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 借船覓藍海

(原標題:廣東機器人企業和產量全國領先 但仍缺失核心零部件技術 國產機器人 借船覓藍海)

国产机器人 借船觅蓝海

長盈精密的無人車間 圖/盧政

国产机器人 借船觅蓝海

機器人操作學習。圖/盧政

国产机器人 借船觅蓝海

勁勝精密的無人車間 圖/盧政

国产机器人 借船觅蓝海

無人車間,人只起輔助作用。圖/盧政

全球機器人四大金剛在粵港澳大灣區聚集,帶動了整個廣東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註冊的機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今年1~5月,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13621臺(套),同比增長54.9%,國內領先。

目前,全國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過6500家,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正經歷從數量擴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攻堅階段。藉著ABB、庫卡、發那科、安川的風帆,廣東乃至全國的機器人產業“借船出海”,不斷向價值鏈上端攀升。

成果:“借船出海”撈到“大魚”

7月3日,在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位於東莞的廣東天機機器人TR8榮獲了“創新產品獎”,天機機器人TR8是目前全球同等規格的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速度最快、防護等級最高的優勢產品,是小型輕量化六軸機器人領域的一大創新和突破。藉著安川電機的“船”,東莞的機器人找到了“藍海”。

“機器人最重要的部件是伺服電機和控制器,天機機器人採用了安川最新的Σ7機器人專用電機,以及目前全球體積最小功能最強大的控制器。同時天機機器人共享安川電機在全球的供應鏈系統,大到核心零部件,小到一顆螺釘、一個密封圈,都經過層層把關,從而保證每一個零部件的可靠品質。”該公司負責人說。

而廣東利迅達機器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佛山7家廣東省機器人骨幹(培育)企業之一,現在,已經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瑞士ABB集團的“金牌價值提供商”,成為後者全球銷量前十位的客戶。

利迅達和ABB集團展開技術合作,成立了全球首個金屬表面處理機器人應用技術工程中心,聚焦細分行業的機器人應用。利迅達的技術人員可以和ABB集團的研發人員“面對面”交流,在線上和線下分享課程培訓,並協助就定向研發展開合作。

“僅在機器人拋光打磨板塊,中國市場就佔了全球六成以上。而只有在有市場的地方,才能打造出最好的產品,這是各方合作的原因。”廣東利迅達機器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澤賢表示,去年上半年,隨著國內市場的成熟和利迅達自身能力的提升,ABB集團將拆裝、維修機器人的售後服務資源開放給利迅達。與此同時,利迅達向下遊企業展開技術、品牌的輸出,匹配資源,業務輻射華南地區。

困局: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

在何澤賢看來,目前國產機器人最大的問題,或許是“核心零部件現在還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無論外資機器人集成應用品牌,還是國內機器人集成應用品牌,核心零部件都是如此。”

格力智能裝備相關負責人也有同樣的認識,他表示,近年國產機器人自主研發雖然取得較大成績,但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仍主要控制在國際知名品牌的手中。減速機、伺服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在中國的市場75%以上都被國外的品牌佔領。

“目前廣東機器人企業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依然難以改變,企業成本壓力大。2015年,約75%的精密減速器由日本進口,主要供應商是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電機和驅動超過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日本、歐美和中國臺灣地區。”廣東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楊娟、陳小紅經過調研得出了這樣的數據。

而“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導致本地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比之於外企,本地企業要以高出近4倍的價格購買減速器,以近2倍的價格購買伺服驅動器。儘管在國家政策大力推動下,國產機器人廠商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但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缺失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高企,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

全球機器人四大金剛在粵港澳大灣區聚集,帶來利好的同時,楊娟、陳小紅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國外機器人企業在我國從藉助銷售渠道發展到全產業鏈進入,從整機組裝深入到關鍵部件生產,“廣東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受限”。

機會:機器人供給端和需求端增長迅速

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也看到了這些問題,但他堅持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廣東仍然是最被看好、最具潛力、最有前景的陣地,機器人產業或將成為廣東省的明星產業。”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廣東省註冊的機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1~5月,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13621臺(套),同比增長54.9%,供給端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生產製造體系。“廣東在數控機床領域有比較好的基礎,從數控機床到機器人,從研發生產到工業應用,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已培育了一批工業機器人的整機、部件、配套集成製造企業;建立了一批數控產業技術平臺,成立了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技術合作平臺,全省已有廣州、佛山、東莞3個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楊娟表示。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需求端市場增長迅速、空間廣闊。”楊娟指出,“廣東汽車、電子信息、金屬製品、紡織等優勢產業規模大、發展成熟,經過多年的積累,都具備了一定的自動化水平,成為工業機器人應用的良好載體。”

楊娟和陳小紅都看好未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門檻和成本的降低,企業更高、更廣泛的需求逐漸得以滿足,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對工業機器人需求巨大。近年來,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以及提高生產效率和工藝水平的迫切需要,工業機器人應用需求呈快速增長態勢。”

這是全球機器人四大金剛的機會,也是廣東機器人產業的機會,“借船出海”正逢其時,“而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自己‘造船出海了’。”東莞一家機器人公司負責人說。

樣本:格力電器基本實現無人工廠生產

今年5月,格力自主研發的 “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經專家組一致認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伺服電機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說到“機器換人”,在珠海繞不開格力。早在2015年首屆珠三角西岸裝洽會,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因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對弈而成為“網紅”。格力電器從2012年底開始實施“機器換人”,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製造部等部門,到現在成立了專門的公司。在兩三年的時間裡,格力在這方面的投入就達到100億元。

根據格力制定的自動化發展規劃,要在3~5年實現無人化車間。截至2017年底,格力電器已實現工業機器人從1公斤到180公斤負載全系列機器人13款,產品精度最高可達0.02mm,並完成2000多臺工業機器人的集成應用,包括搬運、碼垛、焊接、打磨等應用。董明珠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透露,格力電器在全國有八個基地,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工廠生產。

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前,格力的人均年產值為90多萬元,自動化裝備陸續投入使用後,人均年產值已經達到190多萬元,效率大大提高。格力電器還在南京、武漢等城市建設“無人工廠”,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格力也將為其他企業提供“機器換人”的服務,格力的機器人將會走進更多的企業。

根據《珠海市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實施意見(2015—2025年)(徵求意見稿)》,珠海要建格力國際智能製造基地和國機(珠海)機器人科技園兩大機器人產業 ,目前一期主基地初步建成,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廣東國際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集聚區,年產值有望超過800億元。到2025年,建成全省智能製造發展示範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實現向“珠海智造”轉變,建成製造強市。

專家聲音

加強核心技術突破

廣東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楊娟、陳小紅提出了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四條對策:

第一、結合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深入落實智能機器人發展政策。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佈局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逐步健全機器人產業鏈,進一步增強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產業發展的新生態等。

第二、加快建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省內科研院所和高校技術研究和人才隊伍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支持建設國家級機器人評定檢測中心、國家工業機器人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和國家智能控制系統製造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第三、培育研發製造骨幹企業,加快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重點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產品市場前景好、對產業帶動作用大的機器人研發製造骨幹企業等。

第四、實施智能機器人推廣應用計劃,建設重點行業機器人應用示範項目。圍繞廣東傳統優勢製造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改造生產線,進而帶動其他行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等。(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陳治家 楊博 汪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