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被暗杀对当时国家有什么影响?

灵儿153515693


1913年3月,满怀一腔热血,准备前去北京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宋教仁的去世,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失去了一次走向所谓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良机。毕竟,当时的宋教仁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已经在国会大选中大获全胜。根据所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作为国会第一大党将负责组阁。同时,那个位居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权力将会被极大限制。不过,这种认识多少有些书生意气。拥有北洋新军,在乱世军队才是“本钱”的时代,所谓国会大选根本就是一纸无效的契约,对于袁世凯这样的军阀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宋教仁死与不死,对于中国的发展可能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宋教仁的被刺,还是掀起了一些风波的。比如,在南方还握有一定实权和兵力的革命党人彻底与北洋军阀撕破了脸。于是,有了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来筹备军费。最终逼迫革命党人爆发“二次革命”。只不过,此时革命党人早已没了当年的“一呼百应”的神奇,除了江西、江苏和上海等几个地方宣布独立之外,其他省份根本没有响应。所以,革命党人最后的一点家底,很快就丢的干干净净。
没有了革命党人的牵绊,袁世凯行事也就愈发的无法无天。不仅逼迫国会通过所谓“中华民国约法”,而且之后更是肆无忌惮,直到开始了“洪宪”闹剧。所以,宋教仁的死亡或许是袁世凯加速称帝的一个小小的诱因。毕竟,没有了革命党人的牵制,其部下的冯国璋等又不敢轻易违反袁世凯的命令,所以让袁世凯过于骄狂。也正应了那句话”欲令其亡,必令其狂”。
当然,对于宋教仁的死,在革命党 内部也是一次大洗牌的良机。同盟会的成了,三家核心分别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其中,宋中山的兴中会,实力和人脉最差,不过由于孙中山本人德高望重,所以是公认的革命领袖。但是,光复会似乎对于他们并不感冒。到了中华民国成了,宋教仁改组同盟会,虽然依然将孙中山视为最高领导,但实际的最高领导其实已经是宋教仁。所以,宋教仁死后,这个由他一手改组的国民党立即作鸟兽散。原本已经有些被“架空”的孙中山,立即改组国民党,将革命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或许,这些才是宋教仁死去后,对中国的影响。

潞州节度


宋教仁是议会制的坚定鼓吹者,加上当时国民党已经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所以某些人认为,如果宋教仁组阁,会使得议会制在中国确立。相比较大权独揽的总统制,对于中国之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好处。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我个人并不赞同。

第一,在民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论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本质上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并不能改变中国传统的社会模式和政治结构。民国的议会本质上就徒具形式。和西方社会相比,这套完全移植过来的体制并没有在中国得到下层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以议会形式对于领导人进行制约是不可能的。在北洋政府时期,段祺瑞就曾经以总理身份统领政权,事实上证明了议会制本身并不能改变独裁的问题。

第二,就算宋教仁不死,也不能把中国真正导向议会体制。袁世凯当时手握重兵,这才是袁世凯权力的根源。宋教仁不可能靠着选举结果就将袁世凯的权力全部取消。宋教仁如果北上和袁世凯交涉,考虑到当时的力量对比,必然是宋作出让步。如果不让步,那么马上就会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很快就会形成内战。以革命党的军事能力,恐怕很难占到便宜。除此之外,国民党内部还有矛盾。宋教仁推崇议会制,孙中山主张总统制。两派之间已经有了嫌隙。孙中山之所以拥护议会制,本质上是希望借此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就算袁世凯当时主动放弃权力,那么这个时候宋教仁和孙中山的矛盾会立即凸显出来。最后究竟是什么政治体制,恐怕也很难说。

第三,政治体制变革需要漫长的时间,这不是一个辛亥革命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宋教仁作为一个宣传者,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指望他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zyb38537240


谢谢诚邀!我是万盛文化传媒。我来回答。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宋教仁。他是中国第一位推行内阁制的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的宪政之父。宋教仁一生坚守的民主宪政,是反对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他的宪政思想和献身精神,在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对他的暗杀对当时的国家形式可以说是一石惊起万重浪,让人们认识到只有武装革命才会达到革命的目的。下面听我一一讲解。



第一,宋教仁推广内阁制。

宋教仁积极推广责任内阁制,他认为内阁如果做不好完全可以更换,而总统做不好则很难让总统改变,就算必须换个总统,国家肯定也会动摇。而且推行内阁制完全可以限制大总统的权利,这就限制了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利。而且推行内阁制也可以限制袁世凯的部下进入内阁,可以组建一个完全由有新思想的革命党人组建的内阁。所以他的这一思想和观点影响了袁世凯及其部下旧官僚的利益,所以袁世凯派杀手将其杀死。



第二,宋教仁的死。

袁世凯在1913年3月20日指使刺客武士英将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当时大部分人都不敢相信袁世凯敢动手杀这个有威望的人,袁世凯的举动也让革命党看清了袁大总统的本来面目。



第三,宋教仁死后的影响。

宋教仁是国民党的组建者之一,他为了国家有个新的制度而到底演讲,到处奔波,但是不幸在火车站被袁世凯刺杀。他死后,国民党和人民群众极其愤恨,人民自发的去吊唁他。这也唤醒了人民和国民党对革命的追求,也坚定了国民党对革命事业坚定到底的信心。从此国民党再不和袁世凯和谈,进而发起第二次北伐革命。



总结:宋教仁作为革命先驱为了组建内阁,宪政治国付出了生命,他的死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力,让革命党和人民看清了只有武装革命才能达到完全结束封建帝制的目的。只有新思想的革命军才能结束封建社会。

本文作者——万盛文化传媒


万盛文化传媒


宋教仁制造了家天下!

袁始凯是清朝政府禅让的受托接管组合国家政权方,在全国几百个政治团体公选中、(包括孙中山革命党的这一政治团体)共同推举袁始凯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开国首任总统。

众所周知,1911年革命党内部,45个革命党人推选孙中山做南京革命党的总统时,实行的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革命党总统是行政负责制。总统内阁是只是一个咨询、顾问、嗟商部门。

袁始凯做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任总统的时,在全国几百个政治团体中,唯独革命党这一个团体要求袁始凯必须实行法国式代议制民主,实行内阁总理制,内阁决策,内阁集体负责,内阁总理负责制,总统只是虚位政治名片,总统也由国会选举产生。

国民党是撮合很多党派后,宋教仁一手缔造的政党,控制了北洋政府国会,宋教仁又是内阁总理。

如果按宋教仁的现状和宪政路线,北洋政府必然出现这种局面:宋教仁控制国民党,国民党控国会,宋教仁控制内阁总理政府行政权和国会立法权,选举总统权,,,,,,这样,所有权归宋一人于一身。

宋教仁的这套宪政方案,显然违背最起码民主规则和最基础民主常识,与民主没关系不搭边,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中,都不具实践操作性。



1913年1月,宋教仁应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的邀请,从家乡湖南桃源出发,到达上海,准备前往北京“组阁”。就在宋教仁准备离开上海,前往北京之际,他在火车站被刺客开枪刺杀,由于子弹有毒,再加上伤势严重,1913年3月22日凌晨,宋教仁因伤重不治去世,年仅31岁。

宋教仁被刺案,在中国的政坛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的时局也风云突变,历史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拐点。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的火焰迅速席卷全国,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党和北洋军首领袁世凯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力量,此时,封建帝制的清王朝已经灭亡。

那么,中国应该走什么路呢?中国的路在何方?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本就出身封建士大夫阶层,袁世凯一心一意的想继续走封建帝制的老路。在南京临时政府将权力交接给袁世凯之前,为制衡袁世凯,已经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此时的宋教仁,一心一意想走和平斗争的议会制,宋教仁等人参考西方内阁制,一厢情愿的制定了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游戏规则”。



1912年,宋教仁组织同盟会、国民公党等多个党派,将其整合为一个新的政党——国民党。并决心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由于孙中山坚决辞去了国民党理事长一职,宋教仁成为了实际的党魁。

就在同年的国会议员的选举中,国民党取得了大捷,在两院870个席位中,获取了392个席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国会选举。国民党大获全胜后,欣喜异常的宋教仁踌躇满志的准备策划第一届责任内阁。但是,还没等他到达北京,已经被刺身亡。



宋教仁被刺,究竟谁是谁凶手,有很多种说法。最主流的,也是证据最多的,则是袁世凯是主谋,其他还有说是孙中山主谋的;有说是陈其美主谋的;也有说是应夔丞主谋的;还有说是赵秉钧自作主张的。但是无论谁是主谋,宋教仁被刺案后,意味着中国和平斗争的议会制完全失败,宋刺案导致的“二次革命”,则彻底掀起了中国军阀混战,武力解决争端的序幕。


在中华民国刚建立的时刻,宋教仁希望采用议会制组阁,进而掌握国家权力,制衡袁世凯的想法,其实完全是一厢情愿。小站练兵起家,军阀出身的袁世凯,只信奉实力,宋教仁希望通过议会斗争,就想让袁世凯乖乖交出权力,完全只是幻想而已。

虽然宋教仁所坚持的议会斗争路线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宋教仁刺杀案,则完全破坏了民国党Z的底线,从此,中国资产阶级一直试图走的宪政路线彻底失败,中国陷入了以武力解决争端的老路。中国人民直接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悲惨境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