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大理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概況】

大理市位於雲南省西部,屬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轄,地理座標:東經99°58'~100°26',北第25°25'~25°58',總面積1468km²。全市共有6鄉、4鎮、89個行政村,2000年末總人口51.5萬。

大理市位於雲貴高原西部與橫斷山脈交接部位,金沙江、紅河、瀾滄江流城分水嶺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形上有高山、中高山、中山、中低山和衝、湖積盆地。全市年均降水量1078.9mm,區內地表水系較發育,主要為洱海流域瀾滄江水系。洱海是雲貴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彌沮河和波羅江。

雲南省大理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大理

【地質災害發育分佈特徵】

大理市發育的地質災害及隱患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穩定斜坡四種。本次調查共查出地質災害及隱患點41處,其中崩塌1處、滑坡18處、泥石流溝21條、不穩定斜坡1處。截至2001年,地質災害已造成1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281.4萬元。

大理市地質災害受構造控制明顯,地質災害密集分佈地段主要集中在大理盆地洱海西岸蒼山腳下、下關一上關(蒼山十八溪)一帶,均位於受紅河一洱海斷裂帶和維西一喬後斷裂兩條區城I級構造帶夾持的點蒼山上升斷塊東西兩坡。

區內土質滑坡有17處,佔滑坡總數94.4%;規模以小型為主,有15處,佔83.3%,中型3處,佔16.7%;人類活動為引發滑坡災害的主導因素;降雨是主要誘發因素。

區內泥石流規模以小型為主,小型佔52.4%,中型和大型各佔23.8%;類型以泥石流為主,佔67%,水石流佔33%;易發程度以高易發為主,佔90.5%,中易發佔9.5%。

【地質災寄易發程度分區】

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分佈在大邑鄉、深長村、吊草村等她,合計面積的135.1km²,佔全縣總面積的9.2%。區內出露地層有白堊系、侏羅系,巖性為石英砂岩、泥岩、細砂岩、粉砂質泥岩夾粉砂岩等。新構造運動強烈,地層軟硬相間,結構面發育,破碎,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11.1處/100km²。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分佈在大邑鄉南部、風儀鎮東部石磺村一白塔裡村一清樂村一南涵天村等地及灣橋鎮一七里橋鎮一帶。合計面積約282km²,佔全縣總面積的19.2%。區內地層巖性有中生界泥岩、砂岩和第四系全新統洪積層及前寒武系片岩、千枚巖,地質條件相對複雜,地質災害較發育,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6.4處/100km²。

地質災害低易發區:分佈在喜州鎮西部,海東、挖廊北等地,合計面積約814km²,佔全縣總面積的55.5%。區內出露地層多樣,自新生界到古生界均有不同的地層出露,區段內滑坡、泥石流、崩塌點較少,且規模小。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0.9處/100km²。

地質災害非易發區:

分佈在江尾沖積扇區、大理盆地衝湖積平坎區和挖廊南部至鳳儀鎮東部山區,地層自前寒武系到第四系全新統均有出露,岩石從極軟巖、極硬巖均有分佈,許多屬封山育林區,地質災害不易發。

雲南省大理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大理市1:10萬A3幅地質災害易發區圖

​【地質災害隱息及防治管理措施】

本次調查共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41處,危害程度為輕一中等,共計成脅人口313人,威脅資產達758萬元。調查組協助地方政府對多處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進行評估,編制了防災預案和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初步建立了大理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系統。

資料來源:雲南地質工程第二勤察院2002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