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中最悲傷的詞牌,最經典的四首《聲聲慢》,李清照名列第一!

聲聲慢,詞牌名,又名“勝勝慢”“人在樓上”“寒松嘆”“風求凰”等。北宋新聲,最早見於北宋晁補之詞。

慢,就是慢詞,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慢曲子”相對於“急曲子”而言,慢與急是按照樂曲的節奏來區別的。慢曲子大部分是長調,這是因為它聲調延長,字句也就跟著加長。

該調作品多詠秋天,古人喜悲秋,所以該調作品也大多籠罩著一層悲苦惆悵的氛圍。李清照一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可謂冠絕古今,無人超越。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晚風、大雁、黃花、梧桐、細雨、黃昏,所有的事情娓娓道來,所有的所有都只為襯托一個字:愁。開頭的7組14個疊字更上讓人愁上加愁。

宋詞中最悲傷的詞牌,最經典的四首《聲聲慢》,李清照名列第一!

〔宋〕蔣捷《聲聲慢·秋聲》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簷底鈴聲?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詞人以“豆雨聲”起,以“雁聲”收,寫了秋夜中聽到的十種秋聲。但聲聲總離不了淒涼意,使一個正在發愁的人諦聽這些聲音,使作為聲音的客體,嚴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體印記,因而從笳聲、雁聲、蛩聲、鈴聲中聽到的,都是詞人的苦悶心聲。

〔宋〕張炎《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

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遊情。休嗟鬢絲斷雪,喜閒身、重渡西泠。又溯遠,趁回潮拍岸,斷浦揚舲。

莫向長亭折柳,正紛紛落葉,同是飄零。

舊隱新招,知住第幾層雲。疏籬尚存晉菊,想依然、認得淵明。待去也,最愁人、猶戀故人。

前段敘四明歸杭,後段敘別。“舊隱”四句,一愁一喜,確是久客將歸心事。入元以後,張炎以“遺民”自居,不仕新朝,他常常自比東晉高士陶淵明。詞人以悽愴、哀婉的筆調,將一腔家國之思融入離情別緒中,使此詞較之同題材的作品有了更深遠的旨意。

宋詞中最悲傷的詞牌,最經典的四首《聲聲慢》,李清照名列第一!

〔宋〕吳文英

藍雲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繡茵展,怕空階驚墜,化作螢飛。

三十六宮愁重,問誰持金鍤,和月都移。掣鎖西廂,清尊素手重攜。秋來鬢華多少,任烏紗、醉壓花低。正搖落,嘆淹留、客又未歸。

詞人說:“進入秋天后,自己的頭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髮?頭上的烏紗與白髮襯映,更顯得黑白分明。我獨飲悶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樹,似乎感到它矮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