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里的喀嚓声——老木匠的传承

第四届龙少年文学奖作品

厦门实验中学——陈宇佳

古巷里的喀嚓声——老木匠的传承

古巷

在江南小镇的古巷,有那么一个地方,青石板已经泛起年轮的凝香,古城墙飘逸着文人墨客的清词篇张,在那古巷的深处有着一间黑漆漆的门面,门口吱呀的小木椅上总是坐着位老头,用着刨木抚摸着手中的那块木,发出喀嚓喀嚓的响声,在这黛墙青瓦的古巷中碰撞着。

古巷的外头连着一条不算太发达商业街,有一间亮乎乎的门面,里头呆着几个估计是创业年轻人罢,天天摆弄着店里的那些台机器,机器碰撞木块发出的声音常常从那面玻璃窗里头飘出来,萦绕在古巷上空,与那喀嚓声在一起相摩擦。

外面钢筋水泥浇筑的店里,总是人满为患,灯火彻夜通明。那天闲的没事去那里头晃了一圈。发现,那儿做出来的床,也不算是床,只能说是睡觉的工具吧,那木料有些随便,出来的床硬邦邦的。那儿雕出来的小物,也不叫精致,没了人的这道工序,哪怕再精细它也怕是没了生气。

我曾去瞧过在那青石板的老店中做出来的小物,实在是迷人。门口的刨花飞溅,只有那纯手工刨出来的木,感觉才有那久违的芳香。木工,算是一门技术,可现在机器的蔓延让木匠的活快没了存活的地儿。

我今年有再回到那条古巷,发现外头的机器没了,那几个年轻人也都不见了。我向一位那里的人问道,这是个啥情况?那人领着我,去到了那间青石板的老店中,我把头探进那黑乎乎的门面中,里头啊,年轻人和老人一起正挽起袖子一块嘿咻嘿咻地刨着木呢,欢声笑语从那间黑漆漆的老店中飘荡出来。老人的眉眼间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问那人为啥他们在一起干活了呢,他回答道我:“前年那几个年轻人想去老木匠的店里头打探打探,看看老木匠到底做的是什么,进去后,发现那间门面里头全是木雕,有大的有小的,他们问了老木匠花了多长时间做的,老木匠只答了仨字”

一辈子。这一间屋子便是老头一辈子的全部。

大概是被老木匠感动了,年轻人就开始决定同老木匠一起做这些木工,再着就有了今天这一番景象了。

木匠的活已经在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里,生活中。人们只想着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又有多少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沉浸在赚钱养家的生活中。美好生活的本质便是用心,木匠的活则美好的诠释了这。

大概是见到木工得以传承,又或者是老头脸上的笑容感染了我,使得我有了一种想买一件的冲动,事实我也这么做了。手捧着刚从店里买出来的小物,盯着它细细琢磨着,惊奇的发觉这件小物的眼睛里头似含着一汪潭水,好似感动的泪。是的罢,她应该真的在感动吧,老木匠的努力让木工这一门技术又继续传承了下去,同时这附近的人们也都这么地喜欢木工,她应该在感动人们对她的爱意吧。

最近,我又经过那条古巷,这才惊奇的发现那古巷还有一座破旧古桥通向县城,下面,有一条清溪在石头间梳理着白头发,又像那木雕的眼中流出的感动泪花。古巷深处有个木匠房,那里有个老头正带着他的年轻人一起做工,过往的人们喜欢在这里歇脚。我也进去坐,听着这古巷深处发出的喀嚓喀嚓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