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驅和後驅有什麼不一樣嗎?

成是車


這兩天翻看網友留言,看到有朋友對皇冠和銳志的退市長吁短嘆,再加上豐田86已經停止進口,這樣一來今後國內市場幾乎將再也看不到豐田的後驅車了。確實在大多數人看來,後驅車往往和“操控”、“豪華”這些詞聯繫在一起,前驅車則變成了買菜車的代名詞。

前驅車的印象

後驅車的印象

前驅車與生俱來的優勢

從原理上講,後驅車看起來要更加合理,在這種佈局下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驅動,大家各司其責。而前驅車,前輪既要負責驅動車輛還要擔負轉向的職責,這無疑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那為何現在前驅車依然是主流呢,甚至連寶馬這樣將駕駛樂趣作為圖騰的廠商,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去開發UKL平臺,用於生產前驅車型。

採用橫置前驅佈局的寶馬2系旅行版

前驅車當然有它的優勢了,首當其衝的是空間。我們現今所說的前驅車,大多數都是橫置前驅的佈局。這種佈局,不需要傳動軸將動力導向後輪,如果優化的好後排中央可以做到全平,比如豐田卡羅拉的第二排就非常的平坦。倘若後排坐滿3人,大多數橫置前驅佈局的車型對中間的乘客要更加友善。

前驅的卡羅拉第二排地板幾乎全平

後驅的ATS-L中間乘坐起來就比較痛苦了

此外橫置前驅的車型,由於發動機和變速箱都佈置在前軸附近,發動機艙的佈置更為緊湊,從而可以讓車內空間大幅延展。反觀縱置後驅車型,大多數變速箱都會侵佔到駕駛艙的空間,甚至有些V12的車型,比如法拉利FF,最後兩個汽缸都快伸入駕駛艙內了。所以那些以空間見長的MPV車型,幾乎都是橫置前驅的。

很難想象法拉利FF的V12發動機橫著放是怎樣的效果

可能還有朋友會好奇縱置前驅這種佈局,它有什麼優勢呢。在我看來目前的縱置前驅車型並不能算真正的前驅車,像奧迪 A4L 40TFSI它所在的MLB平臺實際上是為四驅所設計,其前驅車型僅僅是去除Quattro系統的簡化版而已。斯巴魯的縱置前驅車也是同樣的道理。

前驅版車型只是去掉了傳動軸而已

成本則是前驅車的另一大優勢,雖然前面說前置後驅的佈局相對合理,在前驅車誕生之初的確是這種情況,那時前置前驅還算個新興技術,成本也不比後驅車低。但時至今日前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同時由於少了傳動軸等相關部件,所以成本要低於同等的後驅車型。

看到這你可能會發現了一個矛盾,既然橫置前驅空間更大、成本更低,那為什麼很多豪華品牌依然是後驅的佈局呢。這就關乎到車系佈局和橫置前驅的劣勢了,它最大的劣勢就是車身寬度限制了發動機的尺寸,如果要把一臺V8或V12的引擎橫著放在機艙裡,那這車得要多寬啊。在我印象中好像就上一代的沃爾沃XC90是橫置V8的佈局,而且當時XC90所搭載雅馬哈發動機體積還算是小巧的。

上一代XC90的橫置V8發動機

對於豪華品牌來說,一個車系必須要考慮搭載大排量多缸發動機。就拿奔馳C級來說,雖說C200、C260、C300這些四缸車採用橫置前驅佈局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也能得到空間大、成本低的好處,但別忘了奔馳C級中還有C 43、C63這樣搭載6缸和8缸發動機的選手。如果給這些AMG車型單開一個平臺,成本反而會提升,這是不現實的。所有即使是奔馳C200,它依然是縱置後驅的佈局。

C63 AMG所搭載的M177發動機

既然提到了AMG,接下來就說說操控性吧。首先要把操控和樂趣分開,操控性指的是車輛的極限駕駛性能,簡單說就是賽道圈速。操控方面,由於前驅動軸左右不等長,導致左右輪扭矩分配不均衡。當全油門加速時,方向會向一側跑偏,這種現象也叫做“扭矩轉向”。所以對於橫置前驅的佈局的車型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扭矩轉向的問題。

現今很多車型,比如沃爾沃V40、本田歌詩圖,它們的工程師將較長的那段半軸分為兩段,也就是說在中間增加一個傳動軸,這樣可以讓兩段半軸等長,從而減輕扭矩轉向的出現。此外還有些車型會通過扭矩矢量控制系統來調配左右半軸的扭矩輸出,目的也是讓扭矩更加均衡地傳遞到左右車輪之上。但這些方法作用也是有限的,目前超過300匹馬力橫置發動機的車型,大多會加裝四驅系統,用來減輕前輪的壓力、平衡扭矩的輸出。

可以看到橫置前驅車左右半軸不等長

當然對於馬力相對較小的車型來說橫置前驅還是有優勢的,畢竟結構簡單,重量也較輕。比如說曾今FIA Class2組別的比賽,阿爾法羅密歐155、標緻405、本田雅閣這些前驅車成績,要比後驅的寶馬320更加優秀。但也有失敗的案例,比如前兩年日產研發了一款前驅賽車用以參加勒芒LMP1組別的比賽,但其單圈成績要比同組的保時捷和奧迪慢20秒左右。駕駛這款賽車的車手齊爾頓曾說:“在直道上,GT賽車也可以把你超過。當你到彎道時,他們要麼直接超過你,要麼逼著你通過最後的髮夾彎,因為沒有扭矩。這是我經歷過的最難駕駛的賽車,甚至不能把它稱為賽車。”

日產 GT-R LM Nismo賽車

這兩個例子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前驅車匹配相對小馬力的發動機是比較合適的,大馬力發動機對於前驅車來說依舊很難調校,技術上也沒有後驅和四驅那樣成熟。

最後談談樂趣,很多人會把駕駛樂趣和後驅直接劃等號。駕駛樂趣這東西還是和底盤調校關係更為緊密一些。比如開頭提到的銳志和皇冠,這兩款車都是更偏向商務和家用的,舒適性和行駛品質那是沒得說,但似乎和駕駛樂趣並不沾邊。甚至像雷克薩斯RC-F這樣的性能車,它的調校也是中性偏轉向不足的,車尾異常的安穩,激烈駕駛很難得到所謂的駕駛樂趣。反而MINI JCW、雷諾梅甘娜RS這類前驅小鋼炮卻能給你樂趣十足的駕駛體驗。

樂趣十足的MINI JCW

寫在最後

其實前驅和後驅僅是傳動佈局的差異而已,每種佈局都有它先天的優勢,關於舒適性、操控性、駕駛樂趣需要具體車型具體分析。同樣的道理,類似“麥弗遜懸架好還是多連桿懸架好”,“CVT變速箱好還是AT變速箱好”這樣的問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體驗,所以買車前多去試乘試駕,別以表面的區別來斷定優劣。

RS


買車大師


我們通常所說的汽車前驅和後驅,指的是驅動輪的位置。

前驅——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

後驅——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

前驅車的優點:由於發動機前置,動力經變速箱、差速器後直接由半軸傳遞給左右前輪。這就使得後排的空間更大,乘坐舒適性更好。同時,加工成本和維護費用較低。

前驅車的缺點:由於重心靠前,緊急制動時“點頭”頓挫明顯;驅動力稍差。

後驅車的優點:後輪驅動,驅動力突出;整車重心分佈均勻,行駛和制動更加平穩。

後驅車的缺點:傳動軸和差速器影響整車空間佈局,後排空間被迫壓縮;加工成本和維護費用較高。

所以,前驅和後驅各有優劣。對普通家用轎車而言,前驅車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和實用性。而對整車動力性能要求較高的車主而言,更適合選用後驅車或四驅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瞭解更多汽車常識請加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