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儒道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人们称它为“百家争鸣”时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当属儒家、道家,其次则有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等。

今天,有书君就向小伙伴们分别介绍一下儒家、道家和法家各自的思想主张及其区别吧。

1.儒家

说到对现如今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大多数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估计就是儒家思想了吧,尤其是孔子,孟子,以及《论语》这部作品,儒家可以称得上是“百家争鸣”之首,现在来看,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一了,如今还有很多国家借鉴学习其中的思想。

儒家主要的思想就是“仁”,“仁”即“爱人”,它在政体现治上的即为“大一统”、“大同”了,儒家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儒家与其他几家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包容,正是因为这份宽容,使得我国之后对其他文化和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包容,这也是儒家后来能成为华夏治国理念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儒家的‘仁、德、礼、义’等等思维概念都是围绕着‘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而展开论述的,由于其思想核心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观点上,故此儒家思想受到了历朝历代的封建君主崇捧。

2.道家

道家的思想与其他流派不同之处在于出世,与儒墨法的积极入世相比,道家却反其道而行,崇尚无为和遁世。

是道家首先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点,提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治国主张,其政治理念是“小国寡民”与“无为而治”,达到“损有余而补不足”,把矛头指向当时儒家所维护的‘礼’和法家所倡导的‘法’。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得更加顺其自然。

3.法家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法家不能算是独立的一派,他的思想源头出自儒家,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儒家的礼法治国取其极端,完全依法而行,属于专制的极端,很难作为大国长久的治国方式,所以秦亡后即被淘汰。

记得之前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诸子百家》中说,无论是儒家、道家、墨家,都有一定成分的理想浪漫主义在里面,法家思想其实是最现实的,这个观点有书君也很赞同,法家思想,其实是在封建制度下最有效的一种治国思想。

法家强调治国有两大要点,一是赏善罚恶,绝不手软;二是御臣有术,君王需无喜无悲。该学派主张“以法治国”的理念而闻名遐迩,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反对儒家‘复礼’的政治主张,认为‘法’能够“定分止争”和“兴功惧暴”,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虽然法家能认识到人有“好利恶害”与“就利避害”的本性,却无限夸大了‘法’的作用,这与现代‘以人为本’的民主治国理念有根本的区别。

4.区别

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轨迹来看,道家与儒家可谓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学说,像天空和大地一样永远不会结合在一起,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无为是任自然的无为,即一切顺应自然,不要将人的主观意念强加于治理之中,一切皆有自然法则之手予以调节,儒家则坚持教化之功,是当中适制度已有效运行、贤德之人已各适其任以后,君王不必进行画蛇添足式的标新立异之为。

而法家与儒家的区别归纳起来则是:法家治道是不引导教化人的立身之本而妄图强制规范人的行为的治末之道;而儒家治道是通过弘扬人性中的贤性之本去抑制不肖性之本以引导规范人的立身之本,从而使民自“知所去就”的治本之道。

说到道家与法家,那就更不一样了,它俩恰恰相反,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认为法律是对人类的束缚,需要全部舍弃掉;而法家则主要主张用法律去惩戒人类,认为人类本性顽固,需要用权威去治理天下。

通过这些对比,或许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去了解到各种思想间的区别,对今后的生活也有一些帮助吧。


有书快看


儒家以四书五经为主,推崇周礼,讲仁政。儒家的主要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代表人物:孔子。他为儒学的发现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有教无类的教学,开创了新一代的学习氛围。


道家讲无为,就是不要干预那么多政治,不要你争我夺。而且道家不倡导做官,认为远离官场是好的。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且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能破坏自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也都奉献给了文化事业。


法家的思想出自儒道两家,提倡制度创新,富国强兵,但改革阻力较大,手段比较激进。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一切都要听从法。以法治国,是有利于社会统治的一种手段。法家 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仙人掌73307


大约2500多年前,大圣人孔子开创了一个学派,叫儒家,也称儒教。儒教一直以来,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存在。不但在国内影响巨大,在东亚和亚洲其它地区影响也非常深远,朝鲜半岛、日本、中亚、以及东南亚广大地区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王明阳、张载等人。

儒家认为人一经生下来,就已经是后天的人,要清楚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有一种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要积极面对现实,遵循既定的社会规则,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世”。

儒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制定儒家思想时,可以说,孔子是以家庭日常行为准则为基础,从而把道德规范和行为处事方式延伸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儒家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指的是仁爱、仁慈、仁厚、仁贤等,是孔子对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不论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处处都要以仁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义有大小之分,大的方面指的是深明大义,就是说遇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时,要有深明大义的情怀,懂得舍小我,成全大我。小的方面指,对任何人都要讲义气,要有仗义之心。

礼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标准,规范人们要有修养,对周边的人或物要彬彬有礼,要有礼貌,识体统,讲礼仪。

智指智慧和知识,就是说,人在社会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智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信指诚信,讲信用,是对人们基本的道德要求。

恕指宽恕、宽容,要求人们活在世上,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忠指忠诚,上到国家、民族,下到亲朋好友以及所有人,都要忠诚对待。

孝指孝顺,敬孝,对长辈一定要孝顺,尊老爱幼。但也不能一味的愚孝,长辈若有错,要明确指出来,好言相劝,以理说服长辈,而不是恶言相加。

悌指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某人有困难了,要伸出援手积极帮助。

道家是另一个大圣人——老子创建的学派,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老子被西方学者称作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道圣”。据史书记载,连知识渊博的孔子也常常向老子请教。代表人物有黄帝、老子、庄子、鬼谷子、姜子牙、诸葛亮、李白等人。

道家是老子集合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后的产物,他把先贤思想精华归类整理出来,加以完善,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道家思想以“出世”为主。

道家学说把世间万物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万物相辅相成,并非独立存在。以“道”为最高哲学思想,认为“道”才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如果“道”被破坏了,那么,就是自取灭亡。

道家看清了事物规律的变化,对道极为崇拜,因此,看得非常长远,落脚点站在历史高度,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内的价值和是非的判断。

简单地说,道家可以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概括出其思想精华。认为自然是最神圣的物质。

以我的认识,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人在地球上吃穿住用行,做着大量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地球正常的生息规律和生态环境。既然地已经被影响了,那么这种影响就会由地传染到天。天被影响了,道肯定避免不了被影响。道被影响了,当然就影响了自然。因此说,世上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是道生成的,任何事都能引起连锁反应,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按个人意志和欲望强行改变它。

道家还有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是道家对世界本质及其生成、变化的贴切描述。

法家被认为是从儒家学派里分离出来的一个学派,同时又吸收道家,以及其它学派的思想。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韩非、李斯等人进行了大力发展,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学派。

法家提倡法制,认为健全的法律法规才是治国的根本。法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人性观就是法家对人性的看法。法家对人性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剖析,在法家看来,人性中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每个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只有制定出相应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才能杜绝或减少人性中恶的一面。

诚信观是指人和人之间要真心实意,开诚布公,表现为诚实忠厚,不欺诈别人,也不随便怀疑别人。这个诚信跟儒家学说里“信”的涵义基本一致。是教人做人的基本道理。

义利观表现在,法家认为人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现在的思维来理解,就是穷则思变,为富不仁等。因此说,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很有必要。


另外,富国强兵,也是法家主张的主要思想,商鞅变法便是对这种思想最好的实践。


鸿鹄迎罡


儒家,道家,法家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是孔子孔圣人所创,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论语,儒家讲究以仁为本,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信奉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

法家在韩非子之前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法家讲究赏罚分明,代表著作商君书,韩非子。

道家和道教是不一样的,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家则是老子李耳。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周。主张唯道是从,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奇异秘闻


儒道法三家思想有什么不同,这太深刻了,我只有一点自己的片面观点,还请诸位大家不要见笑。

儒道两家可以从创始人即孔师孔子与老子经历来分析,法家亦可以从各位法学大家的经历来观其一二。贵族在周朝时是文化的专有人,非贵族不得学习文化知识,贵族学习的文化又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孔子是贵族之后,尽管至孔子时已经没落,但孔子自身依然受到六艺文化的影响,同时因为家族没落,孔子也对平民百姓非常的了解。所以儒家在注重礼法阶级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同时也夹杂着感性的仁、义之常。老子,自幼敏而好学,周守藏室(图书馆)之史也。作为周图书馆长官的老子有机会查看周朝大量的史实文献,积累深厚。所以道家思想既质朴而又宏大,在对立中寻找统一;道家思想也期望鸡犬相闻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式的和平。法家思想家集中出现在战国,此时文化已经从贵族阶层下放到士,同时各国纷争使文化人更趋向于务实。为统治者服务,极为务实的法学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追捧。法学思想就有了两个特点,一是注重法的严苛性,强调君权,削弱贵族;二是注重民无智而易治,削弱民众使统治便利。

儒家重礼,道家讲究放飞自身,法家重君,这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宝贝说名字不能太长了


道儒法三家密不可分,三家同出一源互有交织。



我们看一下《史记》中是怎么论述的: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子卑卑。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什么意思呢?

老子创立道德的思想教化,主张清静无为。道家学说被孔子传入东方的鲁国后受得尊崇,道家学说的一个支流则被法家韩非带 到了西方的秦国。老子道家思想被庄周阐述的欢畅淋漓,也能被申不害诠释成勤力自勉充满权谋。韩非《说难》极其智慧。可悲韩非防患如此周密,最终还是死在李斯手上。

可以看得出来,儒家也好,法家也好,都是源自道家。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的是应天,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应人,管子商君申子韩非法家思想,强调的则是应事。

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法为道之用。

这就是道儒法的不同之处。


珍爱君


三家的主题思想,儒家讲仁,道家说无为,法家求的是“势,术,法”。

简单理解笼统概括,儒家教你怎么做,道家教你怎么想,法家则把你所做所想定一个规章制度。

儒家思想本质上要贯彻人之初性本善的目的,觉得无论君王还是百姓,都要有仁有礼,教导社会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君王治国安民,仁德兼备。百姓有礼,爱国忠君,尊老爱幼。

道家说“治国如烹小蟹”。就说烹饪一锅小鱼小虾,不能急火猛攻,应该小火慢炖。就如人的心性,切忌大喜大悲。说白了,就是自然和谐。道家人说“无为”,并非让你什么也不去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以“无为”来达到“有为”。

法家可以说是最实际的,势派看重权威,术派讲究政治运作,法派注重以法治国。赏罚分明是法家的主要表现,但法家所说的法和现在的法完全不同的,这一家学说戾气颇重,属于一把双刃剑。

三家都有可取之处,但糟粕也是不少。仔细想来,历代统治阶级都离不开这三家,纵然是儒家独尊,但实际却是三家结合。

以儒家思想作为普世价值观弘扬,用道家无为自然和谐来安抚百姓,甚至愚弄民众,用法家思想来实现统治实践。


རྟ་པ།སྐྱ་མི


写点接地气的吧,看大家说了这么多,我就举个例子好了。

看到上面的那个美女了吗,儒家说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言,任何有悖于礼的你都必要做,不能动手动脚也不能没礼貌的盯着人家。

这样还不算完,儒家说还要慎独,没人的时候你也要注意。

最主要的是心里也不要想,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美女过于眼则目不转睛,这就是儒家。


法家说,看到前面的美女了吗,你想什么不重要,没人的时候你自己怎么做也不重要,我只管你外面的行动,而且不管是老弱病残还是年轻力壮统统一视同仁,所有的行为规定都是一样的。

道家怎么说,什么美女呀,哪里有美女,美女看多了会伤身,还是跟着我修仙吧,长生不老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美女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昭烈名臣


1.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学派。有人说,明明知道不行,还要去做,这不是很傻很天真吗?其实不是的。这恰恰反映了儒家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学说,它是入世的,是一种教人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儒家学说也是中国哲学的最主要流派,儒家学说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理想等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中国人行动的指南。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仁,仁爱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就是要爱人。首先是爱谁?从血缘上来说,我们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其次是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亲人朋友,再把这种仁爱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那么这就是一个充满仁爱和温暖的社会。孟子把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往前大大地发展了。孟子说“仁者无敌”,他渴望在社会上实行仁政。就是君主爱老百姓,老百姓也爱君主,这样的政治就是仁政。

儒家的第二个思想是义。义就是合适的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就是正义,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不义。

儒家的第三个思想是礼。礼就是各种礼仪规范、规章制度等。孔子特别重视礼。他曾经说“不学礼无以立”。要是想在社会立足取得成功的话,必须要践行各种礼仪规范,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儒家的第四个思想是智。就是智慧的意思。

儒家的第五个思想是信。信就是诚实,有诺必践的意思。

儒家的第六个思想是忠。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你就要先帮助别人立足,你要想做事通达无碍,你就要帮助别人通达无碍。

儒家的第七个思想是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承受的东西,你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一种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人生观。

儒家的第八个思想是孝顺。孝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

儒家的第九个思想是悌,就是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儒家都是教我们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因此,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是贴近现实的,是教人努力奋斗,为社会做贡献的。要是真的无法成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办?孟子给我们提出了一条明确的路径,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困顿的时候,治理好自己的身心,在通达、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这就是儒家的胸怀和理想。

2.知其不可而逃之的道家学派。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到了战国时代是庄子。道家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流派。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和无神论的因素。他们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的第一个主张是贵柔,就是以柔软柔弱为贵。老子经常说,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软的,人老了,牙齿都掉光了,但是柔软的舌头还在。他还说,人在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的,死了就变成硬邦邦的了。由此,他认为,只有柔软柔弱才是保全生命之道。老子特别喜欢水,认为水才是我们学习效法的榜样,水是柔弱的,无所追求的,但是水可以包容万物,水可以战胜一切,所以他说上善若水。

道家学派的第二个思想是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的运动组成的,组成天地的是阴阳之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其实这句话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很简单,祸福相依,矛盾对立转化的哲理,第二层意思,是对人生的深刻的认识,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你取得巨大成功,走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一定要警醒了,你要知道,可能倒霉的事情马上就要来了。同样,当你困顿不堪,处于人生的低谷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或许转机和幸福就在你的门外敲门呢。

道家的第三个思想是清静无为,是不争。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就是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他不做什么,而天地宇宙照常运行,按照海明威的说法就是“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反映在人生观上,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个是慈爱,一个是简朴,第三个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不去争,淡然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道家的第四个思想是万物同一,生死同一,什么东西都一样。这个主要是庄子的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说到底都是一样的,生与死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庄子的夫人去世了,他不仅不悲伤,还很高兴。这不是说他和他老婆的关系不好,而是他认为,既然生与死都是一样的,死也就意味着另外一种方式的生,老婆死了他还很高兴。既然人生什么都一样,那么还争那些利益干什么。

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有一首词,叫《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人们追来追去,都是像蜗牛的角,苍蝇的头一样的利益,没有任何意义。

3.动不动就砍人提倡阴谋诡计算计的法家。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本来是韩国的贵族,一心想要振兴韩国。他写了《韩非子》一书,阐明用法治来治理国家的思想。秦始皇觉得他厉害,千方百计想要得到他。于是就派兵攻打韩国,要韩国交出韩非子,否则就灭了韩国。韩国没办法,就把韩非子送到了秦国。秦始皇非常欣赏韩非子,韩非子虽然口吃,但是他的思想很厉害。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恶的,是自私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没什么爱,有的只是算计。他说,车行的老板,盼着别人都升官发财,并不是他的心善良,而是想多卖出去车子。棺材店老板天天盼着死人,不是说他的心不善良,而是想卖棺材。既然人心叵测,那么只有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用更高明的阴谋和算计来算计别人。结果很悲催。韩非子被同班同学李斯给算计了,死在监狱里;李斯被太监赵高给算计了,被腰斩;赵高被秦三世给算计了,全家抄斩;秦三世被项羽给算计了;项羽被刘邦给算计了。总之,都没有好!


好玩的国学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探讨!

关于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不同性,分别来分享一下;

儒家思想:重现实性、社会责任感、为人处世;《论语》中: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儒家思想重在现实性,它关心社会中的人,关心现实社会;同时,儒家主张: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入世,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儒家还讲为人处世的德性,做人要努力做到“仁义礼智信”,讲社会等级秩序,尊敬长辈、兄友弟恭。讲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交往中要行“忠恕”之道;

道家思想:顺其自然;道家讲“自然”、讲“道”,都超越了尘世,比儒家的眼光、气魄都大;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焉。道家的眼光扩展到天地之间,将人间社会放到天地这个大系统中。道家还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凡是顺其自然,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可过分强求。

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以主张“依法治国”中的“法治”而闻名,这里主要讲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他主张政体“中央集权”、君臣“赏罚分明”、改革图强,变法图强,继承商鞅“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主张依法治国,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臣下必须遵守。同时,强调“以刑止刑”思想。另外,还主张以法为教,除了制定法律之外,还要宣传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

以上是关于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分享,欢迎指正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