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三伏了,贴 “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哪些人不适合贴敷?

中老年保健杂志


又快到三伏了, 贴“三伏贴”的时节又到了。那么,用“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三伏贴”在什么时间贴最好?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因上午阳气初升,故又以上午最佳。

错过三伏每伏的第一天,贴敷还能有效吗?

许多患者会问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忘记了当年的三伏时间,等想起贴敷时都已经是中伏或末伏了,这时贴敷还有效吗?理论上讲,三伏贴每伏的第一天上午贴敷是最佳时间,但不是错过了这个时间贴敷就没有效果了。这是因为,中药敷贴疗法本身就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不在三伏天期间也可以贴敷,什么时间都不晚,也会有临床治疗效果,故大家可放心贴敷。

哪些人不适合贴敷?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咳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因为敷贴中药均具有辛温大热之性,以上人群使用乃是热性病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原有病情。

贴敷应注意些什么?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贴敷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难以忍受,须及时取下敷贴,并用清水冲洗局部皮肤。

三伏贴能拿回家自己贴吗?

临床上有些日常工作繁忙的患者,希望把三伏贴拿回家自己贴,这种做法原则上是不建议的,敷贴疗效可能会受到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不能按时前往医院而自己在家贴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患者首先保证自己皮肤不是易过敏的皮肤;其次对中医的穴位取穴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自行准确取穴(最好是初伏第一次贴去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取穴定位贴敷,并做好标记,这样才能保证贴敷位置准确,疗效才能得到保障,之后就照标记,按照规定时间贴敷即可);但在家贴敷期间,出现皮肤反应尤其是严重的疼痛、水泡等,应及时就医。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伏贴”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只是起一个预防、减轻病痛的作用。

作者:李得民,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 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三伏贴,是指冬病夏治的一种外用药。多用于肺病类形三伏贴。也适应各种慢性病的穴位贴。

用于头伏,第二伏,第三伏当天使用。也可间隔使用,但必须在三伏天内时间里。应提前预约定购。

关节炎类症状适应于三伏天治疗,患者可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一般适应用于五岁以上人群,小儿 ,孕妇 ,皮肤过敏以及皮肤患者不适应。

在忌口方面可根据各人情况 ,自己注意即可。

建议这种外用药自己提前制作 ,要据情而定,息知药性与病理,制适应自用的外用中药(三伏贴)膏药。自治价很底适应百姓家庭。

想要丰富中药的各种要求可求助网络,自学中医,自医,想搜你想要求的。头条新闻适应搜索各种内容。



民间传承9


随着中医的热潮,三伏贴也变的大热,每年到贴三伏贴的时候各大医院、门诊都挤满了人,不管有病没病,大家都一股脑的去赶这个热闹,然而实际上三伏贴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它也有其适应症及禁忌症。

三伏贴的原理就即《内经》所说的“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治疗一些冬天的易发疾病,即肺系疾病,包括咳嗽、支气管炎、鼻炎、哮喘以及体虚感冒等。三伏贴内主要是中药成分,以白芥子、冰片、斑蝥等刺激性药物,再配合一些宣肺平喘化痰的药物如半夏、天南星等,再用酒、醋、姜汁等进行调和制成泥状物,再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具体成分及贴敷穴位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不同。严格意义上的三伏贴只针对肺系疾病,对其他的病症并无太大疗效,但是一些在三伏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脾胃贴,以及像我们全净通的排毒贴,对于其相应病症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伏贴有其禁忌人群,如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另外对于两岁以下的小孩,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发泡的贴敷。另外贴敷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