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一邊是離婚率趕超歐美,不斷攀升。。。

還有明星出櫃成災,天天都是情人節,夜夜都是洞房夜。

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另一邊是5000萬的空巢青年,他們為了理想在大城市打拼,與父母親人分居,沒有男女朋友,獨自在另一個城市租房,上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買菜一個人,購物一個人……他們有著難以言說的孤獨和艱辛。

空巢已經夠苦逼的,更有新聞媒體指責空巢青年是都市社會的潰瘍。

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空巢青年的幸生活質量也令人堪憂。數據顯示,45%的空巢青年超過一年以上才有一次幸生活。(小編很好奇她們是怎麼解決的....)

很多空巢青年沒有固定的幸伴侶。他們對未來幸伴侶的幻想,男性空巢青年偏愛仙女範兒的女性,他們夢中情人排行榜的前三名是劉亦菲、高圓圓和趙麗穎。對於空巢女青年來講,男人味則是她們的擇偶標準,胡歌、彭于晏、吳彥祖是她們心中最理想的結婚對象。

於是,一群不甘寂寞的年輕人整出了個么蛾子:“共享約會APP”,再次挑戰單身狗的三觀。

據悉,這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共享約會社交,為了迎合這個一切皆可共享的時代,更是打出了“共享約會,有約必到”的口號...據說微信內測用戶已達10萬+,沒有推廣,全靠口碑。

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層出不窮的社交APP給人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友機會,但是,為何空巢青年越來越多。因為屌絲沒有愛情,這些空巢青年在交友戀愛受到了極大的歧視。

一個外地的小夥子在大都市努力打拼,但如果他要與一個本地姑娘談戀愛就會面臨重重壓力。“硬盤”是那些擁有戶口的本地人對外地青年的蔑稱;而告誡姑娘們不要被那些“硬盤”忽悠儼然成為一種都市文化。

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共享約會為何能如此博取單身狗的歡心呢?

用戶可以設置約會賞金,約會見面成功,對方就可以收到約會賞金。

男性用戶更傾向於打賞,因為女性應約成功率更高,而女性用戶也熱衷地秀出自己,不僅可以拿到賞金,更有機會釣到高富帥,從此嫁入豪門,一生榮華富貴。

因此,很多都慕名而來,一傳十,十傳百,不經意間就悄然流傳。

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中國“空巢青年”真正的問題還不是獨居,而是不僅獨居,更在於缺乏社交活動。如果說獨居是一種都市青年人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那麼缺乏社交活動無論如何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與是否一個人獨居或者獨處沒有必然關係。一個有足夠社交活動,哪怕他獨居,也算不上“空巢青年”;而另一個哪怕是與他人合租,但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動,也缺乏相對固定的伴侶,這才構成社會輿論所關注和熱議的“空巢青年”。

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專家盧生生認為,共享約會將推高離婚率到40%,超越歐州歐州所有國家,僅次於美國的50%離婚率。

5000萬空巢青年,還有,離婚率趕超歐美,誰來拯救?

或許對當下的社會和這群龐大的人口來說,這樣的狀態是普遍而正常的,沒什麼好悲傷的。但這本應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城市中最有活力的人,卻成了城市裡最孤獨、最缺乏生活也最讓人心酸的人!

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中國都市的“空巢青年”現象,那些背井離鄉的青年們在大都市艱難地奮鬥著,孤獨地生存著,他們的維艱和孤獨就像都市生活的“潰瘍”,昭示著在光鮮亮麗的都市風景下,那些以國際化大都市自詡的城市已然陷入沉痾。

是的。一個令奮鬥的青年人感到孤獨和無望的都市,也難以有明亮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