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范仲淹 · 代言

1046年,河南鄧州。

范仲淹剛下班回家,就聽到僕人稟報:“相公,有快遞,請您簽收一下。”

他打開一看,原來是好友滕子京寄來的一幅畫,名叫《洞庭晚秋圖》。

畫中的洞庭湖,煙波浩渺,遠處的堤岸邊,芳草遍地,一座寫著“岳陽樓”三個字的建築物,聳立在那裡。

這是滕子京的政績工程,他想讓范仲淹為新建的岳陽樓寫一篇推廣軟文,好讓大家都知道:他為人民做了實事。

“這個臭不要臉的東西,做點好事就想留名。”吐槽歸吐槽,畢竟是幾十年的朋友了,有要求還得幫忙。

范仲淹鋪開宣紙,拿起狼毫筆,正準備一揮而就的時候,突然醒悟:

“2年前,我們這批人被貶到各地,雖然都在地方上乾的不錯,但大家還以為我們是瞎折騰。為什麼不能借著這次機會,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

是的,范仲淹要借寫軟文的機會,幹一件前無古人的大事:“我要為改革代言、為天下蒼生代言。”

總所周知,“為蒼生代言”是歷代聖賢才能做的,范仲淹究竟有什麼底氣,敢做這樣事業?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范仲淹 · 修身

2歲的時候,范仲淹就失去了父親。

母親帶著他,改嫁給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名為朱說。

從小,他一直以為自己是朱家的孩子,也按部就班的跟兄弟們讀書、玩耍。直到23歲的時候,他看到兄弟們鋪張浪費,就勸他們要節儉一點。

誰知道,朱家兄弟隨口就說:“我們用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什麼事?”從此以後,范仲淹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在宋朝,想出人頭地只有一條路——讀書做官。

范仲淹只有努力讀書,並考取功名成為官員,才能不再寄人籬下,抬起頭來做人。明白了自己的命運後,他收拾包袱就去了應天府。

因為生活費有限,他每天早上把粥分成4份,早晚各兩份。

就靠著吃清粥鹹菜,他把儒家經典背的滾瓜爛熟,成為學校的“三好學生。”

正好,應天府留守的兒子也在這所學校讀書,他在聽說了范仲淹的事情後,回到家就隨口說了一遍。

沒想到,留守聽了之後很是感動,就讓兒子回學校的時候,帶點好飯菜給范仲淹補充下營養。

面對著一桌子好菜,范仲淹卻拒絕了:“我吃了這頓美味,以後就吃不下清粥了。”

由奢入儉難,沒有物質基礎就不能染惡習。

更何況,想要安身立命,只有靠自己去爭取,拿別人的永遠都低人一等。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你為了高考能拼命到什麼程度,范仲淹只會更加努力10倍。

他為了讀書,拿出了“頭懸樑錐刺骨”的精神,晚上想睡覺了,就用冷水洗把臉,清醒以後,繼續讀。

皇帝路過學校,同學們都跑去一睹天顏,他依然坐在那,捧著書本攻讀。

因為范仲淹知道:

“只有努力,才能與大人物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如果只是喝杯茶、吃頓飯,人家照樣看不上你。

地位不同的圈子,擠不進去。”

憑著多年苦讀,1015年,27歲的范仲淹高中進士,並且被授予正九品的官職。

職位不高,俸祿不多,但他依然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每日奉養。

親人間最重要的不是錦衣玉食,而是一家人永遠在一起。

這就是范仲淹的孝道,一碗粥、一盤青菜,也飽含著兒子對母親熱烈的愛。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范仲淹 · 齊家

范仲淹36歲才做父親,在那個年代,屬於“中年得子。”

按照一般情況,會被嬌慣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可在范仲淹的教導下,四個兒子沒有成為欺男霸女的“官二代”,全部成為守禮君子、國家棟梁。

範氏家教只有四個字:以身作則。

在宋夏邊境戰爭中,范仲淹作為軍中主帥,為了解軍中的實際情況,就派長子範純祐混到基層去,並且特別叮囑:不許暴露身份。

就這樣,範純祐天天跟士兵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所以能瞭解到軍隊基層最真實的一面,然後在把真實情況悄悄彙報給父親,一旦發現人才,范仲淹也立刻提拔。

而範純祐在每次戰鬥中,也沒有搞特殊化不上戰場,反而身先士卒。

直到戰爭結束後,戰士們才知道:每天跟他們一起的是主帥的兒子。

不僅長子沒有說“我爸是范仲淹”,次子範純仁更有趣。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那年,老爸派他從蘇州往四川送麥子,結果半路上遇到一個朋友石曼卿。

這時的石曼卿哪有帥哥的樣子,滿臉就寫著兩個字——心累。

範純仁就問他:“兄弟,咋地啦?”頓時,石曼卿就哭了:“親人去世,我去沒錢帶靈柩回老家,你說我喪不喪?”

哎,啥都不說了,你把這船麥子賣了,帶親人的靈柩回老家吧。

回家之後,範純仁都沒敢說這事,還是老爸問起行程來,他才把石曼卿缺錢的事情說出來。

沒想到范仲淹當場就炸了:“你朋友缺錢,你為什麼不把一船麥子送他?你特麼是什麼朋友?”

誒???難道不用捱打啦???

範純仁趕緊告訴老爸:“麥子我全送他啦。”

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在范仲淹的影響下,長子範純祐一生守節,次子範純仁官至宰相,三子範純禮官至禮部尚書,四子範純粹官至戶部侍郎。

所以說,花大錢上補習班、買學區房,永遠不如自己以身作則,

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范仲淹 · 治國

在宋朝,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官員被貶,是很光榮的事。

被貶,證明官員不畏權貴、敢於抗爭,換句話說,就是“積極作為。”

范仲淹的仕途,就在升遷、被貶、再升遷、再被貶中,一點點的實現著心中那個夢想。

1029年,范仲淹首次成為朝廷官員。

大好前途擺在眼前,該站隊就站隊,該巴結就巴結,熬個朝廷大員等退休就得了唄。

可他偏偏要抬扛,因為他認為:宋仁宗已經長大了,太后繼續垂簾聽政不符合政治規矩。

緊接著,一封舉報信就炸向劉太后。

要知道,這時劉太后的權勢堪比日後的慈禧,范仲淹會有什麼下場,看看康有為、梁啟超就知道了。

晏殊問他為什麼要跟大老虎對著幹,他說了一句很感人的話:“只要對朝廷有好處,即便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從此以後,范仲淹的仕途就沒安分過。

被貶出京後,他不停的給朝廷提建議:

修建宮殿、大興土木太燒錢,停了吧;各部門的閒雜官員太多了,裁一點吧;官員的工資少容易腐敗,還是漲點吧。

結果都是一樣的——沒人理。

劉太后去世,作為反對過她的人,范仲淹被調回京城,擔任諫官。

恰好那年旱災、蝗災一起爆發,他讓宋仁宗派人去考察一下民情,宋仁宗也不搭理他。

范仲淹一下子就火了:“你丫少吃一頓試試,敢嗎?”

宋仁宗一看,也對哦,於是,趕緊派人去地方,撫慰民情。

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黨羽,范仲淹看不過去,也要去懟一炮:“人事工作、百官升遷,應該有皇帝說了算,哪有宰相包攬的?”

不僅批評宰相的工作,還給宋仁宗送來一幅《百官圖》說明情況。

懟完太后懟皇帝,懟完皇帝懟宰相,誰能受的了他?

“您還是去地方上吧,眼不見心不煩。”

范仲淹被貶饒州後,縣令梅堯臣就給他寫了一篇《靈烏賦》:“你說點好聽的就行了,像烏鴉報喪一樣說話,誰都的了你?”

范仲淹看了後,立馬也回來一篇《靈烏賦》。其中有一句話,足以作為中國讀書人的行為準則: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1040年,宋夏邊境戰事吃緊,宋仁宗又想起了遠在“江湖之遠”的范仲淹:“朝廷考驗你的時候到了,去吧。”

就這樣,范仲淹與韓琦,成為安撫使夏竦的副手,開始衛戍西北的軍事生涯。

多年的鬥爭和打擊,讓范仲淹很心累,但是祖國需要,刀山火海也得闖。

范仲淹到任後,做了幾件工作:

1、更改軍隊舊制度,加強訓練。

2、修建青澗城、大順城,做為軍事基地。

3、聯絡西羌部落,威脅西夏後方。

4、建築城寨、山脈相配合的防禦體系。

5、選拔猛將,威震三軍的狄青、種世衡, 就是在此時被范仲淹選拔出來。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范仲淹徹底穩定了西北局勢,直到北宋滅亡,西夏都沒有跨過這道防線。

在西北的夕陽下,范仲淹看著眼前的戰場,腦海中響起《漁家傲》的旋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戰爭,是所有人的悲哀。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范仲淹 · 平天下

在中國歷史上,人品正直、能治理地方,還會領兵打仗的人少之又少,能數的上來的就那麼幾個:諸葛亮、王猛、王陽明......

好巧,范仲淹也是其中之一。

1043年,西北戰事平息,范仲淹也被召回京城,擔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總理。

剛一升官,他就把工作重點指向一個方向:改革。

經歷過地方,也混過朝堂,喝的了清粥,也吃過豬肉,范仲淹清楚的知道:

很多人吃不上飽飯,很多人賣兒賣女才能活命,很多人佔有大片土地,很多人貪汙無數錢財。

這個世界很不公平,但政府的職責,就是儘量讓它公平一點。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希望用一腔熱血,消除黑暗、迎接光明。

范仲淹、富弼、韓琦、滕子京、歐陽修,開始奮力一搏,史稱“慶曆新政。”

改革,就是砸掉無數人的飯碗,再讓無數人端起飯碗。

可往往要砸掉的,是擁有反抗能力的富豪。

而希望端起飯碗的,卻是沒有力量的農民。

所以,大部分改革都是以失敗告終,這次也不例外。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慶曆新政”只持續了一年,就被利益集團反攻倒算,難以為繼。

改革派的大將,也紛紛離開朝廷,在地方上繼續發光發熱。

范仲淹,來到了鄧州;

滕子京,卻去了嶽州,也叫巴陵。

1046年,范仲淹在鄧州收到滕子京的快遞,請他為新建的岳陽樓寫一篇推廣軟文。

他喝了一杯酒,看著滕子京送來的《洞庭晚秋圖》,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打漁的船隻安靜祥和,飛鳥、芳草、岳陽樓,坐落在那裡,平添了一份難以言說的韻味。

這裡不僅僅是洞庭湖,更是大宋的的江山,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地方。

肥沃的土地、厚重的歷史、璀璨的文脈,都在這裡傳承,無休無止。

“我為什麼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的深沉。”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

予觀巴陵盛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可現在,這片土地上是什麼景象呢?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如果農民遭遇蝗、旱災害,本就不多的土地也要被迫賣掉,親生的兒女都保護不了。

官府也好不到哪裡去:只領工資不幹活的官員太多了,耗費了大量的錢財。

貪汙腐敗橫行,軍隊戰鬥力低下,哪有一個大國的樣子?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日星隱曜,山嶽潛行。

..............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飢,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我這一生奮鬥難道是為我自己嗎?

不是的。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只能盡力去做,有不符合規矩的地方,我就提建議;

地方沒有治理好,我就努力去幹;

西北邊境戰爭連綿,我也去奮鬥數年;

身為宰相,我想和同伴改變這一切,讓天下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穩定的收入、遇災時有保障。

如果世界能變得如此美麗,那我們做夢都能笑醒過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可惜,我們畢生的努力最終失敗了。

想觸動利益階層的靈魂,比登天還難。

可人生就是這樣,努力了,奮鬥了,失敗了又有什麼了不起?

在廟堂上,我就盡宰相的責任,濟世安民;在江湖裡,我就盡臣子的責任,為君分憂。

我們的努力,沒有收到回報,但只要正氣長存,就有人會繼續我們的事業。

那時我們享受的就不是有限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的存在下去。

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今猶在,人間不見范仲淹

范仲淹 · 遺韻

一篇《岳陽樓記》,驚豔了時光。

千年來,它早已成為仁人志士的座右銘,激勵著歷代英雄豪傑,奮馬揚鞭,鼓舞著無數君子以此為皋鎳,在范仲淹的理想道路上,前赴後繼。

“這世界上有兩種力量——思想和劍,而思想總是戰勝利劍。”

范仲淹用他的人格和思想魅力,成就了千年不朽的大功業。

范仲淹在被貶睦州時,曾寫過一篇《嚴先生祠堂記》,盛讚東漢嚴光的氣節和操守: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其實,這更像是他為自己寫的墓誌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