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漢人反抗元,卻心甘情願接受清朝統治?

五角天空


漢人心甘情願接受清朝統治?這可不一定哦,事實是在清朝不到三百年的歷史中,各種反抗、起義、暴動就從來沒消停過。而且也不只是漢人,苗人、回人等其他同胞也對清朝多有反抗。

清朝八旗入關開始,反抗就此起彼伏。

初期的南明、鄭成功、天地會;

到後來陝西王永強、高有才起義;

河南張炳“聯莊會”起義、山東於七起義;


回民起義、苗民大起義,白蓮教起義折騰清朝好多年,天理教起義還打到了紫禁城。

晚清的捻軍起義和天平天國起義,直接把清朝打成了半死不活,實際上就是太平天國給清朝掘好了墓,辛亥革命把清朝埋葬。


看看吧,從清朝建國、到康乾盛世、到晚清,這滿清的天下真就沒太平過。


爾朱少帥


一、漢人並沒有心甘情願的接受清朝統治,有清一代,漢人的反清復明行動從來沒有斷過。

二、清承明制,這句話對了一半,也錯了一半,由於清是關外少數民族,政治模式很多直接借鑑明的政治制度,當然具體思想教育及其操作起來什麼的就不一樣了,但是這樣更容易讓漢人接受。

三、滿清雖然不想被漢化,但最終還是被漢文化同化,如蒙元入主中原將近一百年,除了初期元世祖忽必烈等,其他皇帝拒絕漢化,不會也漢文明治理漢人,最終草草結束統治,而滿清重用儒家思想治國,在之前朝代的基礎上,進一步閹割儒家思想,只留下有利於統治的一面,並進一步提前孔府的政治待遇。


四、明末清初,是一個大亂世,首先是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異軍突起,李自成攻進北京城逼死崇禎帝以後,天下都以為要改朝換代了,認為下一個朝代是大順,誰知自山海關一片石之戰後,滿清入關勢如破竹,而之前戰無不勝順風順水的李自成屢戰屢敗最終不知所蹤,張獻忠更是在清軍入川之初莫名其妙的很快戰死,而接下來擁有半壁江山,最有正統性的南明,因為內部鬥爭不止,竟然在南京固守不足一年就失守,之後的南明小朝廷在內亂流亡中被滅,當時最初的形勢,有可能是清、南明、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三足鼎立或者兩強南北對持,甚至南明有可能北伐再興大明,可惜李自成張獻忠這些農民起義首領起義多年,百戰不死,面對清朝卻是莫名其妙的失蹤的失蹤死的死,南明更是內亂不止,擁有李定國鄭成功這些頂級名將,卻打輸了一手好牌,當時風雲變幻,新朝大順根基不穩,舊勢力南明內亂之際,滿清抓住機會入關南下,以世人還適應不了的速度統一了中國。


四、經歷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五代十國、蒙元滅宋這些對漢文明損害很大的亂世以後,漢人的融合接受能力強,尤其是蒙元滅宋,開個整體被滅國的先例後,漢族的融合能力也更強。

五、滿清草初之際重用漢人,太祖努爾哈赤時重用范文程,太宗時重用洪承疇等降將,多爾袞及其順治時代重用吳三桂等三藩異性王,甚至清無力南下時,都默認三藩打下的地盤為自己所有,可以世襲等等,所以南下是清精銳為主加以大量投降的漢奸才成功的,並明文規定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要職都是滿漢各一名,善於以漢制漢,當然統一天下以後,就開始回收權利,康熙時三藩想世襲康熙要撤藩,最終爆發三藩之亂,平三藩以後清才真正消化中國,漢文官地位進一步被打壓,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下,漢官在清庭一直被區別對待加以防範,除了明面上的重用,背地裡地位低賤,直到太平天國興起後,漢人曾國藩崛起後,漢人才翻身。

六、滿清入關以後剃髮易服,滿化漢人,並在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揚州十日屠城過程中消滅反抗之士,之後更是大興文字獄,奴化漢人,銷燬證據,當時世人都不知清入關屠城的所作所為,是近代甲午戰爭後,去日留學的人多了以後,在日本歷史記載中才知道這些屠城記錄,才傳回國內。



漢人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接受統治,只能說當時亂世裡,各種機緣巧合的原因,明亡李自成的大順又不堪一擊,一時漢人群龍無首之際,清入關摘了桃子,得了近三百年的江山。


宋安之


這個問題問得很不安生。從西晉之後,漢人的最大能力在於“融合”,老百姓最大的動力是活著。所以,老百姓才不會為了什麼文明去反抗,只有老百姓沒法生存了才會去反抗。漢人在乾隆時期的“白蓮教大起義”幾乎就把他、嘉慶嚇死。根本沒有什麼心甘情願,只是因為漢人的性格特點不願意魚死網破而已。

首先,元朝沒滅亡前,許多蒙古人選擇留了下來有了融合,六小齡童的祖先在元末就留了下來,元朝是中國的朝代毋庸置疑。根本說不上,對清朝更容易接受。

在那時,我們漢人已經進入了當時的科舉順序,元朝有16次科舉考試,已經順利進行。只是作為口頭上的“四種人制度”很不穩定。

早在窩闊臺時期,西夏漢人高智耀就當了四十多年的蒙古帝國主管稅收、儒生、教育的官員。

元順帝時期,漢人丞相賀惟一等漢人官員已經很多了。跟隨元順帝跑到北元的漢人已經不是幾百人的規模。

蒙古帝國變成中國的人元朝,忽必烈等所謂的大汗在中國人面前也都自稱皇帝。中國皇帝的年號等也照著中國的規矩,科舉也有、稅收也有很多優惠,甚至烈女也存在。

只不過因為時間不太長,元朝沒有和清朝一樣完全融合。

元朝的相當一部分回到了原部落,但也有很多人留了下來,在明朝做了官、當了兵。例如六小齡童的祖先就是如此。

蒙古族不是隻有中國人有,但中國人卻是最多的。

其次,元朝滅亡是為什麼

如果,一個政權在基本消滅了原有政權50年後(請要理解人家說的話,“基本消滅”的意思就是你基本上一年半載不會看到“反叛”的情況),如果不是本政權的錯誤,基本上不會導致政權滅亡。

元朝的滅亡就不是原有政權能推翻的,五十多年間已經有了新生政權人員的存在了。所以,他的滅亡只是元朝自身的滅亡。例如是“元末農民大起義”,其中最深刻的原因是:

元順帝統治昏聵、內部權力鬥爭導致戰爭加劇,蒙古族王公之中、元順帝和太子之間戰爭規模加劇;

元朝經濟政策失敗,紙幣大規模通貨膨脹,導致元朝之前較高的經濟迅速崩潰;

元朝對百姓之間的壓榨、屈辱加劇,元朝之前對各民族之間壓榨、欺辱等本來已經有了很好的明顯,但因為第一個原因所在,或為了地盤或為了為所欲為,反而,對漢民族的壓榨回到了元初。

正是因為,上述這三個原因,元朝滅亡。

許多人說的所謂文明,人命都還來不及呢,還顧得上文明。真是吃飽飯了。


坐古談今


元朝乃蒙古人所創建,蒙古人的先人乃匈奴人,匈奴人本身與中原是隔隔不入的,怎能統治文明程度甚高的漢人,元朝之所以能在中國存在將近一個世紀,是因為忽必烈大帝的英明之舉,初期重視以漢治漢,到後來繼任者就沒有把這個傳統繼承下去,這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個方面,元朝的體制與中原王朝有點不同,特別是管理人員這塊尤為突出,把人劃分為四個等級,北人與南人只是在所在位置不同,地位同樣低,按現在的話來說是種族歧視,中原漢人數量如此之多,蒙古人有多少,由於文化的差異導致人與人的激烈鬥爭,最終漢人團結起來推翻元朝。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蒙古人天生的這種掠奪性使他們的私心很重,不能康慨對待漢人,把人當成物品,這是人最大的恥辱,在這種情況下人都沒有尊嚴,且能生如天地之間,特別是那些知識分子,受中國傳統文件影響至深,如何忍得下,要是我也起來反抗,這不是吃不得飽飯的問題了。


思庇屋


首先說一點,從清朝入主中原開始,直到清朝覆滅,一直是有反抗力量的,並沒有心甘情願接受統治。

有人說這是漢化程度的原因,可能有,但這並不是根本原因。

漢人反抗元朝,是因為蒙古人根本就不把漢人當人看,全國人民分成四等人,漢人是最低下的一種。在當時,漢人可以說是或者豬狗不如的生活。

元朝統治的時候,每個村子都會派蒙古家庭管理,村子裡漢族女人結婚之前,必須要到這個蒙古家庭裡,陪蒙古男人睡三天。所以當時很多漢人在生完第一胎的時候,會把孩子摔死,因為這很大幾率是蒙古人的種。

漢族老人到了六十歲,必須到野地裡的一個墓穴等死,也就是所謂的“磚打墓”。

宋亡之後無華夏,這個說法是真實的,可恨現在多少所謂的磚家,忘記了祖先們的痛,被滅國了還沾沾自喜,看!我們國家當年都打到西歐了!

所以漢人才會瘋狂的反抗蒙元的統治,那是因為漢人的血性還沒有被磨滅。

而清朝呢,漢人的地位比元朝強多了,起碼沒有四等人的出現,滿漢在一定程度上,地位是相等的,而清朝也接受漢文化,百姓不說豐衣足食,但起碼沒有元朝那樣,出現大面積饑荒。



而老百姓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吃飽飯就行了,管他朝廷是姓滿還是姓漢。

滿族人統治下,百姓起碼不會被餓死,再看看明朝呢,餓死了多少人?

難道為了所謂的民族情節,讓自己餓死嗎?這種大義之士是有,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做不到吧?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你原先效力的公司,一個月只能拿兩三千塊錢,後來有個外企把公司收購了,有士氣的員工都走了,留下來的員工一個月拿兩三萬,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抗元遠比抗清激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宋朝的時候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到了元朝豬狗不如。在明朝的時候百姓餓的吃不上飯,到了清朝能夠吃飽飯。

如果你是當時的軍閥,你會不遺餘力的抗清,再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還是服從統治,讓百姓安居樂業呢?


戲曲說


東方不敗為你解答!

在滿人崛起的地方,屬於明朝的節制和管轄!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通常被看作是異族入侵:一個是由蒙古建立的元朝,另一個則是由滿清建立的大清王朝!
元朝是否為外族入侵,在此我不加任何評論,這是因為歷史教科書己經作了定義!

那麼由滿人在中國建立的大清王朝算不算是外族入侵?

請你打開百度看一下,在滿人崛起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在當時是屬於大明帝國的其中一部分,叫做奴爾幹都司!

努爾哈赤的祖與父曾經擔任過部落首領,在任職之前須要得到大明政府的授權才能履行職責,跟今天的香港特別行政長官的任命差不多少!

所以,當時的滿人與南方的苗族、彝族、壯族等,在性質上沒啥不同,都屬於大明王朝的一部分,如果把大明王朝定義為現今中國概念的話,那麼這些少數民族是可以算作中國人的!

滿人進關不是打進來的!

滿人進關,這個大家應該都清楚,他不是攻進來的,而是被請進來的,是典型的“外資引進”和“合資企業”。

有人大罵吳三桂為漢奸,但是大家也應該明白一件事,在清軍追殺大順軍的過程之中,是有大量漢人參予的,這其中既有受到大順政權以前打擊的地主階級,同時也有大量的平民百姓參予其中!

所以說,把由滿人建立的大清王朝定義為外族入侵實屬欠妥,異族統治尚可定位!

更何況,滿人進入北京後為崇禎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其軍隊在北京城的所做一切明顯要高於大順軍隊!

滿漢一家、滿漢共治是真的!

蒙古民族建立元朝之後,並未將自己融入漢文化之中,把漢人列為最低等級,實施民族壓迫!

而滿人入關之後,積極接受漢文化。鼓勵皇子接受漢文化學習,其學習程度之艱苦遠非今天的學生可以承受,從康熙到光緒等,每一代帝王概不能免。

同時在政治上實行滿漢一家、滿漢共治。滿人掌握中央,漢人治理地方。同時效防漢人科舉制,給予漢人進入政府機構的機會!

有部電視劇叫做《一代廉吏於承龍》,應該有不少人看過,他就是康熙年間的一個漢臣,他先從基層知縣做起,最後直至湖廣總督大員!

其它著名的漢臣如林則徐、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蕃等,都是清朝鎮守一方的大員!

而李鴻章最後則直接進入大清中央機構,官拜中堂!

屢戰屢敗不僅僅是軍事上的無能!

現代人但凡提到清朝不外乎是腐敗無能和賣國求榮!

腐敗無能尚可以說的過去,賣國求榮的話,帽子扣得大了一點!

其實你可以細細品味一下大清王朝的對外作戰史,所有資料都會顯示:每一次的與外國的戰爭它都進行了堅決的抵抗!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關天培血染炮臺,再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血戰北京八里橋。

從馮子材的鎮南關大捷,再到鄧世昌的撞沉“吉野”號!

政治和軍事上的無能確是真的,但似乎和愛不愛國並沒關係,因為每一仗它確實都打了,既有漢人、也有滿人,只是沒打贏!

同時我也認為用軍事上的無能來形容當時的大清政府,在定義上也不夠公平!

十九世紀的英法兩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帝國,而敗於英法兩國之手的也不僅僅是中國的大清王朝!

在軍事上打壓美國,封鎖美國海岸,扣押美國人船隻,逼迫美國簽訂不平等貿易協定!

1856年,與沙俄在克里米亞開戰,完勝俄黑海艦隊!

1757年殖民印度,1857年佔領印全境,次年直接委派總督管轄!

1788年佔領澳大利亞、1840年佔領新西蘭!

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率領下,獨戰由歐洲諸強國組成的反法聯盟,威震歐洲!

擊敗大清王朝,也算不上是什麼神話!它既能把當時的大清帝國打的一敗塗地,同時也能把沙俄帝國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對大清王朝的屢戰屢敗不能加以太多的遣責!

反清復明純屬自欺欺人!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程度不同的對抗政府行為的民間活動,清朝也沒例外!

從白蓮教的王聰兒再到金庸筆下的紅花會,他們打出的旗號是“反清復明”。反清是一半真一半假,而復明則是百分之百的閒扯淡。

在歷史上的任何一次起事活動都需要一種口號,以便起到號召力和煽情的作用。從陳勝的“天下苦秦己久”再到楊么和李自成的“均田地”和“均貧富”,一來顯的正統師出有名,二來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

但最後的事實表明:到了最後都是為自己打的江山!

而那些擁戴朱家後人做領導的集團,完全是在扯虎皮拉大旗,試想在歷史上有哪一個王朝被推翻以後又能夠再復辟的?

再說這些用朱家後人做名義的集團即使成功,江山也沒有老朱家人的份,想想懷王心和小明王韓林兒的下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嗎?

其次是那些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人,到了後來都成了黑幫組織!

洪秀全是反清的吧?可他一沒復明,二沒建立一個平等的天國,完全是出於個人目的!

怎樣看待清王朝的賣國條約?

但凡說起清朝,伱就不能不說起它那些割地賠款的條約!

軍事上的失利造就了這些不平等條約的誕生,說它是賣國條約是可以的,這是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打了敗仗以後,不簽訂割地賠款條約的!

法蘭西帝國在世界上很牛吧?老牌的軍事帝國,1871年在普法戰爭中失敗以後,同德國簽訂了《洛林條約》,既割地又賠款!

蘇俄不厲害嗎?還號稱“戰鬥民族”呢!以它那種脾性在1917年還不得不同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合約》呢。雖有許多人反對,但列寧明白的告訴他們:如果簽了,我們便贏得了喘息和生存的機會與空間,如果不籤我們連一天都不能堅持!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清朝為啥簽訂這些不平等條約了吧?

我不是在為清朝辯護什麼,也不是以此去博什麼別人眼球,是在實話實說,因為我們確實打不過人家,更何況與大清交戰的還不是一個國家,事情就這麼簡單!

怎樣看待漢人的易發易服?

在清朝初期,滿漢服飾有著巨大的差異和不同,為了改變這一差異清政府推行了一個易發易服的強制性法令!

這件事引起了一次不算小的民眾衝突,江寧地區應該是最為嚴重的一個事件!

我不是什麼清粉,更不想據此為清朝辯護些什麼,只想舉幾例事件做一個比較!

任何一個國家的一項新法令的推出,必將會招致一部分人的反對!

在戰國時期,從商鞅的秦國變法再到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無不遭到一大部分人的反對,雖然兩人的結局很慘:一個被車裂五馬分屍,另一個被困靈丘活活餓死。

但他們帶來的卻是一個強大的秦國和一個強大的趙國。

十七世紀的俄國,彼得大帝深感俄國與西方世界的差距,待從西歐返回俄國後,立即著手進行改革。

首先做的第一點便是改變俄國人的生活習慣,剪掉俄國人留鬍子的習慣,改掉肥大的服裝,一切向西方國家學習,這一法令也遭到了人們的反對,但你得承認,彼得大帝還了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滿人進關後,改變了漢人原有的服飾和髮型,而民國建立後則又剪掉了滿人的辮子和服飾!

而共和國成立後,我們也永遠的告別了長袍和馬褂,歷史在一步步前進,事物在一步步推陳出新。任何一項法令在隨著時代而不斷推出,留在原地踏步不前的做法註定被淘汰!

對於清朝的事情,就說這麼多!如有不同意見者,歡迎來辯!

我不是什麼清粉,也不是滿族,而是一個真正的漢人!無論什麼族,都要站在良知的觀點上去看問題,這就是我的態度!


東西方不敗i


古代漢人反元,也反清。說漢人“心甘情願”接受滿人統治,怎麼可能?一直在反抗,一直被奴化,一直被壓迫,但一直心未死!

△滿清-屠-城“揚州十日”



君不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君不見:呂留良案,清風反詩?君不見:白蓮起義,太平天國?君不見:辛亥革命,驅除韃虜?

試想一下:若沒反抗,何來殘酷鎮 壓?若心甘情願,何來鎮壓思想的文字獄?若甘心被奴化,何來思想意識的牴觸?

從滿清入關 漢人反抗,到滿清統治200多年間大大小小的或掙扎或起義,最後到辛亥革命、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終滅亡滿清。廣大漢人,從未心甘情願作奴,只是迫於強權鎮壓!


△南明 史可法 率眾誓死抵抗


清朝時期,廣大漢族勞苦大眾,其實內心一直是不情願的。只是經滿清幾代人的奴化,大大束縛了漢人的思想行為,一直處在心有牴觸而無力反抗。試問:有誰甘心情願被滿人奴役、壓榨?有誰心甘情願當jian奴、被看作低滿人一等?



說漢人“心甘情願”被滿人統治,問題本身就是有毛病的。你應該問:漢人反元,為何滿能統治漢人200多年?這樣才是合理問法。

問題:漢人反元,為何滿人能統治漢人200多年?

回答原因如下: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者吸取了前面所有朝代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了一套高度專制化的統治藝術。

1、皇權專制

清朝皇權專制高度集中,甚至到了雍正帝在位時,設立軍機處,皇權專制達到頂峰,皇帝一言九鼎,皇帝意志決定一切!清朝的監察部門——御史言官,幾乎成了擺設,誰也不敢批評皇帝,否則小命難保。

(像在明朝,御史言官經常罵諫皇帝,並以此為榮,皇帝為顧及英名,而不能殺言官。)

2、藩王制度

清朝皇族封藩王(無論親王或郡王),藩王一律不外藩,全部留在京城,協助皇帝處理事務。藩王有封號、無封地、無藩兵,有清一代,杜絕了藩鎮割據、藩王作亂等亂象。

(除了清初康熙帝時的“三藩之亂”,那是明亡後的歷史遺留問題,三個異姓漢人藩王,非愛新覺羅皇族,最後也被康熙帝幹掉了。)

3、統治高明

縱觀清朝十二帝中,幾乎沒出過幾個昏君。加之清朝出了康熙、雍正、乾隆連續三代有為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這就大大緩和了階級矛盾(注意:是“緩和”,並沒“消除”),同時也大大延長了王朝壽命。

4、雙重奴化

清朝統治者,不僅鐵血鎮壓行為上的反抗,製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殺 恐 怖 事 件,而且還在肉體上和思想精神上,實行雙重奴化。



清朝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頒佈“剃髮令”,強制所有漢人“剃髮易服”,從改變漢人風俗上奴化漢人,當時就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威嚇。



在精神上,大興文字獄,禁錮漢人思想,控制言論。對外閉關鎖國,使新思想進不來;內部則加劇愚民,麻木漢人世代做“奴才順民”。

最後思考:

若不是殖民擴張的西方列強,用槍炮轟開了清朝大門,不知道還要閉關鎖國多久。若不是被打怕了打疼了,滿清統治者會主動學習外國?主動搞洋務運動?清朝統治者是被世界大勢逼著,才不得不開始與世界接軌……

當然,滿清已經滅亡,如今已是中華民族一家親,滿族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此一時彼一時,只是為了吸取歷史教訓,勿忘百年恥辱!


峰子奇觀


印象裡在初中或高中歷史課本上有提到過一句話:乾隆皇帝是最融入漢族文化的滿清皇帝。這一句話基本就做出了很公正合理的評判。漢族、元朝、清朝,其實本質就是漢族和蒙古族、滿族三個民族的文化融合問題。

眾所周知,元朝時期的皇帝、制度是與漢族原有的文化制度格格不入的,其依然奉行的是在蒙古草原上的統治制度,這與以群居生活為主的漢族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因為元朝的統治與漢族原有的文化產生了衝突,並且這種衝突是不可調和的,即沒有任何一方願意退讓或融入到另一方的文化中,這就導致了漢族人一定會反抗元朝的統治,所以元朝的歷史才100年左右。

而清朝的皇帝入關以後,基本採取了接受和融入漢文化的統治理念,從康熙、雍正、乾隆,到後期的各個皇帝,基本都已經完全漢化,雖然也會學習滿族語言、文化,但其核心卻已經轉變為了漢文化。

所以,在清朝統治時期,漢族文化與統治者的統治理念並沒有產生過多的衝突,自然就能很好地維持自己的統治,而漢族人也願意接受清朝的統治。


千城Slash


反抗一直在,只是你沒處於那個時代,“反清復明”的口號,可不是隻叫了一天兩天,而是基本上貫穿了整個大清王朝的兩百多年的時間,而這也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實際行動,翻開歷史書後半部分:鄭成功、陳永華、甚至包括吳三桂,以及天地會、青雲會以及朝鮮的李氏王朝等等,而最終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權的孫中山,據說就是出自天地會。

而這種反抗,自清兵入關就已經開始,因為作為一個王朝的主體——百姓階層,無論哪朝哪代最關注的問題,其實是基於個人利益出發的,他們真正關注的是自己有地種有飯吃,至於哪個皇帝統治,其實對他們而言意義不大,但是滿清入關以後,這種最基本的擔心變為了現實,有了之前元朝的悲慼經歷,滿清入關,對百姓來說,無疑又是一段即將開始的悲慘史,基於這一點,為了保障自己的基本權益,自百姓階層開始聯合起來,反抗清朝。

既然要反抗,那麼就要有一個響噹噹的口號,於是“反清復明”,也就是推翻滿清統治,回覆漢人體制,成了一個大義凜然的理由,而同時滿清入關初始,實行文字獄,權利職位拒絕漢人擔任,江南屠城等等一系列高壓政策,使得百姓不得不去抵抗,於是“反清復明”開展的轟轟烈烈。

在各種反抗勢力中,鄭成功的海軍勢力遭到挫敗,退守臺海;西南反抗勢力也被瓦解;滿清基本統治了大半個中國,中期的天地會、以及吳三桂等也都未取得成功,其實追根揭底,還是基於各方勢力太過龐雜,而且主力以百姓為主,缺乏有效戰鬥力;再就是長期的反抗運動中,參與反抗的這些主力軍們發現,在實際的反抗中不但沒有得到具體的實惠,而且基本都充當了炮灰的角色;再就是清政府通過經營,根基慢慢穩固,想再推翻,難度加大。

直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最後一位清帝退位,滿清滅亡。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首發今日頭條,如需 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1,一開始也是反抗的。面對削髮易服,多地都有反抗行動,而且付出了慘重代價。

2,為什麼漢人沒有持續進行反抗,卻讓清庭持續存在了近300年呢?

因為清與元是不同的,清在對待漢化的態度上比元要積極的多,從康熙開始,每一個清朝皇帝都精通漢文化,他們從小就學四書五經,寫書法,學漢語,彬彬無異於中華,這是蒙古人沒有做到的;



此外,清朝人入關後,實行的政治經濟政策還是令人滿意的,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一百五十年,清朝人口實現了快速增長,與明末清初的幾十年形成了鮮明對比,說明當時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不錯。

而且實話講,古代老百姓絕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幾個,他們最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過得怎麼樣,至於誰當皇帝,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少收稅的就是好皇帝,就會受到老百姓支持;漢族人當皇帝,但如果收的稅多,縱容貪官枉法,老百姓水深火熱,那又有什麼用呢?康雍乾三朝的經濟狀況,鐵定要比明朝後期強出百倍,除了那些想要重獲權力的朱姓舊皇族,普通老百姓有什麼理由去反清復明?

最後多說幾句,不同民族間在完成融合前發生碰撞衝突是正常的,鮮卑人和契丹人在建國前或建國初期也都曾與漢人發生激烈衝突,但最終他們完全融入了中華大家庭,現在連鮮卑族和契丹族這兩個名字都沒有了。滿族也同樣,如今的滿族,和漢族已經並無太大區別了,甚至一度還有“取消滿族”這樣的聲音出現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