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雙條杉天牛病蟲防治

雙條杉天牛(Semanotus hi f asciatus)又名蛀木蟲,屬鞘翅目天牛科,為杉、柏主要蛀幹害蟲,為害側柏、檜柏、扁柏、羅漢松等樹種的衰弱木、枯立木及新伐倒木。該蟲分佈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安徽、

雙條杉天牛(Semanotus hi f asciatus)又名蛀木蟲,屬鞘翅目天牛科,為杉、柏主要蛀幹害蟲,為害側柏、檜柏、扁柏、羅漢松等樹種的衰弱木、枯立木及新伐倒木。該蟲分佈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安徽、貴州、四川、福建、廣東、廣西以及國外的朝鮮、日本等地。
在山東、陝西1年發生1代,以成蟲越冬;在北京大多為1年發生1代,少數為2年發生1代,以成蟲、蛹和幼蟲越冬叫。翌年3月上旬至5月上旬成
蟲出現。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盛期。3月中旬開始產卵,下旬幼蟲孵化,5月中旬開始蛀入木質部內,8月下旬幼蟲在木質部中化蛹,9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進入越冬階段。自3月上旬開始,成蟲咬破樹皮爬出,在樹幹上形成一個圓形羽化孔。成蟲爬出後不需補充營養。晴天時活動,飛翔能力強(可飛行1 300 m)。成蟲多在14:00-22:00進行交尾產卵,其餘時間鑽在樹皮縫、樹洞、傷疤及幹基的鬆土內潛伏不動,不易被發現。雌雄成蟲可進行多次交尾,並有邊交尾邊產卵的習性。每雌產卵2 7~109粒(平均71粒),卵期7~14 d,自然孵化率很高。幼蟲孵化1~ 2 d後才蛀入皮層危害,被害處排出少量細碎糞屑。蛀入樹皮後先沿樹皮啃食木質部,在木質部表而形成一條條彎曲不規則的扁平坑道,坑道內填滿黃白色糞屑。坑道最長可達20 cm。樹木受害後樹皮易於剝落。5月中旬幼蟲開始蛀入木質部內。衰弱木被害後,上部即枯死,連續受害便可使整株死亡。8月中下旬幼蟲老熟,在木質部中蛀成長3~5 cm,深0. 6~2 cm的蟲道,並在頂端築好的一個橢圓形蛹室內化蛹,蛹期為10 d, 9月陸續羽化為成蟲越冬。

防治要點:
(1)加強撫育管理。雙條杉天牛有為害弱勢寄主的習性,在育苗和樹木培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其生長勢,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不適於害蟲的生存環境。
(2)藥物控制。在春季雙條杉天牛成蟲產卵繁殖前,適時地進行藥物噴灑,如用氧化樂果等具有內吸性傳導作用的藥物封幹,可有效控制雙條杉天牛的發生和發展。也可在成蟲活動期往樹幹上噴8%綠色威雷200倍液消殺成蟲。或在初孵幼蟲期,用50%氧化樂果乳劑、20%蔬果磷乳劑、25%殺蟲眯水劑的100倍液,噴溼3m以下樹幹或重點噴流脂處,效果較好。
(3)餌木誘殺。此方法是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種防治方法。具體做法是把正處於生長階段的幹徑達5 cm以上的柏樹砍伐下來,製作成木段,利用氣味引誘雙條杉天牛在餌木上產卵,白天捕捉成蟲,5月底以前對餌木集中燒燬。
(4)及時清理帶蟲木。5月中下旬以後,當寄主植物被害部位以上出現枯萎和死亡跡象時,此時幼蟲正在寄主植株體內,可通過及時清理並燒燬帶蟲木達到殺蟲的目的。
(5)改變移植時期。雙天杉天牛在我國北方地區大都以1年發生1代為主,我們可將杉柏類苗木的移植時間從通常的春季改為秋季,這樣一來,苗木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得以恢復樹勢,在翌春成蟲羽化出時,就不易被侵害。
(6)保護和利用天敵。雙條杉天牛幼蟲和蛹期,有柄腹繭蜂、腫腿蜂、紅頭繭蜂、白腹繭蜂等多種天敵,應加以保護和利用。
(7)人工防治。在初孵幼蟲為害處,用小刀刮破樹皮,搜殺幼蟲。也可用木糙敲擊流脂處,讓初孵幼蟲被錘擊致死。
(8)根部埋藥法。
①直接埋藥。以3%的吠喃丹,在距樹0. 5~1. 5 m的外圍開環狀溝,或開挖2~3個穴,1 ~3年生埋藥150 g左右;4~6年生埋藥250 g左右;7年以上埋藥500g左右,即可明顯控制蛀幹害蟲,藥效可持續2個月左右。
②根埋藥瓶。將4000氧化樂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或25%殺蟲雙水劑5倍液,裝入瓶子,在樹幹根基外圍地而,挖土讓樹根暴露出來,選不超過香菸粗的樹根,剪斷根梢,把原根插進藥瓶。注意根端要插到瓶底,然後用塑膜封好瓶口埋入土中。通過樹根直接吸藥,藥液很快隨導管輸送到樹體各部,可有效防治害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