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Python的人工智慧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求比例為1:10,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供需已經嚴重失衡。“新課標”改革中,正式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劃入新課標。AI時代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麼?

關注頭條號,私信回覆資料會有意外驚喜呦………………最後一張照片有資料呦。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據報道,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首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研討會於7月8日在北京召開。來自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26所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並共同討論起草了《關於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建議書》

《關於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建議書》表示,隨著人類社會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智能應用正在深入到各行各業,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具有持續性、長期性,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針對人工智能普適性、滲透性、應用性強的特點,應該儘快設置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科學設置專業,強調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與優勢,制定有特色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積極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實現與行業的對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

其實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早已經在國內高校中形成了一股熱潮。國務院於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要求,“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佈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要求“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預計到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同時,教育部還會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制度。

在國家鼓勵和業界需求的影響下,截止2018年7月,國內高校已經成立了近20所人工智能學院、研究所等機構。早在2017年5月份,剛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就成立了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也是我國第一所進行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學院。此後,中山大學、南京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學校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而在2018年6月28日,清華大學也宣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清華大學於6月28日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專業的專業設置與細分方向

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經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了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在2018年認定的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共計劃建設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部分高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專業的專業屬性相對模糊,普遍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工智能的概念非常龐大而且異常複雜,研究範疇包括括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模式識別、智能搜索等,而在應用層面上,智能製造、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機器翻譯、機器視覺、文本分析與文本理解、無人駕駛、刷臉支付、無人超市等等都和人工智能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在國務院於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對於人工智能的定義作出瞭如下解釋:

① 基礎理論,包括大數據智能理論、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高級機器學習理論等。

② 關鍵共性技術,包括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等。

③ 基礎支撐平臺,包括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群體智能服務平臺等。

④ 產業智能化升級,包括智能製造、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傢俱、智能商務等。

⑤ 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基礎器件等。

⑥ 新興研究技術,包括腦科學與類腦計算、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智能製造與機器人等。

根據上述六重含義,有專業人士對人工智能在13個行業、61項技術應用進行了梳理,主要從“商業化程度”“技術應用深度”兩個維度進行了研究,如下圖所示: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人工智能專業就業前景廣闊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搶奪在社會上已經呈現白熱化的態勢。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從事數據挖掘、深度學習、大數據架構等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的人才已達190萬,其中中國僅有5萬人;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也曾在2016年向媒體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求比例為1:10,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供需已經嚴重失衡。

根據《2018春季互聯網人才趨勢報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崗位出現全行業滲透,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其中,缺口較大的是搜索算法,供給量只能達到需求的44%,還有56%的缺口。推薦算法的缺口比例為50%,算法研究員的為43.9%,圖像算法的為43%,深度學習的缺口量排在第十,為33.8%。

在“2018屆互聯網校招高薪清單”顯示,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相關崗位應屆畢業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萬元每月以上,畢業三年後人工智能崗位的技術人員,平均月薪在2.5萬元以上,基本實現薪酬翻番。從目前市場來看,國內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碩士研究生,基本上還沒有畢業都已經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在一線城市,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給這些優秀人才的待遇基本上都在30萬+以上。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AI時代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麼

教育部在今年1月16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有關情況。在此次“新課標”改革中,正式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劃入新課標。

而國家讓中小學生學習人工智能其實早已開始。去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中小學生要上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Python作為2017年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編程語言,可以說是 AI 時代頭牌語言,被認為是進入AI領域的敲門磚。2018年開始浙江省信息技術教材將放棄VB,將Python納入為浙江高考內容之一。北京和山東也已確定要把 Python編程基礎納入信息技術課程和高考的內容體系。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雖然人工智能專業前景良好,但是其對於學生專業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由於人工智能是一門交叉學科,因此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需要學習包括數學、計算機、統計、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特別是數學,由於微積分和線性代數是理解人工智能算法的關鍵,大多數編程語言也依賴於代數和對離散數學的深刻理解,同時學生需要微分學、線性代數、統計學和基本概率的知識來理解最優化的概念,因此如果對於在大學階段有志於申請人工智能專業的同學們而言,可以在高中階段提前學習一些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和微積分III的知識。

另外,人工智能屬於高精尖領域,對於從業者的要求很高,所以本科畢業之後繼續深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相關報告顯示,人工智能人才學歷普遍較高,中國62.2%的人工智能從業者擁有碩士以上學位,12.6%的人擁有博士以上學位。目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集中在80後這一群體,佔比超過56%;只有38.7%的從業者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而其中3年的經驗在人工智能領域僅僅屬於入門級別。因此人工智能專業雖好,同學們也需要理性看待,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充分考慮進行選擇。

關於Python的人工智能這麼火,一大波交叉學科和技術應用正在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