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最近很多人講解“大龍郵票”的故事,那麼今天小編就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講“大龍郵票”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清.普1《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作為中國發行郵票的“原點”,在中國近代史,中國郵政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因為其發行後的140年,中國經歷了戰火狼煙,朝代更迭。

所以身為一名普通的集郵者,能夠有機會目睹“大龍”真容,真的可以說要是“頂禮膜拜”。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中國郵票的“原點”,因為發行量本身就不多,加之經歷了百年的戰火,普通集郵者根本無緣目睹,怎麼辦?

中國郵政就開始用“票中票”的模式,再現華郵的開始:

1988年,在大龍郵票發行110年後,中國郵政的專家不僅僅確定了“大龍郵票”的名稱,並且發行了《中國大龍郵票發行一百一十週年》小型張。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J150《中國大龍郵票發行一百一十週年》小型張

當年大學剛畢業的王虎鳴,設計的手法還是很質樸,保留了當年發行一套三枚“海水雲龍”的紋“大龍郵票”的原貌,並且採用了“三雕四影”的印刷工藝,使得小編在很長時間都認為,當年的大龍郵票是雕刻印刷的,只不過後來才知道是採用“凸版”印刷。

作為中國郵票的開山之作,在中國郵政發行的重大事件上的郵資票品上,經常出現的:

1999年,中國首次承辦世界郵展,中國郵政也首次發行郵簡這個品種(到現在也就發行“抗戰”兩種紀念郵簡)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YJ《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覽》紀念郵簡

郵簡就發行兩枚,所以採用的是“一分銀”和“五分銀”兩枚,並且配合“柳毅傳書”和“嫦娥奔月”兩個民間傳說。只不過這個郵資圖依舊採用“票中票”的設計模式,和1988年差距,真可謂“雲泥之別”。

到了2008年,中國首次舉辦集郵展覽90年的時候,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舉辦郵展展覽會90週年》紀念明信片。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JP147《中國舉辦郵票展覽會90週年》紀念郵資片

只不過這次發行的紀念郵資片,就出現了一個“錯誤”,在左上角那枚綠色的大龍郵票,面值本來是“1分銀”被印刷的是“3分銀”。

從這就能看出,“大龍郵票”不僅我們集郵的陌生,連設計郵票,印刷郵票都很陌生。

2008年不僅僅是中國郵票展覽90週年,更是大龍郵票發行130週年,郵資發行了一款紀念郵資片。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JP149《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30週年》紀念郵資片

這個郵資圖不僅僅採用“票中票”的模式(貌似又是“3分銀”),更是在背景採用實寄封,創意不錯,但是因為工藝限制,整體效果並不很高。

所以這次即將發行的《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40週年》郵資明信片評價很高。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JP238《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40週年》紀念郵資片

在海峽的另外一頭,“大龍郵票”也是多次亮相。在1985年,為了紀念大清海關的創辦者——赫德誕辰150週年的時候,發行了紀念郵票。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中國臺灣 紀205《赫德誕生一百五十週年》紀念郵票

郵票前景為赫德本尊與簽名,背景為“3分銀”的大龍郵票。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中國臺灣 紀257《郵政一百週年紀念》郵票(4-2)衡量器

在1996年,兩岸郵政都迎來開辦一百週年,並且同樣採用“票中票”的設計模式,只不過我們採用“紅印花”,而對岸採用的是“大龍郵票”,這次只不過是“1分銀”。稍微有年長的小夥伴應該記得,那一年的海峽並不平靜... ...

郵票上的“大龍郵票”

△中國臺灣 紀328《臺北2015第30屆亞洲國際郵展紀念》郵票(2-1)

小編目前找到的採用“大龍郵票”進行再設計的郵資票品就這些,希望各位小夥伴繼續補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