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预知自己的后半生,你所做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如果提前预知自己的后半生,你所做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如果提前预知自己的后半生,你所做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如果你能够提前预知自己的后半生,你所做的选择会不一样吗?这是我在阅读王安忆的《长恨歌》时产生的一个问题。

当你做出某个决定时,你的人生就已经发生了转变。只是转变真正到来时,需要时间。也许你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境地,其实,在多年前,某个小小的决定,就注定你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长恨歌》讲的是一个上海普通弄堂里的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情与爱。通过王琦瑶一生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上海这座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机缘巧合竞选上海小姐,夺得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从此开启了命运多舛的一生。

出名之后不久,被某一位上海的高层人士看上,做了“李主任”的情妇,住在爱丽丝公寓,成为“李主任”的“金丝雀”。

上海解放,“李主任”飞机失事遇难,王琦瑶从爱丽丝公寓搬进了“平安里”弄堂,自食其力,开了一家诊所,给人打针,维系生活。

在平安里弄堂的日子,表面上看起来平淡似水,但她内心的情感却波涛汹涌,她未婚生育,生了女儿薇薇,并将其抚养成人。

女儿出嫁去美国后,她的家又热闹起来,有不少年轻人来她这里聊天,她与一位二十多岁的老克腊相好。女儿同学的男朋友长脚为了抢她盒子里的黄金,勒死了王琦瑶。终结了她一生四十多年的时光。

这个故事倒也不是多么精彩。看完王琦瑶的故事,我在想,她的人生是什么时候发生转折的?原本她只是上海弄堂里的一位普通女学生,为什么最终走上了那样的命运?

她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她中学时,在好友的陪同下,第一次去摄影棚试镜,虽然她没能成为电影女主角。但给她拍摄试镜的导演把她推荐给摄影师朋友程先生,程先生将她的照片寄给《上海生活》,被该杂志选为封面。然后她成为了“上海淑媛”。

后上海开始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在好友蒋丽丽等的鼓励下,也参加了上海小姐的竞选。

在她竞选上海小姐时,那位给她试镜的导演来劝她,大意是走上这条路,就难以回头了。不知道为什么,导演的这番话一直印在我的心里。如果她当初没有参加上海小姐的竞选,她就也不会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她的一生应该是另一种模样。也许,她会嫁给程先生,和他过着相夫教子平凡的生活。

但一切其实早在她第一次试镜的时候,就发生了改变,她的心气是不会让自己就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她要努力争取一切机会。

当她竞选成为“三小姐”后,也就意味着,她是很难选择程先生作为自己的丈夫的。她在等待更好的机会。当那位“李主任”出现时,当他也表现出喜欢她的样子,他们火速发展,没见几次面,她就搬进了“李主任”为她租的爱丽丝公寓,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生活更多的是等待,等待着“李主任”的偶尔到访。

去拍摄现场试镜,看似是一个平常的机会,却改变了她的一生。你很难说,如果时光倒流,她能重新选择,她还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吗?

如果提前预知自己的后半生,你所做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在被长脚掐死的那一瞬间,王琦瑶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她第一次去片厂,看到了那个躺在床上的女儿,当时的她不知道这个扮死人的女人是死于自杀还是他杀,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才明白,那个女儿就是她自己,原来结局在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在阅读王安忆的《长恨歌》时,我想起了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葛薇龙的故事。葛薇龙也是一位上海女子,她跟随父母去了香港,后来父母回了上海,她却一个人留在了香港,去求助她的富孀姑母梁太太,后来成为姑母吸引年轻男人的诱饵。

第一遍阅读时,我并没有读懂这个故事,我不明白,葛薇龙为什么要走上这条道路,她明明可以选择更好的道路。

王琦瑶的故事,帮我读懂了葛薇龙。当她第一次去找姑母时,就注定她会过上那样的日子。她的父母和姑母几乎是不来往的,她想必也是有听说过姑母的故事。但在是否离开香港的紧要关头,她却想到找姑母帮忙,也许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姑母吸引年轻男性的工具,但她至少是有意识到,自己要陷入一个深渊,而她却坚决地朝着这个深渊走去。

她一个人来到姑母家,当她第一次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还见的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震惊,觉得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还未谙熟世事的她,已经慢慢卷入这种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围。

早是年老珠黄的姑母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她为了“用这女孩吸引男人”从而收留葛薇龙,心里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盘。

葛薇龙是羡慕姑母的生活的,从她第一晚住在姑母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姑母非常了解年轻女孩的虚荣心,在她的房间的柜子里,放着小女生梦寐以求的衣服,以此悄无声息地俘虏了葛薇龙。她面对着一大橱华美的衣服,“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地一件件试穿着。”

在她踏入深渊之前,她也有过挣扎:“一个女学生那里用得着这么多?这跟大三堂子里头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此时,她已经对以后在梁家扮演的角色心知肚明,但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满脑子回味着“柔滑的软缎”,对自己连说两遍“看看也好!”

后来,葛薇龙就在姑母家住下了。在一个晚会上,她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给他。”没想到,这是姑妈的另一个圈套。在姑妈和乔琪的设计下,葛薇龙最终嫁给了乔琪,成了姑母吸引男人的工具,也成了渣男乔琪谋取钱财的工具。

姑母对葛薇龙是没有半点同情的。可从她和乔琪联合起来设计葛薇龙看出。

葛薇龙未来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悲惨,当她失去利用价值,她会被乔琪无情的抛弃,姑母也会把她扫地出门。但她目前只陷在眼前的快乐中。

我才明白,葛薇龙走上这条道路,是注定的。不是命中注定,是她自己的选择,而她的那个选择,在她决定一个人留在香港,背着父母去找姑母时,就注定会是这样的结局。

如果提前预知自己的后半生,你所做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张爱玲是狠心的,她也是清醒的。她不动声色地道出了真相,硬是一片片把结痂的伤口,划出淋漓的鲜血。她清醒地看着葛薇龙一步步走向深渊。

某个小小的决定,会影响你的一生。有些决定会成就你的一生,而有些决定,会毁了你的一生。

就像陶杰的《杀鹌鹑的少女》写的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王琦瑶和葛薇龙,在读完她们的故事时,我对命运二字有了新的理解。命运,有时候是你的性格,你对未来的想象来决定的。因此,即使人生能够重来,让她们重新选择一遍,她们也许依然会走上同样的道路。这才是命运的可怕之处。

PS:最后忍不住要吐槽下《长恨歌》王琦瑶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实在是没有任何记忆点,我看完《长恨歌》整本小说,都没记住她的名字。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还是没能记住。相反,张爱玲取的葛薇龙,却是看过一遍就记住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去年6月份看的小说,在写这篇文章时,不需要百度,就直接想起葛薇龙这个名字。另外,《长恨歌》的开头,作者花了十几页的篇幅来描绘上海的弄堂,实在是拖沓,我是直接跳过的。相反,张爱玲的《沉香屑》就简洁多了,故事节奏紧凑,看完意犹未尽。

PS:今天是日更第6天。

- THE END -

弘丹,《时间的格局》作者,领英专栏作者,【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创始人,带领2000+人从零开始写作。

新书《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已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