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水资源丰富吗?

小米体育


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 南北最大宽约116Km ,面积10108Km2。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平原地区高程400m 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 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 ,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 ,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

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 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 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 ,其中秦岭山区835.6mm, 台塬区708.5mm ,丘陵区700.1mm ,平原区637.5mm ,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 ,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 ,相差近一倍。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

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 八水绕长安" 的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除渭河、泾河及石川河是过境河以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由南向北经过洪积、冲击平原注入渭河,为渭河的

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社会情况

西安市总面积10108Km2,中心城区227Km2。辖"9区4县" 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另有"5园区1港2基地" 即高新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1.2.2经济发展

" 十一五" 期间,西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新区带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发展成效显著。 2009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数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45%,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647.28万人。西安市生产总值(GDP )2719.10亿元。

1.3 水资源概况

根据1980~2005年水文资料,西安市水资源总量23.47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 m3,相当于全国平均(2098 m3)水平的11.6%。水资源总量按地域分布;黄河流域22.56亿m3,其中,渭河南岸20.92亿m3,渭河北岸1.64亿m3;长江流域0.92亿m3。西安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9.73以 m3,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 m3,重复量10.57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7.50亿m3,占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的38%;地下水可利用量为9.07亿m3。

1.3.1 地表水资源

西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9.73亿m3,20%、50%、75%、95%频率的年径流量分别为26.63亿m3、18.00亿m3、12.75亿m3、8.02亿m3。河流除秦岭南部的湑水河、南洛河等属于长江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地表径流山区大于平原,由南向北递减。秦岭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年径流量占到全市总量的82%,平原、台塬区年径流量占全市总量的18%。西安市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径流量丰水年为枯水年的4~7倍,年径流量的50%~60%集中在每年汛期的7~10月,枯水期一般在冬春或春夏之间,径流量相当于全年的1/50,部分河流枯水年和干旱季节基本断流。

境内50余条较大河流出峪口以上大多水质良好,峪口以下污染逐渐加重,目前多数呈现Ⅵ类、Ⅴ类,甚至劣Ⅴ类水质。

1.3.2 地下水资源

西安市平原区松散岩类空隙水分布广泛。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将全市300m 深度以内含水岩组划分为潜水与承压水两大含水岩组。渭河南北冲洪积平原含水层分布广泛而连续,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为丰富,其中以渭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及秦岭山前洪积扇群含水层厚、颗粒组,富水性强,而黄土台塬和渭河高阶地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较少。西安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79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5.20以m3,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计算量1.67亿m3,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m3。地下水渭河以南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但局部已受到一定污染;渭河以北大部分区域矿化度高,水质较差。


杜甫鸡米花


你好,西安市水资源状况基本是这样,西安地裂缝多达11条,面临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达到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000立方米,而西安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立方米。这个数量仅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量1/3。全国人均占有量1/6。可以看出,西安市属严重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之一。西安市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4mm,最大降水量为903.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为312.2mm(1995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89倍;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从空间分布看,径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径流占地表径流总量的86.4%;平川和台塬阶地区仅占13.6%。

西安市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峻,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展,水质污染加剧了城市的缺水程度。 一方面西安市的企业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除火电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在90%以上外,其他工业均在40%左右,乡镇企业更低,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区偏高。

另一方面,关中灌溉历史悠久,灌区多为老灌区,工程年久失修,输水损失大,平均渠系利用系数不足0.7,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3左右。近些年来,加强了节水措施,灌溉用水定额有较大幅度降低,但在全国仍属较高水平。

节水意识薄弱,浪费严重。

居民:缴了钱的水随便用 2009年3月21日,在西安市东关南街一公用自来水用水点记者看到,有不少人在洗碗、挑水、洗菜。即使装水的盆满了,也没有人去关掉水龙头,任其向外溢水,流入下水道。一位洗菜的女士手里拿着一把葱,用大桶接满水后就开始清洗,因水太满,葱刚放进去,水就流出来了。

见此情景,提醒她们应节约用水。谁知,洗菜的女士头也没抬,说:“我们这里不缺水,这水龙头很少停水。况且这个公用水龙头的用水量是大家公摊,我缴了钱的。”

洗车行:生活用水洗车。据了解,西安目前有800多家洗车点,80%均采用耗水量很大的高压喷水枪直接用自来水喷洗汽车。洗车方法落后,自来水一次性使用后就排放,造成大量污染和浪费。

洗浴场:想洗多久就洗多久 西安的洗浴中心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而这个行业的水资源浪费更不可忽视。 走访了西安市一些洗浴场。大多数洗浴场老板告诉记者,洗浴用水都用自来水,洗浴方式是淋浴,洗浴时间不受限制。一浴场老板以为记者洗浴,在记者准备离开时,还大声说:“时间不限,你想洗多久就洗多久。”


装修大小事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的交汇。

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西安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但近代以来又曾经因为严重缺水而出名。

八水润长安之前西安的现状:河流污染,城市缺水严重,地下水超采,地表水利用率极低。

目前政府已做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浐灞两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2.昆明池(斗门水库)治理

3.护城河水系的改造

4.对周边泾渭河流域进行整治

政府已经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工程!!!


郭先森说


西安唐代以前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蓄积饶多。因而得有“天府”之誉。现在,西安境内主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市区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平方米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平方米的河流6条。除渭河、泾河、石川河外,都是发源于秦岭和骊山的境内河流。一、二级支流的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据资料统计,西安市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立方米。地表水资源19.7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7.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9.07立方米。西安市地表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丰水年为枯水年的4~7倍,枯水期径流量只相当于全年的1/50。部份河流枯水期和干旱季节基本断流。上游水质较好,下游水质污染加重,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另外,地下水的富水性亦因地岩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部份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西安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年水资源量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线,是全国最缺水地区之一。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增长,都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消耗。分析看,西安的水资源仍存在一定缺口,存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都是保障水资源持续应用的重要工作。(注:水资源的相关数据来之资料,因动态管理,具体数据会有出入。以实际即时数据为准。)


留馨镌香


西安是水资源很缺乏的城市。历史上虽然有八水绕长安之说,那个时候水源丰富,没有工业。解放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陕西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军工企业,大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份额。目前西安经济一家独大,大约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工业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所以才开展了多项引水工程,目前最大的引水工程是在建的引汉济渭工程。从目前看,西安的水荒,在若干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潜力股128608951


谢邀,目前西安水资源相当匮乏,整个关中地区已是如此。由于曾经无节制过度开发,和多次战乱,破坏了本来就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工业用水剧增,人口增加等等不利因素影响,昔日八水绕长安令人神往栖身福地,早已当然无存。听说引汉济渭(建设中)想还原当年胜景,虽是人工,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期待中。


酸酸的文气


西安是一个内地古都,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比也偏低。虽然,有“八水绕西安”(浐,灞,潏,滈,沣,涝,泾,渭),保证了京都的物流与繁荣,增强了京都的安全防卫,历史上也因水系发达风光灿烂过――产生过西安古都文明,丝绸之路起点文明,中华西部文明的摇篮等。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许多水系已没有当初的水量和功能,甚至是逐步退化淘汰了。当今西安推行的“五大引水工程,七块湿地建设工程,十大河系疏浚工程,以昆明湖为重点的二十八湖池清淤完善工程”等,就是为了进一步解决西安缺水严重的问题,生态不优的问题。


张庆东字恕鸣


谢谢邀请,西安的水资源相当丰富,有地下水资源,西安的灞桥河水流不断,灞桥也是关中八景的一个(灞桥垂柳迎风飘),十几年前的大型黑河饮水工程是从周至县黑河引入西安,更保证了西安的用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