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有質量的閱讀

评论|有质量的阅读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了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3%。報告發現,雖然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期刊的閱讀時長有所增加,但紙質媒介的閱讀時間整體較短,人均每天讀書、讀報和讀期刊的時間加總不及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的一半。

评论|有质量的阅读

在信息技術的催化之下,人們閱讀方式出現多樣性乃勢之必然。電子讀物的興起,必然相對沖擊紙質讀物的閱讀量。如今,“低頭族”隨處可見,電腦閱讀基本普及,乾淨又便捷,肯定要把一部分手捧書本的人拉過去。看電子讀物的人多了,佔用時間長了,讀書籍報刊的人難免相應減少。但並不意味著紙質圖書的存在價值打折扣了。電子讀物有便捷的優勢,適合喜愛心靈雞湯者的口味,屬快餐之類的美食;紙質書適合研究性、比較性閱讀,屬於做學問大餐的人們。

毋庸置疑,數字化閱讀已經成為國民閱讀的一個重要方式,對閱讀人口普及、閱讀率提升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如手機閱讀、互聯網閱讀,在覆蓋農村和邊遠地區讀者方面,功不可沒。在人口占比大的農村,讀紙質書受諸多條件限制。發達地區農村有農家書屋、鄉村圖書室,而在欠發達地區,可能就沒有相關設施,即使有,很多也是有其名無其實,難以發揮作用。而網絡的覆蓋,卻比圖書覆蓋要先行一步,數字閱讀正好彌補了紙質圖書的欠缺。

评论|有质量的阅读

當然,數字閱讀存在碎片化問題,帶有泛娛樂化現象,當下甚至還有不少低俗內容,有一定負面作用。但這是一個網絡治理和內容建設問題,而不能歸罪於數字化閱讀。互聯網上,那些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內容,也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精神文化產品;那些淫穢與低俗的東西,並非數字閱讀的固有屬性,而應歸因為網絡空間的治理問題。

數字閱讀由於終端的不同,數字閱讀的功能也有區別。手機因和互聯網實時連接且屏幕小,便於進行信息瀏覽和碎片化閱讀;電子書閱讀器則能夠實現專業的閱讀和系統化知識學習。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閱讀需求,需要利用不同的數字化終端來滿足這些需求。只有抓住數字閱讀的不同特點,強化內容建設,才能促進數字閱讀健康持續發展,以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

當下,需要擔心的不是紙質媒介閱讀時間整體長短問題,而是要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解決數字閱讀的魚龍混雜的難題。根據網民移動化、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創新網絡內容建設,用積極向上的內容佔領數字閱讀陣地,讓網民讀起來方便、學起來貼心窩長精神,才是順時應勢的選擇。

评论|有质量的阅读评论|有质量的阅读
评论|有质量的阅读

文:張全林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