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回顧這一歷程,廣大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一直髮揮著獨特作用,作出重要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廣大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對於上海也是如此。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海外華僑華人就率先回國投資興業,上海“千人計劃”引進人才當中,95%以上是華僑華人。
進入新時代後,上海僑界該如何發揮僑智僑力,為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貢獻力量?近日,上海市政府僑辦舉行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座談會,邀請本市僑界人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我們從未像今天那樣自豪”
幾乎所有與會者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都是從恢復高考說起。如今已是交大醫學院教授的於穎彥1978年考入大學,她回憶說,當時學校教學道具特別簡陋,基本上就是一些圖譜,真的標本非常少,“但大家都很珍惜機會,77、78屆大學生應該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用功的學生。”在國內讀完本科、研究生,她在日本拿下博士學位,之後再回國教學行醫。
“我是通過考上研究生才得以畢業後回到上海的,後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當主治醫生”,創辦上海民辦高校首家衛生技術與護理學院的沈小平很感慨,“到了1988年我又有機會去美國留學,所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
改革開放不僅讓中國知識分子走出去看世界,期間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又如磁石般吸引海外遊子歸來。
鄭藝1980年考入復旦大學外文系英文專業,之後赴美留學並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紐約參與接待了浦東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趙啟正。“趙啟正先生說,上海的陸家嘴未來要建成中國的華爾街。當時真的很難想象,因為我離開上海時浦東還只是一片農田。”
如今一切都已成真,沿著黃浦江畔,陸家嘴的天際分外妖嬈。“真是了不起的奇蹟。”之後回到中國工作的鄭藝,如今已是上海美國商會主席。
身旁的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常務副院長陸嘉德接著說,“我1992年回來的時候,淮海路、常熟路都在挖地鐵,我踩下去全部是泥”。他笑著說:“我走過那麼多國際城市,單從地鐵規模、建設速度來講,恐怕沒有一座城市能跟上海比。當時上海決策層的勇氣與魄力是令人欽佩的。”
都說華僑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貢獻,但在陸嘉德眼中,這種獲得其實是互利的,“華人華僑在其中也獲得了巨大利益,不僅是財務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從未像今天那樣自豪,這種感受遠遠高於公司利益與金錢價值。”
“我們或許是中國漫長曆史長河中最幸運的一批人。可以說,因為這40年來國家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這些個體才能享受到發展紅利。”於穎彥說。
更好服務上海中心工作
40年後的今天,中國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深水區”,此時更需要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在座談會上,多位僑界分別就推動“長三角一體化”與打響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建言獻策。
“我對長三角合作感受很深。“長期從事芯片研究的艾新工商學院院長謝志峰介紹,他的團隊最近在和蘇州的一家智能製造企業以及浙江的汽車電子芯片企業合作,開發智能製造軟件和汽車芯片產品。在他看來,上海的研發需要長三角進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上海要像美國東部,那裡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貝爾實驗室,研發的技術可以向全美國輻射。”
鄭藝則提出,應藉助長三角一體化契機,利用周邊金融科技優勢來推動上海傳統金融行業轉型和升級,“互聯網平臺有流量、有場景、有大量數據與客戶,如果能跟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整合,對於金融機構打造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為客人提供個人化的服務,都很有幫助。”
不少與會人士都提到了當前國內三大經濟引擎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其中規劃的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芮海燕說:“當地朋友會問我們,大灣區與長三角一體化將面對一些共性問題,上海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定位至關重要,向上海可以學到什麼,又該起到哪些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芮海燕也提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的經驗可以總結、可以借鑑、可以分享。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好做法也值得借鑑,比如在吸引人才的力度和開放度上。
打響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僑界不能缺席。上海僑界企業家協會會長劉幸偕建議,成立若干家覆蓋整個行業全環節的技術研究院,更好服務上海製造。“許多技術是相通的,企業可以通過行業研究院來共享”。陸嘉德呼籲上海製造關注核心技術研發,“我們現在資金有了,政策有了,但是我們最缺的是核心技術,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醫療領域,多個行業都存在。”
上海護士品牌也是上海服務的組成部分。在沈小平看來,過去上海醫院的護士給外界以“和藹可親、醫術高、技能好”的印象,這一服務品牌需要一代代人的堅守,“我們希望通過學院教學改革創新,培養出基於國際標準的高級護理人才和上海淑女型護士的品牌。”
來自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陳聖來更關注上海文化走出去的問題。他認為,依靠眾多文化、藝術界的僑界人士,對推動文化走出去,推動上海文化甚至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銜接,將會大有裨益,“因為他們能把中國舞臺變成國際舞臺,然後把國際舞臺變成中國舞臺。”
閱讀更多 浦江同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