西有哪些?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看了回答這個問題的帖子,有很多人都覺得中國除了生產“辣條”、“板鴨”之類的土特產之外,好像就再也沒有什麼只有中國才能生產的東西了,言外之意就是中國很落後,但是實際上在中國還是有一些東西是隻有中國獨有的科技,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兩種:

1、可以長期保存的氫彈

氫彈這個東西很多國家都會造,但是由於結構設計的原因,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制造的氫彈,都無法在較長的時間內進行儲存,這是因為氫彈中聚變材料氚每隔12.5年就會減少一半,這就導致氫彈保存越久威力越小。

這個問題在中國研製氫彈的時候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這就是由中國核物理學家于敏院士設計的氫彈基本構型設計(也被稱作于敏構型)。于敏構型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氫彈無法長期保存的問題,這也是的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常備氫彈核武器的國家。

2、特高壓輸電技術

特高壓電網指的是交流電以1000kV電壓在電網中進行輸送的一項供電技術,這項技術供電的效率相當於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而且送電距離也是後者的2到3倍,也是中國獨有的一項輸電技術。

中國在研製特高壓輸電技術時順利解決了:

1、超高壓運行條件下空氣及其他介質的絕緣強度問題。

2、輸電線路及輸電設備絕緣配合與絕緣水平的設計問題。

3、過電壓(包括內部過電壓和外部過電壓)預測及防護問題。

4、解決保持同步 發電機並列運行的穩定性問題。

5、各種運行方式下的調壓和無功功率補償問題。

6、超高壓輸電線路引起的電磁環境干擾問題。

使得中國的掌握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先進輸電技術。

當然了中國現在還有一些先進的“獨門絕技”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先進技術,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寫明瞭,中國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具有活力的國家,這個國家既古老又進步,既傳統又開放,她是我們的祖國,我們應該要對她抱有信心,也應該為了去努力奮鬥。


落下m


真的只有中國能製造的大概就是流竄在全國各地的辣條了

從小到大不知道吃過了多少辣條,可以說是閱辣條無數,曉其中滋味,明服用方法,浸淫多年,深諳其道!

【一般過期三個月後食用最佳】╮( ̄▽  ̄)╭

  •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突然爆火!emmmmm,前期的味道真的不錯,後來可能是銷量太高,有點飄了,味道就不怎麼樣了。

  • 這玩意兒,嚴格來說不算是辣條,而算是一種實心的碎碎嚼,幾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吃了。

南京板鴨

  • 這個東西從我能把名字認成,泡“SHU”牛板筋這一事實,就能知道年代感有多強了

泡腳牛板筋

  • 這樣的辣條呢,說不上辣,只能算是五香吧,分食的時候還要拿的老高,仰著頭吃。。。。。。

泡椒臭乾子

  • 北京烤鴨和南京板鴨可以說是國民雙鴨!兩個零食至今仍然存在。

北京烤鴨

  • 最早是小學四年級吃的吧,emmmmm,我記得包裝不是這樣的啊

葫蘆娃

  • 親嘴燒,大冪冪代言的啊,初二的一節體育課上第一次體味這個零食,以其小巧的包裝而大賣【個人看法】

親嘴燒

  • 高一的時候出現在學校小賣部,給你們說,這包裝上還真的講了周扒皮的故事,歸納一下就是壓榨勞動力。【味道不錯】

周扒皮

  • 這一包,唔唔唔,我正在吃著,味道賊好!

妖孽般的腸胃是從小開始吃各種辣條而練就的!

據不完全統計,百分之九十的大佬在看完這篇回答後,都關注了本二營長。


一點二營長


有一種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中國古代的玩具,叫做飲水鳥。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不是現在人和西方人所能設計出來的。

這小鳥把慢慢的把頭低下,嘴碰到了杯子裡面的水之後,頭把很快的抬起來,鳥身體立了起來。過一會,小鳥也開始慢慢低頭喝水,這樣反覆循環,只有杯子的水不幹,小鳥永不停的“喝水”。

這不是相當於永動機的麼?這個飲水鳥也叫“讓愛因斯坦驚奇的玩具”,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

蘇聯的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編著的《趣味物理學續編》中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個人拿了一個圖了顏色的的“飲水鳥”送給愛因斯坦博士,並說:都說永動機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的,但是看看這個中國的飲水鳥是不是永動機?愛因斯坦看見了大吃一驚,然後開始琢磨,當他明白飲水鳥的構造和運動時,驚歎設計巧妙。

1946年,美國有個叫Miles V.Sullivan的人,申請專利一個類似飲水鳥的產品的專利。我們中國古人的智慧反而被美國人申請了專利,這真的有點可笑。

那麼這臺“永動機”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可以讓小鳥能永不停歇的去飲水呢?

我們先看它的構造。主要是由四部分組成的。一個小球,一個大球,連接兩球的玻璃管,還有一個支點。把鳥身體組裝起來,想成一個密閉的空間。

然後往鳥身體倒一點乙醚,我國古代往裡面倒一些酒。乙醚容易揮發,整個鳥身體裡面充滿了揮發的乙醚氣體。

當鳥頭碰到水以後,鳥頭外的布開始溼潤,水蒸氣開始蒸發。水蒸氣蒸發是吸熱的,所以小鳥的頭部的小球氣壓開始變小。當鳥頭碰到水以後,鳥頭外的布開始溼潤,水蒸氣開始蒸發。水蒸氣蒸發是吸熱的,所以小鳥的頭部的小球氣壓開始變小。

大球裡面的氣壓就大於小球的氣壓,大球裡面的乙醚就開始向小球移動。

小球的乙醚越來越多,重量越來越來越大,鳥頭開始慢慢的靠近水面。

當鳥頭到了水面的時候,管子的底部露了出來,小球和大球的空間就形成了一個整體,因為虹吸的原理,小球的乙醚又流回大球裡面。

當大球裡面的乙醚多了,重心開始改變,鳥身又開始自立了。

這樣結構和原理看起來真的很簡單,要不是別萊利曼的介紹,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中國古代居然涉及出這樣巧妙的玩具,上個世紀在中國早已失傳了。

現在中國又可以生產這樣的玩具了,這得要歸功北京市玩具協會的餘俊雄。餘俊雄在外國書籍看到了我們老祖宗這個精妙設計,一些國外的科學家都對這個玩具很感興趣,關於飲水鳥的記載和描述,大多出自國外研究者之手,而且他們都明確地稱之為“中國飲水鳥”,叫它“來自中國的永動機”。可是誰發明的,裡面的改造和原理又是什麼,一無所知。於是餘俊雄花了三十年功夫去尋找飲水鳥的記載及其製作。但是,不僅沒有查到任何歷史資料,也沒有發現中國大地上找到這個東西。

到了2005年,中國古代玩具展覽會就要開始了,可是就缺少這個飲水鳥。餘俊雄不得不求助媒體、網絡,總算天道酬勤,一網友告訴他在華北電力大學實驗室曾有一個。於是,他來到華北電力大學,可是大學裡面只有一個飲水鳥,是不會捨得送給他,更不會把內部打開的。他只能照了相片,準備展覽照片了。

幸好,大學的一個老教師告訴他,飲水鳥來至於瀋陽老工藝人的孫貴。於是他馬上到瀋陽找到了孫貴,這個中國唯一會做飲水鳥的傳人。原來孫貴這門手藝來源於幼年時對父親手藝的零星迴憶,憑藉著這些記憶,經過二十年反覆嘗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通過無數次試驗,總算把握了飲水鳥平衡的點,還有乙醚要多少量這些瓶頸的竅門,小鳥能自如永不停歇的“飲水”了。

2005年8月15日,這個神奇的玩具終於在展會上露面,引起了當時人巨大的好奇。

你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十多年前我的兒子還小,我也關注中國古代一些益智玩具。當然也關注了餘俊雄老師的尋找求助,也想弄明白其中的構造和道理。也真的就去玩具市場和一些老店去尋找,想找一個給兒子看看,在研究一下其中的奧妙,但毫無線索。幸虧老藝人孫貴,才解決中國能生產飲水鳥。

當時,中國還沒有網購,所以我不可能為一件小玩具跑到外地去買。現在,網上飲水鳥倒很多,但兒子長大了,其中的原理我也知道,所以也不再需要了。沒見到飲水鳥的實物,可以說是我遺憾吧。不過,當時不瞭解奧秘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飲水鳥很神奇。現在知道了,飲水鳥還是需要能量的,是把蒸發所吸收的周圍空氣的熱量轉換成了機械動能。當然,由於空氣中溼度、溫度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飲水鳥頭部水分的蒸發速度,根據鳥喝水的頻率還可以推測天氣的變化。關於飲水鳥在什麼朝代就有了至今還無法解開。

這個現在看起來的很簡單的小玩具,卻曾經讓現在人如此的頭疼和好奇,真不能感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了。

經常聽到身邊的美國人無奈的說,現在的美國到底哪些生活用品不是“中國製造”?

美國商場中,大到傢俱家電,小到牙籤螺絲,幾乎很難找到不是中國製造的東西,就連奧巴馬頭像玩偶,美國星條旗,都有大部分是產自中國。

說起Made In China,緣起於30多年前大陸的改革開放。那時的我們和歐美髮達國家在綜合國力上相差十萬八千里,歐美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把製造業大量遷移到中國,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中國製造在當年真真兒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立身之本。

當時和歐美那種差距怎麼比喻呢?1980年,一箇中國城市家庭和一個美國城市家庭的收入差是1:54, 如果拿到今天來看,假如你家作為一個普通家庭年收入是10萬人民幣,那麼在美國的一個普通家庭年收入是540萬人民幣!!分分鐘在北京買上房有沒有?

這差距,嚇死寶寶了!!!

30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咱們富了!2016年,中美城市家庭收入差距極大縮小,可能是1:7,或者1:5,甚至從事某些行業的家庭,比如計算機或者金融收入縮小到了1:2。

美國這個富了100多年的國家,逐漸開始顯現出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帝國的疲態,30年間,美國家庭收入翻了了5倍,而我們中國呢,翻了40倍!讓我們一起來感謝鄧爺爺吧(此處有掌聲)!

我們富了,所以我們可以遊遍歐洲,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到美國買房投資置業。走出國門的我們發現,美國的東西比國內便宜好多!於是我們找到自己在國外的親友幫忙代購。。。

迴歸正題。為什麼要說Made In China這個話題呢?源於一段來自顧客的神邏輯:

這位同學大概不太清楚Made In China在美國消費品中無處不在的滲透和影響力。我們暫且不講什麼民族情懷,我們只是從技術角度來解釋一下,“在美國買的coach包包,為什麼上面是Made In China”?

1. 首先我們不要對“Made In China”有概念性的錯誤認識:

有的人一提起中國製造,就會聯想到溫州的人造皮革、廣東的一次性打火機,而實際上“Made In China”是海外品牌在中國代工後銷往世界各地的“產地標籤”,更確切的是“Manufacturing In China”或者“Assembled In China”,“中國加工”或“中國組裝”。

大部分歐美品牌的生產條文規定:

必須保證產品決定品質的部分,比如設計、皮料,在本國完成,而其他部分可以拿到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更低的國家進行,進而打上該國製造的標籤。

你可以在Coach官網上查看Coach對產品來源和產地的聲明:

Where are Coach products made?

Coach product is handcrafted from the finest American and European hides and textiles. As of June 27, 2015, Coach’s products were assembled in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in 18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S, Europe and Asia. By using a global supply chain, we are able to deliver innovative products to our customers monthly and keep our price points approximately at half of those of the European luxury brands.

大概意思是說,Coach的純手工藝的皮革和紡織面料來自美洲和歐洲,但Coach的組裝分佈於18個國家的代工工廠。還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做:只有這樣的全球範圍的供應鏈才能把Coach的零售價格做到那些歐洲奢侈品牌的一半而保持Coach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實際上Coach是國外包包品牌中第一個開始中國製造的,已經有13年了,在中國的工廠也有500家之多。代工廠商是位於廣東東莞的“時代皮具”有限公司,同時在“時代皮具”代工的歐美品牌還有Prada、Lacoste、Fossil、MichaelKors,共有208條生產線,員工人數達14700人。

2. 美國昂貴的人力成本,以及美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Made In China

對這一點老美也無力吐槽,因為他們生活中實在無法擺脫Made In China,我就聽過身邊的老美抱怨過: 如何能找到一個不打著Made In China標籤的東西?

甚至美國本土人士掀起了一個運動,叫“Made In America Challenge”,旨在找到那些還僅有的“Made In USA”的產品,他們認為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更加的安全、環保、符合倫理(比如提倡不利用動物皮毛製品)。

比如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Is anything made in the U.S.A. anymore? You'd be surprised”說:現如今美國製造的商品通常只有食品加工、高端芯片、尖端儀器設備、藥品以及醫療用品、軍火等等。


皮皮愛美食


中國製造,外國製造不了的?那就只有我國獨有的黑科技囉。我國有許多世界上唯一的黑科技,在這些技術前沿都是我國無數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在奉獻,因為保密性並不為世人所知曉,只有公佈出來才能讓大家知道,下面列舉我國4個領域的中國唯一製造。

在探測技術領域,我國在對傳統探測技術的改進領域遙遙領先於世界。2017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能對空中隨機目標進行快速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其中在圖像分辨率上比國際高出30倍。

在高超音速領域,我國超燃衝壓世界第一。在國際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系統與技術大會上,我國首次揭示了大量成功的試驗和實物圖片,並已經成功進行了超燃衝壓飛行試驗;我國研製的渦輪火箭衝壓組合循環發動機已成功在2017年進行了飛行試驗。我國的超燃衝壓組合循環發動機工作時間將達到亞小時級,此研發將持續到2020年,在2025-2030年進行水平滑跑起飛著陸的飛行試驗。而世界上其它國家別說組合循環,連具有實用意義的可持續超燃衝壓都沒有做到。

在新材料領域,我國新研製的輕質熱防護材料,採用仿生的陶瓷表面結構,耐熱能力提高近萬倍。中國科研人員還研究出三維碳纖維編織技術,形成三維網格復材結構,避免了傳統二維復材的界面分離問題。這些技術在航空上也有巨大價值,三維編織碳纖維風扇葉片就是我國自主研發C919空中客機的LEAP發動機的關鍵技術之一。

在核能開發領域,我國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可將鈾資源利用率由目前技術的不到1%提高到超過95%,處理後核廢料量不到輻射燃料的4%,放射壽命由數十萬年縮短到約500年。除此之外還有鉛基臨界雙模式運行零功率裝置、加速器驅動乏燃料再生循環系統等都是世界首創。


圖文繪歷史


我做玻璃行業的,全國玻璃廠跑,有好多玻璃新材料都是自己首發明,前天去一個同學的小工廠,生產閥門的,連他們都有一項全世界都沒有的新型產品,但就是不申請發明專利,因為只要你申請了,馬上國內山寨的就出現了,根本得不到保障。十年前,本人發明玻璃管電熱丹納法馬弗爐生產工藝,世界上都是首次用,然而沒過多久,同行學去了,價格更便宜。

發明新的產品,太多太多了,估計問問題的是想問大類,比如上面說的發明,他屬於閥門大類的,屬於玻璃行業類的,他不屬你中國最早生產出來的,以此來打擊中國製造信心。

要出一個新型的大類行業,比如支付寶,量子通迅計算,人體空間穿越技術之一步天涯,小世界存儲技術之一花一世界,生命科技之靈魂出巧,鋼鐵之軀,遊戲真實幻景世界,那就有搞頭了。


譚4爺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於中國製造有多牛逼的故事。

說中國製造或許有還有點不貼切,應該叫中國智造。

維生素C,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就是可以在藥店裡兩塊錢一瓶買到的小白瓶。

維C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很重要。能夠補充人體機能,航海的時候更是能夠有效的防止敗血病的發生。

1980年代之前,維C生產的工藝都是1933年德國人發明的的“萊氏化學法”,它需要經過五道工序(一步發酵、酮化、氧化、轉化和精製),連續操作有困難,生產中不僅伴有大量有毒氣體和“三廢”的產出,而且對生產環境有嚴格的防火防爆安全要求。

當時全世界能夠穩妥掌握維C生產工藝的是三家大藥廠組成的維C壟斷聯盟:瑞士的羅氏公司,德國的巴斯夫和日本的武田製藥。

然後,到了1980年,我國全新改進的維C生產工藝——兩步發酵法就正式成熟了,把維C的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維C壟斷聯盟也不是沒注意到這事兒,以羅氏為代表,1986年把這個專利的非中國部分使用權買下來了。

但是他們買下專利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其他的歐美國家藥廠同他們形成競爭,說到底,還是不相信中國人的技術,以及中國人的生產能力。

買下專利沒多久,全球的醫療保健潮流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偏好補充維生素,也就造成了維C的需求量和價格的節節攀升,到1994年,價格最高達到了18美元/公斤。

這時候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進行,生產能力也有了顯著提高,很多藥廠紛紛上馬維C生產線,搞出口創匯。壟斷集團這時候做了一個極為不明智的舉動——通過降價來逼死中國藥廠。

從1996年開始,價格每月降低10%,一年之內把維C價格砸到了4美元/公斤。

可是,4美元/公斤,對於採用新技術的中國藥廠來說,還能是微有利潤,或者不怎麼虧本的皮外傷,不僅撐得住,還能持續的爆產能,而對仍然使用老技術的壟斷集團就是割喉大放血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最終,這場壟斷性價格戰的結果是:因為價格操縱行為,壟斷集團被美國判處近9.9億美元的罰款,被歐盟也罰了8.55億歐元。壟斷集團的牽頭人羅氏公司的一個高層主管被判刑坐牢(在美國監獄服刑)。

瑞士羅氏賣掉了自己的維C生產廠(因為仍持有中國專利的境外使用權),日本武田把維C廠停產後賣給了同屬壟斷集團的德國巴斯夫,後來巴斯夫也扛不住中國藥廠的壓力,停產了。

目前,全球超過90%的維C由四家中國藥廠生產,中國的風吹草動決定了全球維C的定價——比如今年的環保風波,就造成了維C供貨緊張,價格已經逐步逼近二十年前的高點了。

不過即使這樣,每瓶維C中,維C的成本也只有幾毛錢,剩下的是硬脂酸鎂、澱粉、藥瓶、物流、銷售渠道,和智商稅。


孫宇晨


說到只有中國人才能夠造出來的東西,其實也不光是科技方面的,像有的小吃就是一些我國獨有的特產,最有名的就要數辣條了吧,最近的衛龍辣條就是相當的有名氣了,不僅是成為了上市的企業,而且還在國外火了一把。

其實不光是在國外,像小時候常吃的辣條在國內特別是小孩子們的眼中更是一個美食,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垃圾食品,但是還是忍不住的想吃,本來辣條就是垃圾食品,像一些小作坊的辣條就更不能吃了,一些大企業的辣條稍微還好一些。



還有小時候吃過的好多零食,在國外都是很難見到的,像小時候經常會跑到小賣部吃一些零食,南京板鴨、老包肉、深水炸彈、酸猴棒、各種辣條和膨化食品都是特別的受孩子們的歡迎,這些東西在國外基本上都是見不到的。


商丘身邊事兒


我非常喜歡這個回答,給大家分享一下

說到施工機械,自從中國點亮這個技能樹之後,幾個中國機械公司:三一中聯徐工山推山河智能柳供就開掛了,比如泵車,本來大家玩玩三十米就算了,自從這幾家加入,已經一路開掛到了100多米。

當然你可以噴他們的核心液壓元器件很多是進口的,雖然濰柴入股了林德。

其他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很多國家能造,但中電南京某所搞的新型算法可以將探測距離翻倍,成功實現了在元器件不如美國情況下的逆襲,現在出口的基本和F15沉默鷹類似的KLJ7A體積就小的多。這真是美默歐淚的事情。

同樣還有基於能夠低成本大批量生產陀螺儀捷聯慣性制導系統的“精確制導火箭彈”,當土共通過給歐美日韓代工打造的工業能力足夠牛逼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生產捷聯慣性制導系統的成本低到了不可思議,於是乎開始往火箭彈上裝,一發不可收拾搞出了世界上門類最齊全、品種最多的制導火箭彈......這都該感謝西北工業大學某些腦洞大開的研究員以及富士康/比亞迪等超強制造能力的代工企業。


銅仁那些事


前兩天,國內兩家維生素生產廠家停止了維生素E的報價(意思是暫停銷售),在顯著的供需不平衡的引導下,業界預測全世界範圍內的下游維生素價格將面臨一波暴漲。從一顆毫不起眼的維生素上就能看到今天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

事實上,一顆普普通通的維生素C見證著近年來中國的大國崛起。

維生素C大家都知道,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具有抗壞血酸和脫氫抗壞血酸具有同樣的生理功能,總而言之,維生素C對人體非常重要,在歐美國家在很早以前就有日常口服維C作為保健的習慣。今天,我們很容易就能在藥店花5塊錢就能買到一大瓶100多顆,但在幾十年前,普通的中國老百姓還沒辦法輕易買到維生素C。

維生素C最早是從動植物中提煉出來的,如橙子。後來人們可能發現太費橙子了,於是發明出發酵製造法來生產維C,通過微生物或酶將有機化合物分解成其它化合物的方法。從1933年德國人發明了“萊氏化學法”生產維生素C到上世紀80年代,全世界各國維C巨頭一直使用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比較複雜,對工序和生產器械的要求很高,對生產線的安全管控是個極大的挑戰。當時全世界能夠掌握維C生產工藝,並通過生產線的方式來生產的廠家只有三家:瑞士的羅氏公司,德國的巴斯夫和日本的武田製藥。後來,它們組成了維C壟斷聯盟,操控著全世界維C的產量和價格。

1980年,中國無法忍受長期被海外巨頭把持維C產業的局面,成功改進了維C的生產工藝,當時中科院微生物所尹光琳發明了“兩段發酵法”,大大降低了維C生產的複雜程度和生產環境要求,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降低了維C的生產成本,這大大提升了維生素C的產量。

當時維C壟斷聯盟很敏銳地發現了中國的“土法制藥”,提出要購買這個專利,而當時中國人的全球化思維不足,對這些具有顛覆性的專利的價值認知不足,當時羅氏製藥以400萬美元的價格把這個專利買了下來,幸好,當時中國人給自己留了一手,只出售了專利的中國境外使用權,意思是我們自己的企業在國內還是可以使用這個專利在生產維C。

可笑的是,羅氏製藥買下中國的專利只是一種防守策略,為了防止其他歐美藥廠通過這個中國專利來生產維C對其形成競爭,它們還是沿用自己原來的萊氏化學法來生產,因為他們從根本上不認為中國的方法是一種先進的方法,他們不相信中國人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

後來,在中國國內保留的那點火種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一點點小的火種發展成火炬,中國憑藉先進的“兩段發酵法”逐步擴大了維C的生產,在全球維C生產量上佔的份額越來越大,由於成本低、價格低,中國產的維C甚至賣到了歐美日本等國。

這時候,維C壟斷聯盟坐不住了,自詡自己生產能力強大,試圖通過價格戰來把中國的廠家打敗,於是他們開始主動降價,從最高時的18美元/公斤,一年多的時間裡降到了4美元/公斤。

殊不知,中國維C廠商在這種價格戰面前毫不畏懼,因為我們的生產成本實在是太低了,4美元/公斤還是有利可圖,但對於固守“萊氏化學法”的維C壟斷聯盟來說,4美元這個價格絕對是賠本價,他們試圖通過以本傷人,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倒是他們自己先撐不下去了。

更戲劇性的是,因為價格操縱行為,維C壟斷聯盟被各自國家處以了嚴厲的罰款,從此一蹶不振,後來羅氏製藥賣掉了維C生產廠,日本武田把維C廠停產後賣給了德國的巴斯夫,後來巴斯夫也扛不住中國藥廠強大的生產能力,不久後也停產了,從此只負責提供檸檬醛等生產原料。

到今天,全球超過90%的維C由四家中國藥廠——東北製藥、華北製藥、石藥集團和江山製藥生產,中國具有維C絕對的產量權和定價權,這幾家藥廠的一點風吹草動都牽動全球維C的價格,如近年來中國加強環保力量,導致這幾家藥廠生產能力受限,維生素C的價格已經在歷史高點上運行了很長時間,這次由於原材料不足等問題,相信會不斷刷新維生素的整體價格。

在這個小小的維生素C上的戰爭,中國取得了完勝,也見證著中國大國崛起的全過程!


悲了傷的白犀牛


太多太多了,這裡只舉幾個例子

一。中國製造了世界上大多數的國旗。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要從我國進口國旗,你可能會說這並不厲害,但是分析數據顯示,如果中國立刻停止各國國旗的供應,三年內任何一個國家舉辦世界盛會都會因國旗而焦頭爛額,五年之內所有國家的國旗幾乎都要使用手工打造,十年之內世界上國旗的價格將上漲百分之三千五到百分之一萬!

二。中國製造並出口了世界上大多數的服裝。世界上有能力大規模生產服裝的國家只有中國和意大利,且意大利的成本價格是我國的五倍以上,你可能覺得這並不算什麼,但數據分析顯示,如果我國停止出口服裝,十年內服裝價格將上漲十倍到五十倍,所有發達國家的老百姓將不捨得換新衣服,而很多發展中國家將會重蹈一件衣服穿十幾年各種打補丁的覆轍。十年後,印度越南等國家新建的服裝廠才能逐漸如今天般滿足全球供應。

最後,簡單再說兩個例子。一是奧巴馬演講時,美國國旗被風吹落,露出了背後巨大的船隻產自中國的公司。二是特朗普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演講後,工作人員發現印有標語的帽子產自義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