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爲乾隆兒子的嘉慶爲何卻要殺和珅呢?

歡迎讀者邊聽這首歌,邊看本文。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大清王朝89歲的太上皇乾隆駕崩,顒琰(也叫永琰),即嘉慶皇帝正式掌握大權。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初掌大權就逼殺和珅的嘉慶皇帝

次日上午,嘉慶皇帝特意降旨,令暫時解除所有職務的和珅與福長安在靈堂為乾隆連續守靈七天,其間不能外出,以示忠心。

在當時,能為先帝守靈,是臣子莫大的榮耀,所以和珅初始也就沒有太過在意皇帝此旨的意圖。

然而,半天后,形勢就急轉直下,正月初四下午,嘉慶皇帝下達諭旨,聲稱乾隆晚年爆發的白蓮教農民起義,朝廷之所以久平不定,就在於朝中有奸臣當道,與平叛大軍的武官一起剋扣軍餉欺君罔上,這樣,毫無軍餉的士兵哪還有戰鬥力平叛?

太上皇剛死,新皇帝此舉可謂耐人尋味。

初五,聞出味兒來的給事中王念孫率先上奏彈劾和珅貪贓枉法,大學士劉墉見之緊隨其後,他彈劾和珅貪汙受賄、驕橫跋扈、房車逾制。

嘉慶皇帝閱畢,立刻嘉獎王劉兩人,聲稱他們忠心為國,堪稱國家棟梁。

文武百官一看,立刻明白了政治風向。

於是,以御史廣興、給事中廣泰為首的言官們,以吳省蘭、吳省欽為首的和珅親信們,都趕緊上疏彈劾和珅,與和珅劃清界限,就這樣,文武百官意欲扳倒和珅的大潮立刻席捲整個朝堂。

正月初八,嘉慶帝下旨,批判和珅壟斷軍機處,隱瞞地方奏報,欺瞞皇帝欺壓下臣,同時他宣佈文武百官上奏可直達皇帝,不必再經過軍機處,如有專人彙報緊急軍情,可徑直接受皇帝召見,不必經軍機處處置。如此一來,嘉慶將和珅壟斷的軍政大權收回到自己手中。

此後,嘉慶下令撤掉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權,並指示刑部將和珅、福長安逮捕。

同時,嘉慶下旨,命令儀郡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大學士劉墉等人聯合徹查和珅罪行,並把查出的事實公佈給各省總督、巡撫,共同議罪。定親王綿恩,則負責查抄和珅、福長安府邸。

至此,乾隆死了還不到一週,嘉慶帝就迅雷不及掩耳地將父皇寵臣繩之以法,真是雷厲風行。

和珅被抓進監獄後,嘉慶命令劉墉、王傑聯合審判和珅,由於兩人向來嫉惡如仇,所以和珅罪行很快審明。

正月十一日,嘉慶帝向朝野公佈和珅二十大罪狀,並要求中央及地方高官對和珅議罪。

得聞聖旨,掌管京畿要地的直隸總督胡季堂率先將搜查的和珅罪狀呈給皇帝,這些罪狀包括:和珅稱墓為陵(逾制)、縱容家僕草菅人命(犯罪)、大肆霸佔良田、違法經營當鋪銀號,最後,胡季堂奏請將和珅凌遲處死。

各省督撫聽說後,都上疏支持胡季堂提議,建議皇帝將和珅凌遲處死。

正月十八日,經過慎重縝密的商議後,嘉慶帝宣佈判決:賜和珅一條白綾,命其自裁;判福長安斬監候,秋後問斬。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被殺時能慷慨賦詩從容赴死的貪官和珅

身陷囹圄的和珅獲知判決後,從容賦詩一首: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遠紅塵。

他年應泛龍門合,認取香菸是後身。

最後,他懷著對榮華富貴的無限嚮往和無窮悔恨,心情矛盾地自縊而死。至此,在大清官場上活躍了24年的和珅,終於死於非命,這,距離乾隆之死,才不過半個月。

試問,嘉慶為什麼要處死和珅呢?本人認為,主要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乾隆禪位成為太上皇后,和珅曾仗著太上皇之威勢欺壓過嘉慶皇帝,嘉慶對和珅懷有舊恨新仇,所以必欲殺之而後快。

嘉慶帝對和珅懷有舊恨新仇。

舊恨:公元1795年九月一日,乾隆皇帝向朝廷重臣們宣佈,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並打算於明年初禪位給太子。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在位六十年即禪位給兒子嘉慶的乾隆帝

老謀深算的和珅見大局已定,便別有用心地到永琰府中獻玉,此舉有兩層迥然不同的深意:

一,如果乾隆皇帝知道了和珅送禮於永琰,那麼永琰的儲位就岌岌可危,甚至有被廢掉之可能,如果永琰真被廢掉,那既能巧妙斡旋逃脫罪責、又能繼續獨攬大權的和珅就間接得逞了。

鑑於康熙晚年諸皇子結交大臣,繼而黨同伐異謀奪儲位,最終同室操戈兄弟相殘的慘痛教訓,乾隆皇帝曾嚴禁大臣與皇子們私下結交: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禮部郎中秦雄褒私下給皇長孫綿德送禮,乾隆得知後,下令革除了綿德的王爵,並罰他去守泰陵;

同年七月,一名山西小官向四阿哥通風報信,乾隆得知後,將那名小官凌遲處死,至於四阿哥,則於數月後憂懼至死……

這樣看來,在官員給皇子送禮,若被皇帝偵知便兩敗俱傷的背景下,和珅仍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給永琰送貴重之玉,其包藏禍心陷害永琰之意就可謂不言自明瞭,畢竟,在聰慧的永琰看來,和珅不像是來送禮的,倒像是來送禍水的,所以永琰對和珅初懷恨意。

二,如果乾隆不知道和珅送禮於永琰,那麼永琰儲位穩固的同時,和珅也就成為第一個向永琰祝賀並送禮擁戴的功臣。所以和珅自然會想當然地認為,等到乾隆退位甚至駕崩,那麼,憑藉著昔日的祝賀擁戴之舉,他就仍能在新皇帝永琰處獲得一席之地,甚至更受重用。

不過,出乎和珅意料的是,永琰不是乾隆,他不喜歡臣子們向他送禮。

永琰知道,正是因為父皇乾隆經常接受臣子們的進貢、送禮和上交議罪銀,大清王朝才會上行下效地向官吏互相送禮賄賂、爭相貪贓枉法、最終官逼民反的這一不歸路上持續墮落,若繼續縱容此風氣,那長此以往,大清朝必將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國不國矣。

所以,永琰極為討厭和珅送玉給自己,可是,不接受此禮會駁了和珅的面子,到時他再在乾隆面前長久地說些詆譭自己的話,那自己的儲位也會不穩甚至不保,因此,永琰只得忍著厭惡心接受了和珅的送禮和擁戴。

然而,在永琰繼承皇位後,他與和珅舊恨未消,又添新仇。

新仇一: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正式將皇位禪讓給皇十五子永琰,於是乾隆成為太上皇,由永琰改名為顒琰的嘉慶,則正式成為清朝的新一任皇帝。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讓嘉慶帝掌握了實權,那麼新皇帝肯定會重用自己的老師朱珪、王傑、劉墉等親信,而把太上皇的親信擱置一邊。到那時,身為乾隆親信的和珅,輕則退位讓賢告老還鄉,重則身陷囹圄身家不保,其前途命運,足以令和珅憂心忡忡。

於是,貪戀權勢的和珅為了繼續掌握大權聚斂財富,便刻意唆使年老的乾隆繼續把持軍國大權,敏感的乾隆為了避免過上退位後被皇帝架空、被天下臣民遺忘的悲催生活,就採納了和珅的建議。

本來,永琰是希望自己繼承皇位後,能夠大權在握、勵精圖治地治理國家、振興家國的,可是,在和珅的唆使下,太上皇的戀權不退便如緊箍咒般束縛住了他力挽狂瀾的雄心壯志。

就這樣,剛走出皇帝對太子之猜忌防範的永琰,在繼承皇位後,又無奈地進入太上皇對皇帝的架空束縛中,這,令顒琰對父親敢怒不敢言,令顒琰對和珅切齒痛恨。

當然,這還不是最令嘉慶惱恨的。

新仇二:嘉慶登基後,和珅為防範嘉慶暗算自己,遂向乾隆建議,將時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心腹吳省蘭安插在了嘉慶身邊,名為幫助皇上整理詩文稿件,實則為了監視嘉慶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好防患於未然。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和珅的鹹安宮官學老師吳省蘭

這令嘉慶在被太上皇架空的同時,又被臣子監視,自然內心苦悶。

新仇三:於是,嘉慶秘密聯絡時任兩廣總督的老師朱珪,朱珪便特意將乾隆的詩整理成冊並做了歌功頌德般的註釋和評論,果不其然,乾隆讀後頗覺歡喜,便將朱珪調回朝中想要重用。

嘉慶聞之,欣喜異常,便作詩一首以示慶賀。

然而,和珅將吳省蘭探得的此詩奏給乾隆,並彈劾嘉慶交結外臣意圖不軌,乾隆得知後勃然大怒,將嘉慶叫來嚴辭訓斥了一頓,並將朱珪貶為安徽巡撫,且嚴令其永為外任。

嘉慶一見好事泡湯,對和珅的痛恨和疑懼更加深重。

新仇四:嘉慶二年(1797年)二月,能為嘉慶紓解憋屈心情的皇后喜塔臘氏病逝,一想到再無人可以訴說委屈紓解心情,嘉慶不禁悲痛欲絕。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皇后喜塔臘氏

可是,和珅卻趁機向忌諱死人的太上皇建議皇后喪事應一切從簡,這讓乾隆頗覺舒心,同時這讓無法做主的嘉慶頗覺窩心。

皇后喪事不久,和珅又向太上皇建議可以令皇帝再立新皇后沖沖喜,願逢喜事的乾隆自然應允,本來,嘉慶還沒結束對妻子的緬懷,可是為了保住皇位,他不得不被迫再立新皇后,同時如傀儡般被和珅慫恿的父親如此擺佈,他深覺悲喜交加難以忍受,而且,他對和珅更加深惡痛絕。

新仇五:嘉慶二年八月,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病逝,和珅接替其位後,便壟斷軍機處:他將記錄好消息的奏報呈給乾隆,而記錄不好消息的奏報,和珅則擅自押下不予奏報。

嘉慶為了防止言路不通,便特意到軍機處查看奏摺,並下旨給諸位軍機大臣們,要他們盡忠為國。

和珅聽說後,便立刻向乾隆告狀,聲稱嘉慶私自到軍機處查看奏摺、隨意下旨,意圖架空太上皇。

乾隆聞之,將嘉慶叫來訓斥了一頓,嘉慶有口難辯,只好忍氣吞聲地繼續痛恨著和珅。

不久,為了在軍中樹立威望,在軍機大臣董誥的建議下,嘉慶下旨:要在冬季檢閱京師軍隊。

和珅得知後,再次到乾隆處,指責嘉慶籠絡軍隊意圖不軌。

乾隆見嘉慶又不與自己商量就隨意下旨檢閱軍隊,便又把嘉慶叫來訓斥了一頓,並將嘉慶的旨意作廢。

至此,舊恨新仇積累起來,嘉慶已對和珅痛恨至極,必欲殺之而後快!只不過,乾隆仍在,嘉慶缺少合適的時機罷了。

其二,乾隆駕崩時,和珅身兼首席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兩職,掌控著軍機處和京師的九門兵營,其私人府中還有一千精兵,其親信門生遍佈全國各省,此外,在皇宮內外,和珅還有大量眼線,這是隨時可以謀反的情況,所以,為了防止楊堅篡北周、趙匡胤篡後周之事重演,嘉慶必須得迅速滅掉和珅。

和珅之死,絕不是偶然。

為什麼呢?請諸君細看:

秦王賜白起自裁,趙王戕害李牧,秦二世毒殺蒙恬、刑殺李斯,漢景帝逼周亞夫自絕,吳帝孫權逼死陸遜,宋文帝誅殺檀道濟,北齊高緯伏殺斛律光、毒殺高長恭,唐太宗誅殺張亮、李君羨,宋高宗暗害岳飛,明英宗誅殺于謙,嘉靖帝誅殺夏言,崇禎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雍正帝滅殺年羹堯……

自古以來,那些被君王誅殺的大臣,有很多都不一定懷有謀反之心,但是,他們有謀反之能力、有謀反之可能,所以君王為了防患於未然,只好對他認為能謀反且可能謀反的臣子們痛下殺手。

畢竟,只有死人才絕對不會謀反!

而一旦臣子謀反成功,那君王及其家族,就鮮有獲得善終者。請諸君再看:

劉裕篡晉,則皇室司馬家族全滅;

蕭道成篡宋,則皇室劉姓家族全滅;

高洋篡魏,則拓跋皇室全滅;

楊堅篡北周,則宇文皇室全滅……

與上述君王和臣子們處境類似,和珅既是首席軍機大臣,又是九門提督,可謂總攬軍政大權,最關鍵的是,和珅不是嘉慶帝親信,一個不是親信的人總攬軍政大權,一個隨時能謀反且可能謀反的大臣常伴在側,就彷彿在嘉慶的頭上時刻懸著一把隨時可能落下的刀,這讓嘉慶寢食難安:

如果和珅篡大清,那麼愛新覺羅皇室會怎麼樣呢?

所以,嘉慶為了防止和珅造反或死灰復燃,遂只好效仿古代諸君王,在和珅無權無勢的守靈之機,對其痛下殺手。

其三,嘉慶欲迅速平定白蓮教起義,可是,在和珅控制下,清朝腐敗低效的軍事體系和貪腐橫行的官場秩序,已迫使軍隊對平亂束手無策。所以嘉慶需要殺人立威地重振軍方、需要殺雞儆猴地整頓官場,而和珅,正好首當其衝。

嘉慶元年正月初七,湖北、四川、陝西、河南、甘肅等地區相繼爆發白蓮教農民大起義。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嘉慶初年爆發的白蓮教起義

面對如此聲勢浩大的百姓造反,乾隆花費七千萬兩白銀,派二十多位高級將領率十餘萬軍隊去平亂,可是經過三年的艱苦作戰後,雖然清廷付出了四百多位下級軍官及數萬兵士戰死的慘痛代價,但是,清軍仍沒能將起義鎮壓下去。相反,屢被鎮壓的白蓮教起義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看到清軍鎮壓起義如同抱薪救火,八十多歲的乾隆既糊塗如蟲又憂心忡忡,養尊處優、包庇和珅的他自然無法明白農民起義的原因及清軍作戰不利的問題所在。

然而,崇尚節儉、年富力強的嘉慶卻能洞察起義原因和鎮壓失敗的問題所在。

白蓮教起義的原因在於,官逼民反。

在議罪銀製度下,貪官汙吏既能橫行法外,又能交銀贖罪,所以他們搜刮百姓更加變本加厲、更加有恃無恐、更加喪心病狂、更加敲骨吸髓,這導致四川、河南、湖北、陝西、甘肅五省的大部分百姓被官吏剝削得活不下去,他們只能被迫逃離家鄉,到多省交界處的深山老林中開荒度日,與此同時,這給善於蠱惑人心的白蓮教以可乘之機,百姓們為求過上好日子,便紛紛皈依白蓮教。

等到乾隆與嘉慶進行權力交接、地方大員們對兩位上司無所適從的良機到來時,白蓮教教眾便慫恿受苦受難已久的萬千百姓跟隨他們一起造反。

至於清軍鎮壓失敗的問題,則在於貪汙腐敗。

農民軍起義,對於底層將士們來說,不是建功立業的機遇,亦不是光宗耀祖的良機,相反,這次起義,是高層軍官剋扣下層將士軍餉、軍糧的良機,是以和珅為首的貪官汙吏謊報軍情冒功領賞的絕佳機會。例如,赴陝作戰的河南籍清軍,因為一個半月都不發軍糧,便飢餓無力地全部逃回河南;再如,最高統帥勒保,不以平叛為要務,而以飲酒作樂、唱戲聽曲為己任;再如,湖北巡撫剋扣軍糧,導致湖北軍兵靠搶劫勒索百姓為常例;再如,管理後勤的石作瑞,三年間貪汙軍餉五十餘萬兩白銀……

一葉可知秋,見微可知著:在河南、湖北這些離京師較近的地區,高級軍官都敢剋扣軍餉貪汙軍費,多數士兵都敢臨陣脫逃、打家劫舍,那陝西、甘肅、四川等離京師較遠的地區,這些問題豈不更加嚴重!

試問,餓著肚子的士兵如何能打勝仗?

再問,養尊處優、翫忽職守的統帥,又如何能旗開得勝?

再問,貪汙軍糧、剋扣軍餉的高級軍官和後勤官員,又如何能確保將士們吃飽穿暖地打勝仗?

那麼最後問,這些官場軍方的蠹蟲為什麼能靠“平叛”貪汙腐敗達三年之久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三年間,和珅一直在收受他們的“孝敬”和賄賂,所以他們也就受到了和珅的長期保護和縱容。

所以白蓮教起義,是和珅為首的貪官汙吏們無底線撈錢的聚寶盆,是高級軍官剋扣軍資以賄賂和珅的無底洞,是清朝腐敗政治和低效軍事體系下官逼民反的必然結果,是受剝削受壓迫之各省流民的反抗總爆發。

總之,嘉慶將白蓮教起義的原因瞭解得極為清楚,對清軍鎮壓失利的問題所在也琢磨得很透徹,歸根結底,一切的罪魁禍首,都在和珅。

因此,

只有殺了和珅,嘉慶才能震懾軍方樹立軍威,繼而如臂使指一呼百應地整頓軍方,確保將士們吃飽穿暖百戰百勝;

只有殺了和珅,嘉慶才能威懾官場樹立君威,繼而殺雞儆猴以儆效尤地懲貪黜惡整頓官場,確保官員們愛惜百姓體貼民力;

只有殺了和珅,嘉慶才有可能還吏治以清明,還百姓以安寧,才有可能消除叛軍的民心優勢和壯大基礎,繼而釜底抽薪地撲滅白蓮教的起義業火。

其四,和珅家財萬貫富可敵國,查抄其家,可以緩解國家的財政危機,有助於嘉慶財大氣粗地富國強兵、鎮壓白蓮教起義;誅殺其身,可以解除國家的政治危機,有助於嘉慶震懾朝野百官刷新吏治。

嘉慶繼位後的前三年間,為了鎮壓白蓮教起義,清廷已花費白銀七千餘萬兩。

可是,由於貪官汙吏們的剋扣軍餉中飽私囊,導致飢餓無力的清軍屢戰屢敗,而白蓮教起義的聲勢卻有愈來愈旺盛之勢,這令嘉慶憂心忡忡卻無可奈何。

終於,在乾隆一死,嘉慶當國後,一見國庫空虛國難猶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皇帝,便開始籌謀著該如何合法地充實國庫擺脫財政危機,繼而財大氣粗地富國強兵鎮壓白蓮教起義。

而乾隆為什麼不殺和珅一文中,本人已提到,和珅有著卓越的理財賺錢能力和無孔不入的貪汙受賄手腕,憑藉其理財能力和貪汙技巧,和珅聚斂了大批的財富。

同時前文已提到,嘉慶對和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他親政後為報仇雪恨而抓捕審判和珅時,自然也就對後者的財產心生覬覦。

據查抄和珅財產的官員統計:

和珅家內銀兩和衣物等價值超過一千萬兩;

夾牆內藏有黃金二萬六千餘兩;

私庫內藏有黃金六千多兩;

地窖內藏有白銀兩百多萬兩;

房產商鋪方面,在京城、通州、薊州等地,和珅有數家當鋪、錢店,其資產估計有十多萬兩白銀;而收租房屋有一千零一間半,收租田產有一千二百六十六頃三十五畝四分四釐,合如今的十二萬多畝。

最終,和珅以上這些富可敵國的財產,被抄後,全部充公。

和珅是乾隆的親信重臣,可身為乾隆兒子的嘉慶為何卻要殺和珅呢?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至此,嘉慶誅殺和珅查抄其財產,意圖就很明顯了,此舉既是為了以貪汙腐敗罪將和珅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同時震懾朝野百官刷新吏治,又是為了收繳和珅財產用於富國強兵,同時鎮壓白蓮教起義。

綜上所述,嘉慶為什麼要殺和珅呢?

其一,乾隆禪位成為太上皇后,和珅曾仗著太上皇之威勢欺壓過嘉慶皇帝,嘉慶對和珅懷有舊恨新仇,所以必欲殺之而後快;

其二,乾隆駕崩時,和珅身兼首席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兩職,掌控著軍機處和京師的九門兵營,其私人府中還有一千精兵,其親信門生遍佈全國各省,此外,在皇宮內外,和珅還有大量眼線,這是隨時可以謀反的情況,所以,為了防止楊堅篡北周、趙匡胤篡後周之事重演,嘉慶必須得迅速滅掉和珅;

其三,嘉慶欲迅速平定白蓮教起義,可是,在和珅控制下,清朝腐敗低效的軍事體系和貪腐橫行的官場秩序,已迫使軍隊對平亂束手無策。所以嘉慶需要殺人立威地重振軍方、需要殺雞儆猴地整頓官場,而和珅,正好首當其衝;

其四,和珅家財萬貫富可敵國,查抄其家,可以緩解國家的財政危機,有助於嘉慶財大氣粗地富國強兵、鎮壓白蓮教起義;誅殺其身,可以解除國家的政治危機,有助於嘉慶震懾朝野百官刷新吏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