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個童話故事:年產值十個億的年輕企業家,真的來了

我講個童話故事。

年產值十個億的年輕企業家,真的來了。

我一開始以為是小孩子吹牛,心裡想,老子70後,連億的毛都沒摸到,你們幾個小孩子一年玩出十個億,而且是生產塑料桶這種實體經濟,你當我虎啊?

後來發現,真是十個億,有關部門還給他們帶紅花和財稅補貼。我頓時傻眼了,直接認慫,看到他們繞道走。因為我是當著很多人面說他們吹牛的,所以那次丟人丟大了。

兩年後和朋友聊天問起他們,居然倒閉了,還欠了一大堆債務。我非常震驚。

我講個童話故事:年產值十個億的年輕企業家,真的來了

故事是這樣的。

他們幾個小夥子是做製造業的中小廠,這幾年行業的生意越來越差,大家活不下去了。幾個屌絲小老闆一起喝茶想辦法。其中一個人說,現在很多城市招商引資,條件優惠,要不去看看?說幹就幹,他們考察了一圈回來後,發現大秘密了。

有個地方是按照GDP進行補貼,力度很大。小毛孩嘴上不把門,直接說年產值十億,基本出口。當地招商部門很重視,明確表示:達到這個產值,有優惠,有獎勵,全程配合落地。

牛皮吹出去了,人家也給優惠,也只能上了。他們發明了一個辦法:一百個小舢板拼出個萬噸輪。他們是出口加工業,特點是產值大如山,利潤薄如紙。舉例,生產集裝箱,利潤可能也就五十元,但產值是一萬。這種生意,看上去規模宏大,產值大的嚇人,機器龐大,員工很多,熱鬧非凡,逗逗那些坐辦公室的博士碩士,基本不會露餡。

我講個童話故事:年產值十個億的年輕企業家,真的來了

這個行業小老闆,因為經常在一起參加展會,採購原材料,互相都是認識的,天南海北都有。於是他們搞了個方案:

1,找N個小企業湊起來,成立一個總公司,報表合併,十個億就出來了。以此,到有關部門申請補貼。各個小廠還是獨立法人。

2,各小老闆成為集團股東,生意照舊,自己拉單子自己生產,但財務上到總公司走個賬。相當於總公司接單,發包給子公司。各自核算交稅。

3,在當地圈一大塊地,租一個廠區,招聘一些人,拉一些舊機器過來,像模像樣的開始生產一部分。

4,報表產值這麼大,爭取A股上市,一次性套現。

這麼有才華的主意,虧他們想的出來。幾個80後全國各地一家一家去遊說。最後真的拼起來了。 當年,他們開業的時候,清一色的黑皮保安,精神抖擻,列隊歡迎,辦公樓金碧輝煌,廠區大的要開車才能兜一圈,工業區所有的老闆都來參觀了,有關部門到場祝賀,我看了微信圈的視頻,哀嘆自己沒本事,直接認慫了。

我講個童話故事:年產值十個億的年輕企業家,真的來了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

1,這個方案的最大問題是二次交稅。小廠自己交一次,總公司還要交一次。為了湊滿十個億,還不能少交,總成本越來越大了。

2,本來就是不賺錢,雖然有補貼,但也還是無法蓋住窟窿。

他們的精神支柱是兩個:

一是當地的貸款扶持,維持資金鍊

二是爭取ipo成功,一了百了。

但是,貸款要利息的,ipo不確定。熬了兩年,撞上ipo基本關門的倒黴事情,資金鍊斷裂,債主紛紛起訴打官司,徹底關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