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股市的密码,揭密市场短线涨跌的理论基石——赚钱效应!

这篇东西的起源,是深圳一家量化对冲基金的老总跟我聊市场的本质,问我,你们超短有各种模式,各种流派,你这个流派的理论基石是什么,可以精确的描述么?

然后我就写了这篇文章供他参考,未来我们想看看能不能用量化对冲的思维来大体量执行超短策略。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一种逻辑探讨,毕竟不了解什么是赚钱效应,就无法印证情绪的解读。

终于找到股市的密码,揭密市场短线涨跌的理论基石——赚钱效应!

以下是邮件内容:

谈一谈赚钱效应的理解,这是一个对于市场片面的、角度单一的理解,但量化策略也可以参考之:

一、赚(亏)钱效应是市场涨跌的直接原因

1、市场有很多周期,人性周期亘古不变,与其他周期相互叠加。

一定、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具备真正的调查、研究和推演能力,并且有资金实力去启动和试错两件事情:对市场的方向性预判和引领方向的主题选择。

市场里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跟随者。

这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是先行者,他们手里的钱,叫聪明钱(smartmoney,这是借用你们的称呼,超短里面我们称其为主力游资)。

他们具备所谓的眼光和胆识,具备频繁试错的成本厚度,还有真正重要的,战略布局和确保执行的综合能力。

举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案例:

2016-2017年是白马投资风格——茅台点火,家电助攻、供给侧卡位、金融高潮、一地鸡毛;到了2018年初,市场启动成长逻辑,工业互联和独角兽领衔示范新的赚钱模式。历经差不多30个月的一个基钦周期(存货周期)里的,白马投资逻辑由诞生到幻灭,我觉得跟我们超短在一个月或者一天中关照到的题材轮转,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是名字从短打换成价投。

回头看,不需要那么多的分析,只需要意识到白酒板块的启动的逻辑内涵——是行业业绩和在宏观经济L型探底的周期里逆势稳定,就可以在后启动的白电、金融身上套利挣钱。

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长短中的投机风格,最终都是:前瞻者试错、跟随者模仿,博傻者接棒,踏空者接盘。

只是超短这个过程轮回的更快。

18年的贸易战逻辑:万兴科技(独角兽)点火,华锋股份(芯片)助攻,宏川智慧(物流)高潮,这三只票又各自独立出来一个小周期,不论关照这个大周期还是各自的小周期,也是一个先行策动,踏空接盘的循环。

无论什么投机(你们叫投资)逻辑都需要一个启动、跟随、确认的过程,这个市场里真正有能力对未来做出大概率预判的,并且有资金实力去布局和验证预判的永远、永远是少部分人。

他们会挑选和挖掘投资(投机)逻辑,试错后在一条逻辑线索上实现财富效应。

由于试对赚钱,他们本身会自我验证进而放大信心的滚动投入,同时这个投资逻辑领域里的财富效应会引来敏感的追随者;

追随者或者跟踪前瞻者在当前主题里继续投入,或者依照前瞻者的逻辑寻找下一个类似的投机主题,然后追随者也挣钱了,会引来博傻者;

博傻者趁着赚钱逻辑大白天下的热点效应,对赌这波效应的尾部长度,赶在逻辑证伪前跑步进场,他们的大量涌入为前瞻者和跟随者提供了巨大的流动性,他们的到来也引发了市场的一次短途加速攀升,这会引来不甘心的踏空者;

踏空者孤注一掷,然后什么结果,投机市场天天上演,股市只是一个小小的微观局部。

这不是阴谋论。

先行者并不是在操控市场。

他们只是比别人更有能力做挖掘、论证和过滤,除了具备生物链顶端的战略眼光,他们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去试错和布局,这些先行者也不是一个人,是一拨人,他们彼此之间也会有分歧,但他们最终会形成合力,这个形成合力的过程,也是一场惨烈的淘汰赛。

至于跟随者,一定要自我定位清晰——跟随者就是跟随者,除了锦上添花没有别的本事。

换句话说,没有雪中送炭的本事,就不要把自己也搭进去。

跟随者不是市场里的先行者,不要自作主张的去做投资主题(投机题材)的预判,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一样是为市场做贡献,不要争当牺牲者,因为跟随者的体量去做预判牺牲了也是白白牺牲,明确自己的定位——为先行者炸碉堡的举动呐喊助威,胜利的曙光乍现的时候,才轮到跟随者悍不畏死。

比如先行者在驱动白酒的时候你预判未来银行会走好你提前去动银行,你死了也是白死,谁让你跳过了两个主题去启动一个巨无霸,你这么做对生态都没有任何好处,你还分流了市场的注意力。

追高博傻的为先行者和跟随者在高位提供充裕的流动性,真傻瓜为博傻者提供高位套利的机遇。

脱离股票市场看其他的投资逻辑,房地产、币圈,哪怕荷兰的一朵郁金香换河畔四栋别墅,我觉得原理都没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逻辑相信的人多了,不是真的也是真的,因为赚钱效应让人分外眼红。

90年代全民养狗,一个串种京巴能炒到2万多一只,我还记得我小姨养的一条男性京巴犬配种一次收入2000,我在旁边看的脸红,现在想起来当年这种名犬出台,比当下人还贵。

不是这个狗真的有多值钱,而是80年代末1000块买了一窝狗仔的人住进了大房子,那90年代就不再有人问凭什么一只哈巴狗比黄金还贵。

一个逻辑聚敛了太多的财富效应,就是真的也有垮的那一天,因为太多人赚到太多的钱,套现获利的时刻终将来临。

美国历史上的铁路投资大泡沫,互联网大泡沫,事后看是成就这个国家腾飞的重要因素(就算不是核心、关键要素,也是重要因素),但炒到场外没钱的时候,崩盘照样来临。

历史的回顾都一样。

都是先行者大富大贵了,后知后觉的不甘心的人买单。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再一再的重演,表达的很通俗,道理是非常经典的。

2、先行者和激进跟随者的损益是市场投机的风向标

这二者一般来说就是量化风格专家们常常定义的聪明钱,聪明钱挣钱了,就会自我一再印证越干规模越大直到吸引到跟随者接着引来博傻者最后引来踏空的真傻瓜。

反之连聪明钱也不挣钱,就会一再谨慎,最聪明的钱都屡战屡败,那跟随者和没有恒心毅力的纯赌徒就场外跳舞唱歌去了,市场就进入疲软期。

所以聪明钱就是市场的风向标,他们提示了市场的环境温度和投机方向。

研究他们在挖掘和启动过程中的损益,就可以大概率的预测接下来一个主题的走势方向。

以下是我们团队很主观的一个观点:

与其去判断一个主题(题材)的好坏与潜力,还不如去研究先行者手里的聪明钱在哪个领域里开花结果,然后帮忙去施肥浇水就好了。

3、超短打法里,最容易发现所谓的聪明钱。

就是打板资金。

极致追求确定性的群体,风险偏好最大的群体,这两个群体容易在涨停价格上形成合力。理论上打板风险最大,日内可以-20%,可是另一方面涨停价无法买入又是个股最强势的表现。二者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这个价格上引来的时候所谓的先行者(看好确定性)和跟随者(撑死胆大的)。

关照涨停价格成交的这部分资金的次日损益,可以明察这个市场里所谓的聪明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战略地位,是自我惩罚的越干越小,还是自我印证的越干越大。

什么赌博都一样,都是赢了不肯走,直到一把清零黄粱一梦。

真正的高手懂得急流勇退,收拾心情等待下一波。

二、理论上怎么评价市场上行走势的健康程度

1、一个主题投资逻辑里赚钱的效率越来越高或者至少维持平走

一条曲线虽然在爬坡,但是爬上去的“增速”才是健康与否的根本判断条件。如果增速大于等于零,那么可以假设是健康的,如果虽然绝对值在增长,但是增速开始小于等于零,那么暗示着拐点的到来。

比如,2017白酒启动后示范了赚钱效应,而后家电跟进,在家电维持显著的赚钱效应的同时,白酒依然高歌猛进甚至上涨的增速更加激进,这就是业绩为王的投资逻辑仍处在健康阶段的表达,涨的快的越来越快带动了后进的标的开始爬坡增长。

2018年初当银行开始加速上涨的时候,白酒和家电虽然还是涨,但是涨速开始下降了,银行的涨速跟白酒的涨速相比乖离率开始扩大,看做一个整体的话这条爬坡曲线开始降速爬坡,这就是一种不好的暗示。

2、一个主题投资逻辑里增量资金的进场速率不减

价格由持续进场的增量资金顶上去,这是健康的,价格由存量资金互相之间吃了吐吐了吃,这是不健康的。前者上涨的动力源源不断,先行者关照到了更多人的买入愿望当然没有必要获利了结;后者存量资金里面有一环倒戈,就是彼此的收割的开始,先行者看到价格的滞涨当然会选择逐步退场,那么市场里剩下的就慢慢变成单纯高位博傻的群体。

所以,跟随先行者的资金是否保持增长(最好是加速增长),是衡量赚钱效应是不是健康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数学建模的角度,如何精确衡量赚钱亏钱效应

下面的部分涉及的基本是数学模型和公式编程,非专业者不太容易看懂,也因为非常核心,所以就不做公开了。

我个人觉得前面的部分其实更珍贵,有利于理解市场的本质,理解了本质,才能对模式逐渐建立信仰,愿意在最底层的逻辑上下功夫,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量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文章码字3小时,读完3分钟,大家的点赞、关注、收藏转发就是智丽无穷的动力!

声明:文章对个股和市场的分析,仅为个人分享交流之用,不构成买卖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