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建议你在三年内考下CPA?

我为什么建议你在三年内考下CPA?

如果按照每年增长10000人的速度,到2020年,正好可以到达中注协非执业会员规划中的16万。所以,想考过CPA的人,建议一定要在2018-2020年考完哦。

为什么建议2018-2020年考下CPA?

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行业发展的四大目标——职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市场化水平总体改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力争到2020年,会员总数接近30万人,其中注册会计师预计达到14万人,也就是说非执业会员要达到16万。

我为什么建议你在三年内考下CPA?

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注协非执业会员共有121046人,其中外国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557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非执业会员已达到131633人(其中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587人)。

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注协非执业会员已达到134863人。

可以说,如果按照每年增长10000人的速度在增长,到2020年,正好可以到达规划中的16万。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预计一下,近几年的考试难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呢?

所以,想考过CPA的人,抓紧在2018-2020年考完吧!当人数一旦达到饱和,考试门槛势必会提高。2018-2020,正好3年,合理的安排每年的报考科目,一定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

正在考的考生们也要加把劲儿把证拿下,防止辛辛苦苦考的成绩过期作废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近几年注会考试规律总结

通过对近几年注会考试试卷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来一个规律:以往试卷重难点突出,但是难度大;现在是难度降低,但是考试范围广泛化,越来越要求我们关注时事热点。

从今年的考试教材变化也可以看出:《会计》的新会计准则调整可以说是考试的重头戏;正值中美贸易摩擦,《税法》的国际税收或将成为考试热点;2018年《战略》教材“战略实施”一章中引入“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战略转型”问题,更是要求各位考生紧跟时代发展,了解大数据以及新形势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选择报考科目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我想说的一句是,大家在选择报考门数及科目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校生,同时备考6个多月,有的一次性过六门,有的则只过一门,这主要是与自身的毅力以及效率有关。

在职的,有个4个多月过了三门,有的甚至不过;有的甚至是10个月在职一次性过六门,不能盲目追风,认为别人能够在职一次性过六门,自己那么聪明也可以,一定要认真客观分析自身情况,有的考友上班是按时上下班,比较舒适,有的则是非常忙,尤其是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事深有体会。

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影响因素:

①时间的宽裕程度;

②自我的学习效率;

③自身的专业基础;

④面对生活各种诱惑的态度。

再说一下在日常备考种,应该养成的习惯或备考的态度:

1、要想在机考模式下加强做题速度,请日常做题的过程就可以新建一个word,在word里面进行答题。

这个过程一定要坚持!到了考场你才会发现真的很有效。最起码进入考试,能够很快的习惯打字做题,尽早进入打怪模式,你就已经胜利了一半了!尤其是财管、会计等几门考试,这种联系非常重要。

也有很多初次考试的考友会问,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总是过度担忧因答题不规范而影响得分。其实我想说:考试的时候,大家要记住,实质大于形式,不要太在意格式啊,什么借贷对齐啊,只要你能够让改卷子的人看懂即可。除了战略,我基本上每场考试提前40分钟-1小时做完,就是受益于此方法。

2、真题三遍法。

真题是非常好的联系题目,真题一定要懂、要会做。尤其是计算题和综合题。很多人第一遍不会做,看了一遍答案感觉自己会做了,那你自己动手做一下??所以乖乖做第二遍吧。真题一定要反复操练!!至少三遍!!

3、坚强的意志力。

第一遍看讲义或者视频,尤其是零基础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感觉自己智商很低,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打了退堂鼓。这时候不要放弃,而要坚持,第二遍再复习的时候,很多不懂的问题你会恍然大悟。另外,CPA备考期限比较长,过程可能比较枯燥,需要有较强的意志力,不能因为难,或者无聊就不坚持学习了,这样很容易半途而废,浪费时间。

我认为CPA不是对智力的考察,而是对于毅力的考察。你也许会发现,身边默默无闻的人,智力甚至不如自己突出,但是就是比自己早早考过了CPA,就是如此。

4、选择好的辅导机构。

因为CPA市场非常大,这两年诞生了很多CPA辅导机构,并且有些做的也不错,大家在选择辅导机构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被所谓的宣称影响了自己,我是十分鄙视一些辅导机构把考友的努力,记在自己名下,到处宣传今年自己的辅导机构多少人一次性通过6门,甚至搞个全国排名,宣传自己是第一。能过一次性通过6门的考试,我敢说85%以上都是自身的努力+毅力,很难与辅导机构挂钩。

我为什么建议你在三年内考下CP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