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快評丨大數據戰“疫”功不可沒

電子報快評丨大數據戰“疫”功不可沒

電子報快評丨大數據戰“疫”功不可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在這次新冠疫情防控戰中,大數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精準施策有重要參考意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效的支撐服務。

一是支撐疫情防控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正值春節,而武漢又是中國的交通樞紐,大量的人員遷徙與流動給疫情的研判,帶來了更為複雜多變的挑戰。而各個維度的大數據為國家以及各地政府更精準地瞭解疫情的發展,基於數據科學決策、精準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交通大數據可以有效掌握重點疫區人群遷移情況,有效鎖定輸入型感染者活動範圍和散落各地的隱形傳染源,為各地精準防控疫情提供重要參考。通過電信大數據,能夠精準分析全國特別是武漢和湖北等重點地區的人員流動情況,分析預測確診、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觸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流動情況,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監測統計,助力各地聯防聯控部門提前防範,精準施策。

二是提供更為便民的抗擊疫情大數據服務。衛生健康、鐵路、民航等部門依託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匯聚相關數據上線了“同乘患者查詢”,可以查到自己前後三排同乘接觸者是否有確診病例。中國移動提供的手機用戶到訪地查詢,經過授權用戶可以獲得“本人14日內到訪問地查詢”信息,可以讓每個人精準瞭解自己的軌跡,是否與患者存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交匯。互聯網公司基於大數據提供的“疫情地圖”“發熱門診地圖”等多種信息服務,幫助民眾更直觀地瞭解疫情實時動態、掌握防治應對方法,更加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疫情防控信息的傳遞和知識的普及。

三是大大縮短確診時間併為尋找特效藥提供技術支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在病毒檢測的環節可將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時間大大縮短,而將高效的人工智能算力運用到藥理毒理研究、蛋白篩選、新藥研發等工作中,大幅加快老藥新指徵與疫苗等藥物的研製進程。比如鄭州“小湯山”——岐伯山醫院,原來一個醫生肉眼研判CT片子需要5到15分鐘,採用阿里雲的大數據與AI解決方案之後,在20秒內便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從而自動判斷患上新冠肺炎概率,識別準確率達96%。採用依圖科技的大數據與新算法能將新冠肺炎定量評估時間從5到6小時縮短為幾分鐘。

四是有力支撐了防控戰略物資的精準供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斷蔓延,防控工作的推進迫切需要大量人力、資金、防護物品等戰略資源的持續精準供應。如何共享人財物等戰略資源數據信息,提升資源供應效率,實現全國乃至全球戰略物資的高效調度,成為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的重要支撐,也是打贏本次防控戰的關鍵環節。基於疫情防控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可詳細掌握各類重點醫療物資企業的產能、產量、庫存等情況,並通過數據分析提高醫療物資供給和分配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做好大數據支撐保障工作至關重要。接下來,一是要加強協同。工信、衛健、網信、交通等多部門加強疫情防控相關數據的採集、匯聚、分析、共享,打通數據壁壘,利用大數據技術為醫院救治、跟蹤篩查、科研攻關等提供更好的支撐,通過多渠道、多種類、多維度數據的整合,提升大數據技術支撐疫情防控的能力水平。二是要加強大數據綜合利用。結合物資調度、復工復產等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深入開展大數據的挖掘利用。加強綜合分析和預測研判,提供更多全面系統、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撐和分析服務,舉全行業之力,為加速決勝全國疫情防控做出應有貢獻。三是要加快平臺建設。儘快構建應急大數據智慧調度平臺:應急大數據指揮平臺、應急物流指揮平臺、應急物資保障(電商)平臺、應急城市交通指揮平臺。使得關鍵數據能夠高效彙總、應急物資精準投放和城市緊急交通調度,用大數據輔助決策,提升疫情指揮效率。

當前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包括大數據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和技術手段正在落地起效。我國擁有16億手機用戶,通過發揮網絡大國優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能夠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抗擊疫情,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