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爲他充滿了電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為他充滿了電

前幾天,真心媽媽和小兒比個子,發現這個進入五六年級扎後一直特別努力長個子的寶貝,已經全面超過了媽媽。

頭頂比媽媽高,肩膀比媽媽高,耳朵的位置比媽媽高。手腳,更是比爸爸都長出了一大截。這個十二歲的小夥子,已經向著他的青春時代高歌猛進了。

快到六一兒童節,他和我們商量:“我六一放假,你們帶我出去玩一天吧,我要好好過一下我的兒童節。”

真心爸媽自然滿口答應:“沒問題,你想去吃什麼,咱們就吃什麼,想去哪兒玩,咱就去哪玩,想買什麼禮物,咱就買什麼禮物。”同時心裡也盤算著,要讓這個兩孩家庭的弟弟,好好享受一下“獨佔爸爸媽媽”的一天。

我們寫過很多文章,討論“讓孩子自主”、“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最最通俗的理念:毫無保留地對孩子好。

怎麼樣才叫“毫無保留地對孩子好”呢?我家有幾個特別簡單的辦法。

1、不為任何事情怨懟孩子

接小兒子放學,身邊走過一對母子,孩子五六年級的樣子:“今天英語考試分出來了,97。”媽媽馬上說:“你看,你就是馬虎......。”真心爸爸就在心裡為孩子鳴不平:“難道你上學都是考一百分呀?真是的。”

我們從來不為考試成績怨懟孩子,大考小考都一樣。我們家的風格是這樣的:

  • “媽媽,我語文95分。”“哇,太棒了,你真是越來越厲害啦!”
  • “媽媽,我語文81分。”“沒關係,媽媽上了中文系,高考語文才86分呢。”

我們也從來不為其他事情懟孩子。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是diss男孩的,說他們的房間,永遠亂得像狗窩。這麼說,我們家兩個男孩子,一人一個房間,全都亂得可以,算是有兩個狗窩了。真心媽媽隔一陣子會幫孩子們收拾一次,但從來都不懟孩子們的凌亂和隨意,我們家,更是從來沒有“狗窩”這個詞。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為他充滿了電

2、用120度的熱情讚美孩子

真心爸媽每週要讚美孩子N多次,讚美他們的大小成就。

比如,有一天晚飯,小兒用網上查來的方子做蒜香烤法棍片。自己弄黃油,加奶酪,調香料,開烤箱,無比耐心地弄了一個多小時,等爸爸和哥哥進門,小兒正好把香噴噴的麵包片裝盤端上桌。爸爸立馬撲到桌邊,看著小兒的成果,大聲讚美:“哇,你可太厲害了!”

我和孩子爸戲稱,這叫“拍孩子馬屁”。我們倆是不折不扣的馬屁精,拍得熱情萬分,拍得誠心誠意,拍得不遺餘力。

這法子附贈一個好處,就是夫妻之間也會變得特別愛拍對方馬屁。真心爸會把我家大部分晚餐拍照發朋友圈,隔兩天就驕傲地宣稱:“我曬的飯,都是我家孩兒媽做的。”真心媽則熱衷於讚美孩子爸的各種大小主意:“允許我拍下馬屁哈,不得不說,你真是太厲害啦!”每每贊得孩子爸心花怒放。

有一天真心爸突然醒悟:“你前些年還經常懟我的,這幾年怎麼變得這麼愛表揚我了?”真心媽答曰:“很簡單啊,你看我從來不懟孩子吧?我把讚美孩子的方法平移到你身上就好啦。怎麼樣,開心不?驚喜不?”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為他充滿了電

3、在讓孩子開心的事上,捨得花錢

捨得給孩子花錢,絕大部分爸媽都能做到。聽聞給孩子報各種班一年就花掉十萬,真心爸媽只有咂舌的份兒。

我們也捨得給孩子花錢,不過都是花在讓孩子開心的事兒上。從來不花錢去買孩子的不開心,比如他不喜歡上的課。

前面文章中也寫過,“孩子老想買玩具怎麼辦”的問題,在我們家是不存在的,因為孩子想買,我們都會給買。那點買玩具的錢,哪有孩子的好心情重要呢?你現在拒絕給他買的那個玩具,將永遠沒有機會再補給他。

我一個朋友說,他家也是這樣,理由是,孩子想買玩具就那麼幾年,等再大一點,你追著給人家買玩具,人家也不要了。真是這樣。小兒說六一節要好好玩一天,我逗他:“你好幾年都不要買大型玩具了,咱們要不要買個玩具當禮物?”小兒頗不以為然地看著我:“買玩具當禮物,那是我小時候的事兒吧?”

所以他們現在的禮物改成了別的,比如小學畢業和初中畢業時,倆人都可以自己挑一部新手機,比如大兒要去上海聽一場爸爸媽媽都搞不懂的“虛擬演唱會”,爸媽毫不猶豫地答應,該付錢買票付錢買票,該訂酒店訂酒店。

給孩子花錢,我們的原則是,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事,只要在爸媽的負擔能力之內,花多少,都沒問題。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為他充滿了電

4、願意和孩子聊天

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晚飯時間,每週外出吃飯時,和一個娃一起等另一個放學時,都是我們常規的聊天時間,都是孩子們發起話題,說什麼都沒關係,都不用擔心被媽媽媽媽懟回去。

比如前陣子英國王子大婚,大兒子就跟我們聊好多他看到的各種花邊消息,那是他在緊張的中考複習中的小樂趣。我們就每天聽他講在自己手機上看到的這些小趣事。

最近小兒的話題是班裡女生如何看言情小說,如何追星,她們各自都喜歡哪個小說男主和哪個小鮮肉。他說的名字,我們一個都不知道,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就青春期、言情小說、瑪麗蘇和傑克蘇聊得不亦樂乎。

在我們看來,做一對孩子發自內心地願意跟你說話的爸媽,是無比要緊的事。當然,孩子不想說的,我們也不會去“挖”。

想做孩子的“朋友”,我覺得是爸媽無數“妄念”中的一個。你只是他爸媽,永遠不會是他朋友。但你要努力用對朋友的態度,而不是對孩子的態度對待他。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為他充滿了電

5、願意花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

長到我家孩子這麼大(一個12歲多,一個快16歲),其實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照顧”的地方,已經所剩無幾。可以說,只要有好吃的飯菜,有乾淨得體的衣服,就沒啥需要爸爸媽媽做的。

不過,他們還是喜歡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家,吃飯時,一家人都能在一起。所以,真心爸爸多年來的習慣都是,工作儘量安排在工作日,晚飯儘量不安排各種應酬,晚上和週末時間,都待在家裡。真心媽媽更是如此,以至於基本上“息交絕遊”,極少出門。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前,爸爸媽媽和家,已經為他充滿了電

不懟孩子,讚美孩子,在讓孩子開心的事上舍得花錢,願意和孩子聊天,願意和孩子待在一起,為的都是一個目標:讓孩子在家裡生活得特別特別舒服。

對孩子來說,一個他時刻都感到舒服的家,才是他安全的港灣。十八歲以後,他會用一生的時間,去適應世間風雨,我們希望,在他們出門前,家和爸爸媽媽,已經為他們充滿了電。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