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眼中的貿易戰:以功用爲價值導向,以聚物爲富國手段

桑弘羊眼中的貿易戰:以功用為價值導向,以聚物為富國手段

元亨利貞/文

近來,中美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今天最新消息:貿易戰不再打了!中美之間做買賣,美國買中國的東西花的錢多了,賣給中國的東西收入的錢少,逆差一大堆,美國不高興;中國買美國的東西花的錢多,賣給美國的東西收入的錢少,長期“享受”順差習慣了,一旦順差減少也受不了。

有不少人,死盯著那些貿易數字,好像多一些、少一些像要了命似的。這些數字無非是以美元衡量的能體現物品所謂“價值”的價格。美元就是一張紙,價格不一定能反應價值,所謂的價值也不一定能反應物品實際的“功用”。

在中國古人眼中,什麼價格、價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物品的功用。一個國家如果通過某種手段能把別國有功用的東西儘可能多地引進到本國內,這個國家的財富就會不斷積累,國家就會富強。相反,那些向別國輸出功用過多的國家將逐漸被掏空、衰敗,甚至亡國滅種。
桑弘羊眼中的貿易戰:以功用為價值導向,以聚物為富國手段

桑弘羊是西漢昭帝劉弗陵時期御史大夫,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長,地位僅次於當時的丞相田千秋,桑弘羊的官職也兼任副丞相,掌管彈劾糾察及圖籍秘書。公元前81年,大將軍霍光主持召開了一次彪炳史冊的鹽鐵會議,會議討論鹽鐵的存廢,最後沒有形成決議,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寶貴的會議紀要《鹽鐵論》。會上,桑弘羊舌戰以後備幹部為主的賢良、以文人專家為主的文學,兩派針鋒相對,雙方觀點都能自圓其說。
桑弘羊眼中的貿易戰:以功用為價值導向,以聚物為富國手段

“力耕第二”篇中一段,桑弘羊非常簡潔地表達了他眼中的貿易戰,以及貿易的原則及目標:以功用為價值導向,以聚物為富國手段。桑弘羊說:“河南汝水、陝鄂漢水出產的黃金和精細的絲織品,對外國人很有誘惑,能換來匈奴和羌人的很多財寶。我們大漢王朝一段兩丈長的無花紋的絲織品就能換來匈奴價值很多黃金的物品,這樣敵國可用的東西越來越少了,他們那裡的騾子、驢、駱駝一頭接著一頭地進入中國的海關,他們那裡出產的野馬、赤白馬都將成為我們的牲畜,黃鼠狼皮、狐狸皮、貂皮、貉子皮、彩色的羊毛氈、帶花紋的毯子充盈大漢的宮殿,他們出產的碧玉、珊瑚、琉璃都將成為咱們的寶貝。這樣,外國的各種貨物不斷流向中國,中國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相比,我們的貨物流向外國的則少得多,中國老百姓手裡的財富也就越來越多。”

我們的祖先用絲綢、茶葉、瓷器開展國際貿易,換來了金銀、香料、各國物產和奇珍異寶。一件精美的瓷器就能換來一匹馬,一罐茶葉換一頭羊,一卷絲綢換幾十方木材,我們輸出很少的“功用”換來成倍的“功用”。我們的能工巧匠生產各種稀奇的奢侈品,讓外國人垂涎三尺、奇貨可居,一件隋代的透光瓷能讓他們賣腎。

老祖宗深諳國富之道。這個門道,西方人花了幾百年才轉過悶來。近代開始,世界貿易的規則格局突然反轉,西方越來越蠻橫,向中國輸出鴉片、過剩的工業品和戰爭。直到今天,美歐西方人將桑弘羊的貿易手段運用得爐火純青。一架飛機換我們上億件襯衫,一臺蘋果手機能讓中國的小夥子賣腎,一個驢包頂一個工人半年的收入,一塊瑞士手錶花費剛畢業大學生一年的收入。西方人用這些奇技淫巧、功用不高的物品,換回了中國的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勞動人民的血汗、豐富的農林礦產。驢包再貴不過是一個包,裝東西而已;手錶再貴重不過是個表,計時而已;蘋果手機再貴也就是個手機,通訊工具而已。它們真值那麼多錢嗎?它們凝結的人類勞動真有那麼多嗎?它們無非是桑弘羊眼中汝漢之金、纖毫之貢、一端之縵在二十一世紀的翻版。一個國家人人都貴難得之貨,追逐物無所值的東西,離崩潰就不遠了。

貿易,順差不重要,逆差不重要,數額不重要,價格不重要,價值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功用,功用,還是功用!中國人要強起來,向祖先學習,用文明文化和奇技淫巧換來在歐美國家利用歐美資源和歐美人血汗生產的各類物產,多多益善!(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