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二|五陰之色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楞嚴經·卷二|五陰之色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無論是同分妄見,還是別業妄見,一切浮塵皆是自性的幻化相。色、受、想、行、識五陰雖然虛幻,究其本質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既非因緣,也非自然性。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二|五陰之色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為什麼我說色、受、想、行、識的五陰,就是眾生本具的如來藏妙真如性呢?”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阿難,比如說,有一個人,以清淨眼看萬里無雲的晴明天空時,只能看到一個晴明虛空相,迥然不見其餘雜相。此人不知何故不眨眼睛,就這樣瞪著眼睛,稍長時間後眼睛疲勞,就看見虛空中狂華亂飛,以及很多狂亂虛幻相。你要知道色陰就是這麼來的。”

其人無故,不動目睛:這是指在不知不覺中著於色相了。

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攀緣執著色相,便會產生一系列的虛妄幻相。

楞嚴經·卷二|五陰之色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

“阿難,這些狂亂飛華,不是從虛空來的,也不是從目中而出。原因是這樣的,阿難。”

【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

“如果是從虛空來的,既然從虛空而來,當還從虛空沒入。如果虛空有出、入通道,那就不是虛空了。虛空若不是空體,自是不能包容這些幻華相在其中起滅。這就像阿難身體為實相,不能包容阿難的身體一樣。”

虛空是空體,才能隨緣包容,現出狂華,現出阿難的身體,以及一切萬相。

阿難的身體,如果不是在虛空中顯現,難道還是身體自己包容自己,自己顯現自己嗎?

只有在空性中,方能顯現妙有。妙有離開空性不能獨現,故而妙有自性本空。

楞嚴經·卷二|五陰之色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

“阿難,如果狂華從目而出者,既然從目中而出,當然從目還入。則此狂華體性,因從目出故,合當同目一樣,有見覺之性。”

狂華如果從目而出,目能見,狂華不見,則體性雜亂,所以這裡說,狂華當合目一樣,也有見性。

【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如果狂華有見性,離眼則眼中狂華空,旋迴入眼睛時,當首先見到眼睛。如果狂華無見性,離眼則此”無見“當翳蔽虛空,旋迴入眼睛時,則此”無見“當翳蔽眼睛。”

但實際上,狂華若有見性,離眼時,並沒有感覺華空而眼清明;旋入眼時,也沒有首先見眼。故而此種情況不成立。

同樣的,狂華若沒有見性,離眼時,並沒有“無見”翳蔽虛空;旋入眼時,也沒有“無見”翳蔽眼睛。故而此種情況也不成立。

【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睛空,號清明眼?】

“當虛空中又看見狂華時,眼中應該沒有翳蔽,怎麼能叫做晴明空?號稱清明眼呢?”

當虛空中又見狂華時,眼睛沒有幻翳,可稱清明眼;但此時狂華在虛空,又怎麼能說是晴明空呢?同樣的道理,若狂華在眼睛,雖則晴明空成立,則清明眼又不成立了。由此可見,狂華非從目出,

眼為根,虛空為塵,既然眼根、色塵都不成立,則眼根見色塵所產生的眼識(虛空狂華)也同樣不成立。那麼,虛空狂華究竟從何而來呢?

楞嚴經·卷二|五陰之色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陀由此總結說:“色陰虛妄,本非因緣性,非自然性,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虛空狂華乃色陰虛妄,非因緣生,也非非因緣生;非自然生,也非非自然生。是由真心所現,是本具的如來藏妙真如性。

關於受陰、想陰,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留言!邊讀邊聊,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