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旅遊景點之平遙古城牆

上次出了《旅遊勝地之山西平遙古城牆,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一文後,有很多朋友私信我,說我介紹得不詳細,只是大體講了下平遙古城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氣候條件以及旅遊概況,並沒有很詳細地介紹各個景點以及整體的出行安排,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後,“奮鬥平遙人”決定分幾期系統地給大家分析下朋友們的疑惑,以方便給大家的出行旅遊真正提供方便,廢話不多說了,下面進入正題。

今天這一篇首先給大家介紹下平遙古城的名片——平遙古城牆

平遙古城旅遊景點之平遙古城牆

平遙古城牆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28年),《平遙縣誌》記載,西周大將尹吉甫、嚴允曾駐兵於此。故舊有夯土城垣,相傳為周代將領尹吉甫所築。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全國各府、州、縣城按等級地位普遍建造城垣,以憑防守,平遙城牆即建於其時。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原西周舊城基礎上擴建為今日的磚石城牆。這座縣城,明、清兩代500餘年間,先後修葺26次,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 使城池更加壯觀。現存城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多次的修葺,使平遙古城牆日益堅固、壯觀。

平遙古城旅遊景點之平遙古城牆

平遙古城牆,城池平面呈方形,略偏東南向。城牆形制按照“因地制宜,用險制塞”規劃、 東、西、北牆為方直,南牆隨中都河蜿蜒而築。城牆周長6157.7米(12.3華里),牆高6-10米,牆頂寬3~6米,底寬9至12米;牆外築護城壕,深、寬各1丈,復掘塹深闊3丈。城門共有6座,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又築以甕城,以利防守。甕城就是圍在城門外的小城,或圓或方,平遙的甕城均為方形,高與大城同,城頂建戰棚,甕城門開在側面,以便在大城、甕城上從兩個方向抵禦來攻之敵。甕城設內、外門,平時檢查來往過客,有可疑時報警即可關上兩座門,甕城內被關之敵人即成“甕中捉鱉”之勢,故名之。城外有護城河環城一週,河上有大吊橋。各城門外曾設吊橋,甕城上築重簷歇山頂城樓;四周各有角樓一座;四面牆體,每隔60米,築觀敵樓一座,整個城牆上共有72座觀敵樓。環城而行,每隔一段距離,築有一個凸出的馬面,供瞭望和側射火力之用,馬面上建有敵樓,共計72個,城牆頂面用磚墁鋪滿,內築女兒牆,外築垛口,共計三千個。傳說,這城牆上的垛口3000個和觀敵樓72處,象徵著孔夫子的弟子3000人、賢人72人。軍事用途的城牆配以文道之喻意,文武相襯,獨成一趣。

整座古城牆,垛堞綿延,樓櫓聳峙。奎星樓、點將臺、文昌閣點綴其上,以“龜城”享譽古今。每座城門均為重門甕城,頂建重簷木構城樓,城牆四隅築有角樓。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華北第一城”。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我所知,目前多位國家領導人為了考察平遙古城的旅遊文化產業,曾經踏上過平遙古城牆,可見國家對於平遙古城旅遊文化的重視程度,正是由於國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對於平遙古城旅遊文化的肯定,今年來平遙古城的旅遊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而且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晉商文化傳播全國甚至全世界。

平遙古城旅遊景點之平遙古城牆

平遙古城牆一共有六個城門,東西各二,南北各一,而且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可登上平遙古城牆,站在城牆上可以俯瞰可以遠看城牆內居民的生活百態,也可以了領略城牆外一望無際的大好風光,繞城一週大約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如果您是從平遙火車站出發去遊覽,建議您可以從西門上城牆,逆時針走四分之一週,從南門下去,然後去其他的景點。如果您是從平遙高鐵站出發去遊覽,建議您可以從南門上城牆,順時針走四分之一週,從西門下去其他的景點。

至於景點的門票,平遙古城的門票只有一種,就是平遙古城通票,購買後可以參觀平遙古城22個小景點,比如古城牆、日升昌票號、文廟學宮、城隍廟、古縣衙、鏢局等,平遙古城門票三日內均有效,但是不能重複參觀景點。平遙古城通票:全價130元/人 半價票65元/人(平遙古城門票16人以上購買團隊票可聯繫客服),優惠政策:1.2米以下兒童、現役軍人、殘疾人、60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予以免票優惠,18週歲以下(含18週歲)的青少年、學生憑有效證件可購買半價優惠門票。

溫馨提示:平遙古城購買門票的時候需要遊客出示二代身份,進入景點的時候,刷門票進入,景區門票不做報銷用,如果遊客需要報銷,購票的時候直接開具發票。

弘揚中國文化,我努力我踐行。大家跟著我開啟平遙古城文化之旅吧!

本文由“奮鬥平遙人”傾情奉獻,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