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兒女柔情背後的大丈夫氣概

假若李清照生於近代,她很可能會活成如呂碧城甚至秋瑾一樣的人物。

宋詞裡的李清照,少女時活潑可愛,成年後溫婉典雅,中晚年柔弱善感,多少讀者被她情深意婉的詞章征服,她的形象,成了宋詞最美的代表,連畫家筆下的李清照,都是一例地柔美動人。

宋詞之美,因李清照而散發出典雅溫柔的光芒。

只是,大多人卻不瞭解那些深婉典雅的詞句背後,那個真實的李清照。

近代學者沈曾植說:“易安跌宕昭彰……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

讀者眼中溫婉如詩的女詞人,在沈曾植眼中看出了“跌宕昭彰”和“神駿”,可謂知人。


李清照:兒女柔情背後的大丈夫氣概

十七歲少女政論長詩初露鋒芒

  • 父親的影響

少女李清照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幾乎是封建社會女性不可求得的優質成長環境。

李清照的父親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學富五車,著作等身,從女兒幼時開始,他便開始培養女兒的文學素養。

李格非是一位清廉正直、心懷家國的官員,儘管職位低微,收入不多,但潔身自愛,堅持政治立場。支持新法抵制舊黨的章惇為相後,召李格非為檢討,李格非拒不就職,因而得罪章惇而被流放。

其名作《洛陽名園記》寫道:“嗚呼!公卿士大夫方進於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矣!”借唐代沒落的前車之鑑,表達對於官員腐敗、政治荒廢的憂慮。

在父親的文學修養和為人處世的風骨的影響下,少女時期的李清已經開始表現出對於國家大事關心。

  • 良師益友

李格非有很多文人名士朋友,常常於李家聚會酬唱,談論詩文,議論政治。這些文人包括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等,都是名重一時的文學家,李清照亦得以與這些前輩文人接觸,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文學修養和對於社會世事乃至國家政治的看法,也深深地受到這些文人的影響,而她表現出來的文學才華常令這些前輩驚訝。

這些前輩文人當中,對李清照影響最大的,是“蘇門四學士”中的兩人:張耒、晁補之。

晁補之詩文書畫均佳,年輕時,將錢塘山川形勝寫成《七述》一書,拜謁蘇軾,深受蘇軾讚賞,遂收於門下。

那一年,晁補之十七歲,和如今的少女李清照一樣的年紀。他在李清照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他對李清照喜愛有加,李清照對這位慈祥的前輩也充滿尊敬,很快,晁補之成為了李清照的老師。

一個人的成長與成就,除了個人的努力與天賦,實在與其成長的環境密同可分。如果李清照生於普通貧民之家,在那個封建年代,她如何能走上這一條輝煌的文學道路?

認識晁補之的同時,她還認識了張耒。

張耒也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士人,在新舊黨爭的漩渦中屢受打擊,雖然生活艱困,政治環境惡劣,卻始終不向新黨勢力屈服。他長期出任地方官,深知民生之艱,因此他的政治思想較為積極,主張改革弊政,富國強民,寫過不少關心國家、針砭時弊的詩文。

在永州,張耒閱讀《大唐中興頌碑刻》,心有所感,寫了一篇七言二十句的《讀中興頌碑》詩。這首詩借唐代政事諷喻時弊,一時廣為流傳,文士們紛紛舉筆相和。而其中最受矚目的和作,卻是出自十七歲的少女李清照筆下。

李清照寫了兩首和作:《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茲錄其一: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

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這首詩,明朝陳宏緒《寒夜錄》評:“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我們確實無法想象,這樣一首骨力雄奇、針砭時弊的七言長詩,竟出自一位十七歲的花季少女之手!

如此看來,沈曾植言李清照“跌宕昭彰”,實在有獨到的眼光。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女性受高級教育的機會本就極少,能以詩來諷刺時弊的更是罕見,由此可見,李清照在少女時代開始,她的心中便不僅僅只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小女兒情懷,而是深受前輩文人影響,胸中裝著一個士大夫的精神氣骨。


李清照:兒女柔情背後的大丈夫氣概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趙明誠畢竟只是一介文人,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沒有勇氣搭上性命。

對趙明誠來說,為官也許只是謀生的手段,他真正的興趣,是那些視為生命的金石字畫。

當然,他也不算庸官,哪怕沒有出色的政績,至少對於百姓民生的治理,他是用心的。

宣和七年,汴京被金兵攻陷,大量宋軍士兵潰散,四處流亡,沒有生活來源,成為了搶家掠舍的亡命強盜。

身為淄州太守的趙明誠,要負起打擊強盜、保衛百姓的任務。他表現出了應有的勇氣,親自帶兵出擊,把強盜打跑了。朝廷對他進行了獎賞。

靖康二年,徽、欽二帝被擄北去,北宋滅亡。金人冊立張邦昌為傀政權儡“大楚”皇帝。憤怒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詠史》: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新室是說王莽建立的新朝,這裡暗指偽楚政權。南宋繼承北宋方是正統政權,詩中直諷這個新立的偽政權為“贅疣”。嵇中散是嵇康,嵇康因為擁護曹魏,反對司馬氏篡權,不願受山濤推薦與新朝為官,結果被害死。

這首詩,意思很明顯,李清照極為鄙視張邦昌這種賣國求榮、投降外敵的軟骨頭,對於寧死不屈的嵇康則大加讚賞,表現了李清照骨子裡深藏的家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朱熹說:“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確實 ,這樣的胸襟氣節,表現在一個封建社會的閨閣女子的思想中,令人驚歎!這是堂堂的大丈夫之氣,亂世中一股凜然不屈的民族骨氣。

後來,李清照登臨新亭,心有所感,又寫下兩句名句:

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句中慨嘆朝廷庸臣當道,缺乏矢志恢復的良將。對朝政如此明顯的諷刺,是相當大膽的。以文章作劍,外表柔弱的女子李清照,骨子裡浸透著士大夫精神。

可惜,趙明誠當了一回軟骨頭。

建炎三年二月,御營統制官王亦率精銳部隊謀反,發兵江寧。身為江寧知府的趙明誠收到情報,竟不敢抵抗,悄悄和幾個下屬半夜裡縋繩逃跑!

那個曾經率部擊退強盜的太守,如今卻臨陣逃脫。他怕死,因為這次面對的敵人,不是強盜,而是前皇家衛戍精銳部隊。他自感無能力打敗對方,強行一戰,只會丟命。

看來,他只適合當一個文人、文官。

三月,趙明誠因逃跑事件被罷官,夫妻二人打算赴江西隱居。行經安徽和縣,他們參觀了項羽廟。

當年項、劉爭霸,項羽兵敗,本可以渡烏江逃跑,他卻不欲苟且偷生,自刎於江邊。李清照心中感慨,寫下了這首名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十個字,字字千鈞,千年之下,壯氣凜然!

也許李清照並非因丈夫的事而故意寫下此詩,畢竟多年恩愛夫妻,他了解趙明誠。然而,趙明誠怎能不從此詩裡看出深深的慚愧?

有些讀者提到此詩,認為李清照故意譏刺丈夫,趙明誠亦因此詩而鬱鬱不樂,最後病亡。其實,當其河山淪陷、朝官投降、朝廷偏安、不思收復的形勢之下,面對項羽烏江自刎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任何一個有愛國情操的詩人,都能不由自主地發出李清照這樣的感慨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何等豪邁忠烈的精神!人生於世,大任於肩,就當為家為國,勇往直前,即死何懼!這首詩,實際上譏刺的是整個南宋畏縮無能的當朝者。

從這首詩中,我們再次看到李清照這個外表柔弱的女子,骨氣裡蘊藏的豪邁的凜然正氣!


李清照:兒女柔情背後的大丈夫氣概

閭閻嫠婦瀝血投書

紹興三年,北宋宰相韓琦曾孫韓肖胄出使金國,代宋室問訊徽、欽二帝。五十歲的李清照禁 不住激動的心情,與了兩首《上樞密韓肖胄詩》。

這是兩首長詩,一首是五古,二百二十字,一首是七律,二百九十四字。茲摘部分如下:

......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

夷狄已破膽,將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

......

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

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

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後。

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

......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

對於派使者探望二帝,李清照表示不贊成為盡孝而一味求和,而是希望揮師北上,收復失地。對作為使者的韓肖胄,她寄託了很大的希望,勉勵其敢於與敵人作鬥爭,不負使命。“夷虜從來性虎狼”,也要看清金人的兇殘,做好軍事上的提防。對於當權者,她提出恢復宋朝江山,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主和只會助長戰亂。

對於這兩首詩,徐北文教授在《李清照全集評註》中有精到的評述:

這兩首詩既有深刻的揭露、尖銳的遣責,也有冷靜的分析、積極的建議;既含錐心泣血的悲痛,又具氣貫長虹的豪情。詩中人物形象鮮明,高宗的急於求和,韓、胡二公的大義凜然,中原百姓的殷切企盼,詩人的崇敬與憂慮,關切和希望等等,皆得到了形象的描繪。

李清照以一個民間“閭閻嫠婦”的身份,寫出具有如此政治性、戰鬥力的文章,說明她的思想格局早已超過普通文人,她胸懷的是江山恢復、國家強盛的願望。只是在她生活的那個時代,以一個婦人的身份,她根本無有條件去為實現這些願望而做出一點事情。

她胸懷家國,力主恢復,針貶時弊,敢於直言,如果生長於思想開放的近代,女性有條件參與國家和社會的事務,以李清照的思想胸懷、政治意識和才華學識,她很可能成為呂碧城一樣的人物。


李清照:兒女柔情背後的大丈夫氣概



詩言志,詞緣情,李清照是詞正統的維護者,體現在創作中,她的詞幾乎僅寫個人感情和生活,寫女子心底裡最柔軟細膩的部分,她寫得那麼地真摯動人又深婉典雅,以致世人一致認為,她骨子裡就是一個如宋詞般柔美的女子,卻忽略了她骨子裡藏著的凜然的大丈夫之氣。

山河破碎,孤影飄零,千里外的故土仍在敵人鐵騎之下,恢復無望,這位一代詞人,只能在異鄉獨自度過晚年。江南景色如畫,可是,在李清照眼中,風住塵香,物是人非,她已經不是昔日那個無憂無慮的幸福少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