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来源/弘业期货动力煤研究员 周贵升

核 心 观 点

1.电厂日消耗量大概率会创新高,库存方面六月来逐步回升,当前已接近历史高位。

2.进口煤政策跟随国内的供需矛盾程度而变化,为保证迎峰度夏期间的煤炭需求,港口的进口煤限制已逐步放开,用以补充电厂的库存。

3.当前水电量正逐步增加,最终在七、八月份达到最高峰,给予火电最大的支持。

4.动力煤盘面短期内受到630-650箱体震荡区域的压制,长期来看,基本面需求有支撑,下方空间不大,或将保持高位盘整局面。

详 细 内 容

进入7月之后,气温迅速回升,开始了传统的用煤旺季,在此期间,电厂的日耗量大概率会创出全年用煤量的峰值。此外,据中国气象频道的分析师预计,本月17日将进入三伏天,但大范围高温已经迫不及待地提前登场了。夏季用电的保障工作,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发改委也适时发出:“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油气运保障”,针对地区性、时段性供需偏紧情况,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做好电力稳发稳供。

电厂日耗和库存双双维持高位

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从图中红线可以清晰地看出,今年的电厂日耗量处在历年的高位,相比去年同期而言,多了接近10万吨。历年的数据显示,此后两个月的运行轨迹,呈现明显的上升走势,最终在八月份到达最高值,去年夏季的峰值在85万吨附近,今年的峰值大概率会创新高。鉴于年初的经验,气温极寒下,天然气尚显不足,煤炭需求高,下游库存告急,导致煤价持续上涨,因此高需求下煤量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在日耗量保持比较高的情况下,库存方面也提前补充,自六月份以来就开始逐步回升,当前已经接近历史高位,

在 1500万吨以上,相比去年同期而言,多了接近300万吨,存量充足。此后两个月处于高消耗的过程中,库存量料将回落。

进口煤政策放松

今年沿海六大电厂日耗量相比去年超10万吨左右,但是得益于长协煤的高兑现率以及进口煤的及时补充,电厂库存始终处于比较高的状态。进口煤政策跟随国内的供需矛盾程度而变化,年初由于天然气的不足导致煤炭需求的爆发和电厂低库存,短暂放开进口煤政策,以补充电厂的高需求状态。四月份时,由于煤炭的库存较高,加上需求淡季,煤价一跌再跌,管理部门开始限制进口煤,此后进口量受到严格控制。如今,为保证迎峰度夏期间的煤炭需求,以防出现年初供需双紧,港口的进口煤限制已逐步放开,补充电厂的库存。

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水电补充效应增强

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周贵升:旺季不旺,动力煤保持高位震荡?|独家观点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每年的7月是全年发电的最高峰,两侧递减,火电始终是提供发电量的大户,占比大约在70%,水电其次,占比大约在20%,其他核电、风电占少量比重。此外,全社会每年的发电量也正在逐步增加,换句话说,当前水电量也正在逐步增加,最终在七、八月份达到最高峰,给予火电最大的支持作用。夏季雨水天气增多,是水电的旺季,以三峡水电站的流量来看,出入库流量的水平均处于持续增加过程中,水电替代效应增强。

后市展望

总体而言,动力煤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夏、冬两季是峰值,中间部分是波谷,淡季价格下跌过多的时候,监管部门往往会严管进口政策,旺季反之,这样可以减少阶段性的矛盾。当前正处于迎峰度夏期间,下游其余企业(比如水泥厂等)需要错峰生产,为电厂供煤让路。

目前水电出力增多,沿海电厂日耗暂未大幅增长,甚至出现小幅下跌的趋势,但是随着后期高温天气的逐步来临,预计日耗会创出新高。主产地环保督查暂告一段落,符合要求的煤矿开始投入生产,先进产能逐步释放,供应增量或将回升。近期盘面情况偏弱,距离前期高位已经过去四周左右的时间,短期内受到630-650箱体震荡区域的压制,长期来看,基本面需求有支撑,下方空间不大,或将保持高位盘整局面。

7月沪铜一跌再跌创出年内新低,

下半年铜如何变动?有何机会?

7月17日15:30在“本领汇”直播间,

一德期货资深分析师吴玉新为您解读,

(免责声明:大宗内参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大宗内参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大宗内参无关。本文章版权归大宗内参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

1.永安、混沌天成“冰释前嫌”,携手做多白糖?| 持仓八卦

2.吕悦:供需矛盾未解,橡胶后市难言乐观 | 独家观点

3.

郑威:螺纹旺季行情即将启动!| 直播回顾

4.吴小明:贸易战下深思豆粕基本面(附非G3国供需数据)| 独家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