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害怕领导?

大乐读天下


怕领导是中国的特色还是全球性的人性暂且不知,但是我能想到的是另一个类似的现象:学生怕老师。

学生怕老师么?多数学生是怕老师的,但是有少数学生是不怕的。这些不怕老师的学生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破罐子破摔的“差生”,另一种是分数高企的“好学生”,前者不怕老师我们都很理解,因为不在乎就不会怕了,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而分数高的好学生不怕老师自然是因为自己足够“优秀”,因为优秀,就不怕老师挑毛病,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好了,所以老师再要求也是有限的。

学生怕不怕老师是很容易理解的,同样的在职场中员工怕领导也是类似的原因,因为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所以怕领导斥责。因为自己没完成工作要求,怕领导处罚。很多私企采用绩效制度,也就是领导打分,而这个分数的高低就意味着自己拿到手的工资多少。想到自己的工作完成的不好,而分手高低都看领导的态度,难道这时候害怕领导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么。所以怕与不怕不在于是不是中国人,而在于你是否在乎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这超强的自信心。如果自己有着充分的把握不会被领导挑毛病,那么这时候怎么会害怕领导。职场中的领导与下属只是分工不同,虽然有上下级之分,但是如今社会工作自由,根本不用担心一时的领导会是一辈子的领导。

说到底,怕领导还是对自己不自信。


职场蛙


中国人为什么害怕领导?哈哈,外国人也一样怕领导。

在你的问题当中,你说车间主任要下来检查工作的时候,班长就会发信息,让大家注意。有人说是几千年的等级制度延续下来的。我认为中国的大领导有很多离理想的状态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差距。中国人对权威的那种迷恋和崇拜相当严重。所以在职场当中可以看到很多人是媚上欺下的现象特别明显,对待他的下属的时候颐气指使。我的朋友在一起,有时会听到吐槽,比如说她领导会直接把她的报告拍在桌子上,或者扔到脸上。坏脾气在每次出差回来和周一上午尤甚,所以他们都很害怕星期一的时候去汇报工作。后来我问朋友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答:我就想领导骂我是看得起我,当然心态也是很好啦。

领导需要用一种对下属对工作的批评形式的指导来彰显自己的权威,而这样的领导通常都是不是特别自信的。或者说修养的境界还不够高。因而会特别在意别人是否对他尊敬。人有的时候说起来是很贱。欺软怕硬,就是人的本性。

有一些领导,真的你和他拍桌子反而不会怎么样,他心里敬你是条汉子。当你卑躬屈膝。他享受着权威的同时,内心对你也会生出鄙视。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班长的提醒是希望大家能够在领导面前有良好的表现,大家好好表现,不被领导批评,也是一种形式上对他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体现出他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我是职场喵女王,用专业的能力和美丽的态度行走职场,关注我,助力职场,一路UPUP~~~~


职场喵女王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董事长跟总经理聊天,无意间透露自己明天要去集团下属某机械厂去检查。

总经理打电话给厂长:明天董事长要来视察,你做好准备,出了点差错你就等着在员工大会上挨批吧。

厂长一听卧槽,赶紧给手下各个部门经理打电话:明天董事长要来视察,你们做好准备,谁出了纰漏,年终奖就不要拿了。

生产经理汗都出来了,年终奖可得抵几个月工资呢,赶紧打电话给手下各个车间主任打电话:明天董事长要来视察,你们做好准备,谁出了纰漏,就准备降职降薪吧。

车间主任一听急了,赶紧给各个班组长开会:明天董事长要来视察,你们做好准备,谁出了纰漏就下去做操作工吧。

班组长心想老子混了这么多年还给领导塞了不少钱才当的班长,可不能因为这事儿搅黄了,于是给班组员工开会:明天董事长要来视察,你们做好准备,谁出了纰漏,就给我滚蛋。

最后操作工在工作的时候,那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是董事长过来视察感觉哪里不满意了,我的工作可就没有了。

你们看,董事长多厉害啊。

所以领导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影响一个人利益来影响一群人的利益分配方式,从而使得一大群人不得不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一个对企业一切了然于胸的总经理,并不会怕董事长去哪个角落巡逻,即使发现问题,也是边边角角的问题,改正就好。而一个疏于管理的总经理,知道董事长要去巡查,总害怕哪里出了问题,于是开始给下面的管理层施加压力,这就是出于不自信啊。

所以领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身有问题,心中有鬼,平时就不好好工作,领导出现的时候唯恐自己露出马脚。

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要你谨守心中这点清明,做工作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怕什么领导呢?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

无良HR


领导意味着什么?低维和全力!而中国几千年的 关本位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使人们无不是销尖脑袋想当领导。

封建社会,领导的全力是很大的,可以说是生杀予。下属如果对上司不敬,或者是有枉法之行,上司一道奏折参上一本,下属轻则丢官,重则丢命,所以下属对上司无不是战战兢兢、毕恭毕敬。如今社会,下属的前途依然是捏在领导的手中。领导说你行,你就加薪晋级,领导说你不行,你就靠边稍息了。人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帽子,能不怕领导吗?

中国人都想当关,说好听点叫追求进步,说不好听点就是“关迷”。关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毕竟帽子有限。当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千里马的时候,究竟是不是千里马,就得伯乐说了算了。伯乐是谁呢?就是领导!所以,人们都会拼命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秀,不想让领导看到消极和不利的东西。目的就是为了得了“伯乐”积极的评价。如此,提拔重用就会指日可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能不怕领导吗?

职场中还有一种怕领导,那就是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如题中的班长,他嘱咐员工要注意点,就是怕领导来现场的时候,哪个不长眼的员工会出现错误。对普通员工犯错,领导一般不会直接处理员工,但是事后肯定会批评车间主任,主任则会追究班长的责任。结果是,他人打个喷嚏,自己则感冒发烧。所以,基层管理者都怕领导来检查工作。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领导,在中国人眼里,是权力的代名词,一提到领导要大驾光临,肯定会有一阵子忙乱了,因为有谁不是对领导诚惶诚恐、敬畏三分的呢?


现今的中国人只有两种人不怕领导:一是三岁以下的幼童,因为他们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领导。四岁了,进了幼儿园,就开始慢慢怕起老师、校长来,怕领导也就从此开始了。另一种是植物人,因为他不知道怕,你要杀了他,他也不怕。有人说,乞丐和流浪者不怕领导,那是假的。古时的乞丐都有一定的组织,叫丐帮什么的,丐帮中等级森严是出了名的,如果哪个乞丐胆敢不听领导的话,不孝敬领导,那他必死于乱棍之下无疑。如今的乞丐和流浪者,也怕某位领导一时来了兴致,一声令下,将他们赶得东奔西窜,或是被送进收容所,失去往日的自由不说,遇到领导得不好的收容所,说不定隔三差五在里面还得受点苦头。总之,只要有领导在的地方,中国人没有不怕领导的。

中国人怕领导,表现多端,不一而足。一曰非但不敢和领导接近,更有甚者见了领导还要绕着走,有时猝不及防,与领导狭路相逢,也是硬着头皮打招呼。二曰见了领导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唯唯诺诺,敬若神明,看似敬,实则怕。三曰做事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生怕弄出什么差错,捅出什么漏子,让领导抓住把柄,猛穿小鞋,狠狠挨剋,到头来撞得个鼻青脸肿,吃不了兜着走。这真有点伴“君”如伴虎的味道,不过这个“君”应该理解为“您”,这个“您”呢,当然就是对想说爱您不容易的领导的尊称了。四曰想方设法套近乎,千方百计献谄媚,一门心思攀高枝。这种人对领导是既爱且恨又怕,当他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是如此,一旦得志,便猖狂起来,猖狂之际,得意之余,他在心里最常说的两句话便是“想不到,我也有今天呢!”和“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啊?”物极必反,这是怕领导怕到了极致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如此恶性循环,怕领导就未有已时,不知要有多少人在这一怪圈中苦苦挣扎!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怕领导呢?大的方面说,源于中国历代相袭的陈腐制度及在这种制度下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小的方面说,源于某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及在这种作风的淫威下渐次形成的小百姓的奴性与媚骨。

鲁迅先生总结中国的历史,说中国人不外乎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坟·灯下漫笔》)。他还说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华盖集·忽然想到》)。想想这些经典而又精辟的话,中国人怕领导,那是很自然的了。

怕老婆的人都把自己的老婆称之为“领导”,可见,中国人怕领导真是怕到家了。不过,这种怕领导倒是蛮可爱的,那不是怕,而是爱,只是不要过了头,否则,男人在外要受领导的气,在家要受妻子的气,那还怎么活啊?

面对和蔼可亲,关心群众的领导,本来就不可怕;面对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领导,根本就不用怕!堂堂正正、做人不搀假的中国人,站直了,别趴下,因为,站直了,才是个“人”啊!





品剧回甘


领导不可怕,领导也是人。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见到领导就会怕呢?这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思想里依然有种根深蒂固的奴性劣根存在。

国人的奴性劣根由来已久,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奴性传统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奴性产生发展和发扬光大的历史!到了社会主义新社会,原本应该销声匿迹,寿终正寝。然而事情往往不以人们通常的观念而转变。纵观当代,中国人的奴性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推陈出新,花样繁多了。譬如现在很多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单位,人民却进不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衙门。领导们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态,让群众难以接近。而挂着人民医院的牌子的地方,是人民最不愿去的地方,一进去口袋就被掏空,搞不好走着进去,抬着出来。

古代,百姓见了官老爷,第一个动作就是要下跪。而一级一级的官员见了比自己官衔大的也都如此,先下跪再说事。这种等级森严的官场制度,最终造就了各种奴性劣根。只要官爷一出场,必定脚下跪倒一大片。

自清朝被推翻后,末代皇帝溥仪经过劳动改造放出来后,新中国已经建立多年。可仍然让他感到尴尬的是,路上被人认出后竟然有人还下跪,向其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由此可见,国人的奴性早已深入骨髓,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多年了,奴性的劣根依然存在,并且根深蒂固。

建党近百年、建国近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可千年来的奴性劣根依然还存在。

这主要表现在很多人一旦见到领导,都会有种内心的畏惧感。为何会有这种心理,那就是因为怕领导批评,怕领导把饭碗给砸了,怕领导不满意,得不到提拔和重视。所以才会有这种怕领导的心理,究其原因还是奴性劣根存在。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一个个体。领导也是人,并不是神。所以,我们要突破奴性劣根的思想,做一个有自我尊严的人。


李明德


“中国人为什么害怕领导”?

第一,可以从这个角度思量。在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服务人员害怕遇到无事生非、动辄得咎的顾客,更怕顾客投诉,丢掉饭碗。领导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衣食父母,得不到领导的肯定自己的饭碗就会收到影响,饭碗是生活的基本,中国人需求安稳至极,没了饭碗,地动山摇,人怎能不诚惶诚恐?

第二,人都害怕犯错,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个理论运用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那么让人心安理得。老板看重的是结果,结果有问题,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就是错误的。老板不一定会听你的理由。所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出现失误的焦虑犹如一条紧绷的弦时时刻刻存在人的脑海当中,领导就是仲裁者,自然人会害怕领导。

第三,虽然当今社会不存在地位尊卑、统治阶级的问题,但是

“上下级”的观念深入人心,类似一种集体无意识,说得清楚明白一些,就是“懂规矩”——这种规矩也不一定是真的板上钉钉的规矩,但是它拥有它的说服力和制约力。这种规矩,表现在工作当中,就是应该尽量符合领导的意愿和要求,哪怕这种意愿和要求是与你的性情气质和为人处世不相符合的。你不得不做出妥协。

和领导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隔膜,照此想,中国人害怕领导也是情有可原,这种害怕也表现为“不愿面对”。


席越


我是朱英,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精神分析取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是一名精神分析的搬运工。我尝试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解读这个问题,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听后即焚。

领导是父性权威的象征,害怕领导,实际是如何对待父性权威的心理问题。

我们的意识层面会这么解释:因为领导是决定你收入和利益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会特殊对待他。然而,你也知道,工作和收入的好坏,还取决于其它许多的因素,例如自我努力程度,例如运气的成分,例如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但我们并不害怕自己或是运气或是同事,所以因为这个而害怕领导,有一点太意识层面。


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在想些什么呢?

权威恐惧

中国人和日本人,比其它国家,对领导的害怕都是有点明显的。。因为东方文化传承的忠孝礼义与等级制度,使得我们在集体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恐惧——权威恐惧。

你的工厂班长首先是害怕领导的,他把集体潜意识通过行为传递给了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认同了他,因为人人都有这样的集体潜意识,于是形成了领导一来检查就害怕的风气。

假设你从小并不处于家长制的成长氛围,就会不怎么认同班长的做法,于是在你的心里,就会减弱对领导的害怕感。

害怕惩罚

领导掌握奖惩大权。我们对领导的害怕,实际是对于他权力属性的害怕,换一个有权力的人,我们照样会感到害怕。因此,和领导本人没有关系,一切对事物的认知,都与自己有关。

这里需要小心地提出一个观点,即在生活里,害怕成功比害怕失败更加地普遍。因为,弗洛伊德指出,成功之后也会受到惩罚。因此,不仅仅是工厂里表现不佳的工人会害怕领导,甚至是表现非常出色的工人,也会害怕领导。这源于我们没有对自己进行功能升级,从而会情不自禁约束自己,离成功(领导)远一些。

担心犯错

为什么领导一来,就害怕被惩罚呢?当我们内心对自己的表现有担心的时候,会把担心投射出去,认为权威会识破自己的表现,此时就把对于自己的不自信转化成了对领导的害怕。因此,害怕领导其背后一个层次的动机,又与担心自己犯错有关系。我们说,你眼里看到的鬼,都是因为心里有鬼。

隐藏攻击

分析到最后,我们最原始、最根本的动机只有2个:性驱力和攻击驱力。性驱力决定的是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攻击驱力,在人际交往中普遍的存在,它是一种原始动机。你对于父亲是有超越他的动力的,对于领导,你自然也会希望超越他,甚至是取代他,此时,为了隐藏你对他的攻击,你需要表现出谦卑、害怕,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如何不害怕领导?

综上所述,害怕领导实际上与原生家庭中,你与父亲为代表的权威人物有关联,和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赋予的潜意识有关联,更与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有关联。

有几个办法,可以减弱对领导的害怕,从而使你和领导的关系显得更加从容与亲密。

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以至于深深认同自己是努力的;不以低人一等的姿态来掩饰自己希望超越领导的想法;允许自己成功或失败。


作者简介:
朱英,中德班(第八届)、中美班(第二届)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成员。从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擅长领域:人际关系及自我成长,情感困扰,情绪障碍。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害怕领导,其实是官本位思想在整个社会的泛滥现象。

我们有着两千年的官本位传统,从秦朝开始形成的、后来不断完善的都是官本位体制。皇帝是最大的官,官为邦本,民为官役。虽然进入现代社会,但是两千年沉积的官本位文化和思想观念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头脑中。

官本位的思想理论根源,是儒家道统。儒家道统的本体论是天命论。孔子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人对天是不能违反的,否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所以,孔子提出“畏天命”“知命”。而君主就是天的代表,是“奉天承运”来统治黎民百姓的。

儒家道统的认识论是先验论。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认为,君臣、父子的名分即等级特权是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黎民百姓是先天愚蠢的,所以要实行愚民政策。

儒家道统的历史观是天才论。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认为,君主帝王是“天降之才”,是上天赋予的,并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孔子的政治观是“克己复礼”。他所要复的“礼”就是《周礼》,亦称《周官》,是西周初年的典章制度,基本内容是官的级别、职能、待遇即贵族、官僚特权。

官本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渗透到方方面面,甚至很多与级别不相干的空间也打上了级别的烙印。

一些企事业单位甚至是高等院校,被定为省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等不同级单位,与此同时,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被分成行政级别不同的干部。

注重人际交往和人情关系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官本位意识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也有着重要表现,而且构成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

比如,迎来送往及言语称谓中的官本位意识。在迎来送往中,一些人对具有官员身份的人格外热情和尊重,而对普通群众则比较冷淡;有的人常以能与官员结亲攀友、与官员交往为荣耀;有的人动辄以老家能产生大官而倍感自豪,等等。人们对亲朋好友中的官员也往往称呼其官称,而不直呼其名。

再比如,亲戚朋友的聚会中官本位意识越来越浓,以致有些聚会的目的发生严重变异。在一些同学、老乡、战友的聚会中,常常演绎着官本位思维,比如聚会中的座位排序、致辞顺序、敬酒顺序等等都要充分考虑与会者有无官职、官职大小、任职部门重要程度等因素,从而使整个聚会弥漫着功利色彩。更有个别官迷心窍的人,往往把这些聚会等当做接近领导、寻靠山、拉关系的载体,苦心筹划,精心运作,务求使自己有所收获。

从这些表现来看,就不难理解害怕领导这种现象的根源所在。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麻辣一加一


1

你这种状态要改一改了。”我曾听一个大学老师告诫他指导毕业论文的一个学生说,“等你工作了,还是这种状态,一旦单位领导对你形成偏见,起码你五年不得翻身!”

事情是因为这个学生做事很不上心,论文一拖再拖,答应的事情兑不了现,还经常手机不开、短信不复,玩失联。老师心烦不已,却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用这张方式来“恐吓”他。

恐吓效果如何我不知道,但老师说的话,我完全赞同。

学生在学校不把老师当回事,老师大为不满,却也“岂奈他何”?拿学生没办法,说明虽然口号里喊“尊师”,尊师也不过是一种提倡和愿景,可尊也可不尊,全凭自觉自愿。可是你若不尊领导,不把领导当回事,苦果马上“有你好吃”!

学生不把老师当回事,说明老师能捏住学生“小尾巴”的地方不多,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九条尾巴”都被领导们紧紧揪住,不怕不行啊!大学也就四年,而单位可能是终身的,领导看你不顺眼,麻烦了,干几年痛苦几年,“小鞋逼脚”啊!

所以,怕领导,主要是怕领导揪小尾巴,穿小鞋,不给你机会(各种机会)。

2

中国人特别害怕——准确地说,应该是敬畏领导。

畏而且敬。

而“领导”又可以用一句“当官的”来代替,“怕当官的”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心态,此心态的另一面,就是人人都“想当官”,或以当官为荣——说白了,就是怕久了,也希望被人怕,当了领导,活得得意而自在。

有意思的是,国人对领导,当面总是怕而且敬,背后却往往骂且蔑视之;对于领导,持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态,“变脸”极速。

3

总有人真不怕领导。

不怕领导时怎么办?那只有“横”的办法,无非是:“老子不干了!”或“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可不干了,走了,换个地方,还是有“领导”。

你横可以,横到位了,领导也怕(领导也是人啊,哈哈)。可是你在单位就只能永远作为一个“横的存在”,没人敢招惹你,你也永远被边缘化。

横的人,必须心态要极好,否则横着横着,也就软蔫了。独孤求败啊!

4

“怕领导”乃至于“敬畏领导”,是一种很庸俗(“庸俗”的另一解,就是大众化的习俗)的心态,它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体制文化造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层级分明的科层化的体制社会。对笼罩全社会的体制来说,首先,是限制进入,自唐宋以来,士农工商“四民”中,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入仕,成为体制中人;其次,王朝体制内实行严格的尊卑等差,体制层级十分繁复,多达九品十八级(从正一品到最低的从九品),级别越低,上面的领导(上司)越多。在体制内,一个上级管着许多下级,下级再往下管着更多的下级,这种体制过去有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如臂使指”。

上级对下级负有管理、考察、监督等职权,而下级几乎没有质疑或制约上级的权利和能力。这种体制是“唯上”的,是“惟上是从”的,即下级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级。得罪了上司,他一发官威,马上批斗你,参劾你,甚至直接夺你的职。你怕不怕?

这是中国特有的体制文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单位文化,但凡在体制内生存,就得服从体制规则。你不服,你质疑,你不巴结着上司,你就无法在体制内生存,会很快被淘汰出去。

“体制中人”是既得利益者,在古代主要包括贵族和各级官僚,他们是“肉食者”“劳心者”,是管着小民的“牧羊人”和大老爷。小民百姓见到官,自然是怕得要死的。在古代,但凡是个官。都是领导,见面赶紧磕头,大声喊老爷,生怕被老爷发牌抓来打板子!

也就是说,在体制社会,一切权力总是集中在上,由上往下释放和分配,你不怕领导,领导有各种东西给你(如小鞋),而更多的是不给你(加薪升职等)。

体制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所有中国人身上,久之背也弯了,精神也扭曲了,伸不直了,一听到“领导来了”,心里就紧张。这种心理病,不是一朝形成的,也不是自我修炼能够克服的。(皇帝不称朕答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