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个童话故事:年产值十个亿的年轻企业家,真的来了

我讲个童话故事。

年产值十个亿的年轻企业家,真的来了。

我一开始以为是小孩子吹牛,心里想,老子70后,连亿的毛都没摸到,你们几个小孩子一年玩出十个亿,而且是生产塑料桶这种实体经济,你当我虎啊?

后来发现,真是十个亿,有关部门还给他们带红花和财税补贴。我顿时傻眼了,直接认怂,看到他们绕道走。因为我是当着很多人面说他们吹牛的,所以那次丢人丢大了。

两年后和朋友聊天问起他们,居然倒闭了,还欠了一大堆债务。我非常震惊。

我讲个童话故事:年产值十个亿的年轻企业家,真的来了

故事是这样的。

他们几个小伙子是做制造业的中小厂,这几年行业的生意越来越差,大家活不下去了。几个屌丝小老板一起喝茶想办法。其中一个人说,现在很多城市招商引资,条件优惠,要不去看看?说干就干,他们考察了一圈回来后,发现大秘密了。

有个地方是按照GDP进行补贴,力度很大。小毛孩嘴上不把门,直接说年产值十亿,基本出口。当地招商部门很重视,明确表示:达到这个产值,有优惠,有奖励,全程配合落地。

牛皮吹出去了,人家也给优惠,也只能上了。他们发明了一个办法:一百个小舢板拼出个万吨轮。他们是出口加工业,特点是产值大如山,利润薄如纸。举例,生产集装箱,利润可能也就五十元,但产值是一万。这种生意,看上去规模宏大,产值大的吓人,机器庞大,员工很多,热闹非凡,逗逗那些坐办公室的博士硕士,基本不会露馅。

我讲个童话故事:年产值十个亿的年轻企业家,真的来了

这个行业小老板,因为经常在一起参加展会,采购原材料,互相都是认识的,天南海北都有。于是他们搞了个方案:

1,找N个小企业凑起来,成立一个总公司,报表合并,十个亿就出来了。以此,到有关部门申请补贴。各个小厂还是独立法人。

2,各小老板成为集团股东,生意照旧,自己拉单子自己生产,但财务上到总公司走个账。相当于总公司接单,发包给子公司。各自核算交税。

3,在当地圈一大块地,租一个厂区,招聘一些人,拉一些旧机器过来,像模像样的开始生产一部分。

4,报表产值这么大,争取A股上市,一次性套现。

这么有才华的主意,亏他们想的出来。几个80后全国各地一家一家去游说。最后真的拼起来了。 当年,他们开业的时候,清一色的黑皮保安,精神抖擞,列队欢迎,办公楼金碧辉煌,厂区大的要开车才能兜一圈,工业区所有的老板都来参观了,有关部门到场祝贺,我看了微信圈的视频,哀叹自己没本事,直接认怂了。

我讲个童话故事:年产值十个亿的年轻企业家,真的来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1,这个方案的最大问题是二次交税。小厂自己交一次,总公司还要交一次。为了凑满十个亿,还不能少交,总成本越来越大了。

2,本来就是不赚钱,虽然有补贴,但也还是无法盖住窟窿。

他们的精神支柱是两个:

一是当地的贷款扶持,维持资金链

二是争取ipo成功,一了百了。

但是,贷款要利息的,ipo不确定。熬了两年,撞上ipo基本关门的倒霉事情,资金链断裂,债主纷纷起诉打官司,彻底关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