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何表现?

小树叶岑


蒋介石是1937年12月7日凌晨飞离南京的,此时日军对南京外围阵地的进攻已经开始了四天,西路第6师团陷芜湖,九个师团正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合围压缩南京防御半径。



(南京保卫战第88师青年士兵)

1943年蒋介石还有一次在空中遭到日本战斗机拦截的历险,左右大惊失色,惟蒋介石正襟读书,甭管真的还是撑的,作为最高军事统帅,镇定的架势还是有的。

由于飞机载员不足,他的两个贴身侍卫班迟至12月11日才从下关码头乘船撤离,负责看管船只的宋希濂脑子还算灵光,未予阻拦。



孙元良已于淞沪战役第二阶段被晋升为第72军军长,不过只是架子军,手下的部队仍然还是一个第88师(组建了补充旅),在南京卫戍总司令唐生智的军事地图上,第88师的防区为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城垣的中华门,是日军的主攻方向。该师左翼是俞济时第74军,右翼为王敬久第87师,雨花台山冈上筑有永备国防工事,以重机枪堡为主、战车防御炮碉堡为辅,各碉堡之间以战壕相连,阵地前沿布有雷区。

孙元良中将根据本部实际情况,作如下兵力布署:以第262旅朱赤(黄埔三期)所部和264旅高致嵩(黄埔三期)所部死守雨花台,亲率师直属队和补充旅坐镇中华门。此前,唐生智已颁布“背水一战”命令,下关码头大部船只开往上游,所余船只由第36师切实掌握,未经命令擅自渡江北撤者,格杀勿论。既然如此,各部也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孙元良的战斗动员很简单:“敌人不是打不死的”。



(第88师师长孙元良)

1937年12月10日下午1点,在唐生智拒绝了松井石根的最后通牒后,日军第6师团和第114师团对雨花台发起进攻,最先上来的是战力一般的末松茂治中将第114师团,日军先趟了地雷,再被重迫击炮轰,最后是猛烈的机枪火力扫射,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几个回合下来,主攻的第150联队战死中佐大队长以下数百人;次日,更加凶恶的第6师团牛岛旅团冈本联队担任进攻主力,在重炮联队没有到达的情况下贸然发起冲锋,又扔下500多具尸体。

战犯谷寿夫率师团主力到达战场后,首先呼叫第三飞行团对雨花台阵地狂轰滥炸,由于雨花台山顶平缓,日机捕捉目标极易,第88师阵地尽毁。随后日军在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每次冲到山顶又被打下去,然而第88师也出现了可怕的伤亡,两个旅四个团八名正副团长仅存一名,官兵伤亡超过6000人,血战至12月12日上午10时,雨花台阵地失守,朱赤和高致嵩两位旅长力战而死,残部由264旅副旅长廖龄奇(黄埔四期)率领向中华门撤退。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

孙元良的南京保卫战历程,跟唐生智一样,是标准的“虎头蛇尾”,发现雨花台陷落后孙元良立即下令炸毁了护城河上的桥梁,致廖龄奇残部无法进城,只能且战且走,绕城撤往下关码头。

中华门是南京最坚固的城门,总高超过20米,瓮城中有藏兵洞27个,城门上有88师的标语:誓复国仇(见照片)!然而在现代化的攻城武器面前,古老的南京城墙是无力的,日军在雨花台上架起加农炮,到下午4时即轰破数个缺口,中日两军围绕突破口展开厮杀。

(注意城门上的誓复国仇四字)

前一天安徽当途陷落,蒋介石即知南京守军已陷死地,嘱江北的顾祝同通知唐生智可以相机撤退和突围,结果唐生智心理动摇了,12月12日傍晚召集各部队长开会布置撤退,并要求各部队长在撤退令上签字(没有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孙元良第三个签字。随后唐生智下达了一个愚蠢的口头命令:变更原撤退预案,允第87、第88两师和教总跟随第36师一起自下关码头撤向北岸,要命的是宋希濂却没有接到这个命令!

12月12日晚,两个德械师和教导总队的残部涌向下关,非但渡船极少,宋希濂第36师还奉原命令开枪拦截,长江上的日军舰艇炮火连天,教导总队一名颇多战功的团长竟被活活踩死,其状惨不忍睹。第88师雨花台残部2000人由于不能进城,因祸得福最先到达下关附近撤出;孙元良则未及中华门陷落,即率师直属队逃往江边,结果被36师拦阻后折回城内,部队终被打散,第88师最后仅存廖副旅长率领突围的人马,余皆损失。



(第36师师长宋希濂)

孙元良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带司令部600人从龙潭附近渡江,经泰兴、淮阴等地,于1938年3月下旬到达武汉云云。”纯属自吹自擂。

实际情况是,孙元良的直属队被打散后,只身一人躲进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所,后来被德国人拉贝藏于学院一座楼房的阁楼,躲过日军搜捕后,1938年初逃离南京,辗转到达武汉,这一细节已经在后来出版《拉贝日记》中完整的记录下来,可惜当时没有人了解清楚。第264旅副旅长廖龄奇撤至武汉后,面呈蒋介石要求枪毙孙元良,理由就是惊慌失措、放弃部队和临阵脱逃,孙元良随即被陈诚扣押。



颇具讽刺的是,孙元良被审查42天查无实据无罪释放,“告御状”的廖龄奇(转任第74军第58师师长)却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后以“擅离职守”被执行枪决,虽然后来证明是冤案,不过成全了另外一位国军网红:副师长张灵甫,天上砸金蛋,意外得以转正。


度度狼gg



孙远良,被称为“飞将军”,这不是一句“好听的话”,主要是说:脚底抹油,逃跑得快,就像飞毛腿一样。

估计“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是孙远良最重要的座右铭。

在南京保卫战中,孙远良的第88师表现很英勇,却又很混乱,这些都源于他们的统帅孙远良。

奉命守城,浴血奋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蒋介石提出“战略转移”,计划迁都重庆。对于这个计划,大多数将领是支持的,毕竟死守可能会导致所有精锐覆灭,这对“党国”是大大不利的。

可是,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提出:“南京是国父所葬之地,是首都,这样直接放弃,实在说不过去。本人主张死守到底,和敌人拼一拼。”

蒋介石很高兴有这样的将领,然后直接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并留下十来万人马供其调遣。

孙远良部也被留了下来,当时孙是72军军长,兼任88师师长。估计,孙远良的内心是不爽的,那么多人都撤了,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悲催,被留下来堵“日本人的枪眼”?


日军的炮火是猛烈的,从12月1日开始,南京外围不断被攻克。

12月10日,日军见国军不愿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此时,在雨花台固守的88师,拼命死战,不愿放弃。但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无奈,88师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

12月11日,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第6师团主力,继续猛烈攻击雨花台。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88师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

当日,少数所谓的“日军小股精英”,突入城中核心阵地,被我88军全部歼灭。

此时的88师,虽然困难重重,但个个浴血奋战,生死置之度外,没有一个放弃。

眼看,88师就要和南京城共同“沦陷”。


死战还是撤退?这是个问题


11日当夜,唐生智看状况惨烈,又结合蒋介石提出的“守不住时可撤退”的建议,决定“全面撤退”,并安排参谋人员开始制定撤退计划。

12月12日,日军继续猛烈攻击,88师防守的雨花台阵地,终于被日军攻占。

88师264旅残部想退入城中,但“中华门”已关死,在敌人火力下,只好沿着护城河横向移动,想从北门绕进去,但谈何容易?除了一个个倒下的尸体,只剩下活着人眼中的“恐惧”。

日军占领雨花台后,继续大力“轰中华门”,88师262旅的将士们,坚守“城垣阵地”

孙远良看了看整体战况,做出了判断,南京城会马上沦陷。于是带着自己的直属队和262旅一部分将士,开始向下关退却,计划渡江北撤。

但,撤退时,碰到了一个人,这个人阻止了孙远良的撤退行为,这个人就是宋希濂。孙远良很无奈,就此放弃了撤退计划。返回后,看到了被攻破的中华门,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单独脱离了队伍,几经波折后,藏匿到了城中“难民营”,在德国人拉贝的帮助下,孙远良活了下来。


但88师的剩余兄弟们,一看老大不在了,早已乱作一团,继续死战?还是撤退?这是个问题。

但,随之而来的是:12日下午,唐生智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各军准备弃城突围,并下发了书面突围指令。后来又口头通知各部,如果有轮渡,可以直接做轮渡撤退。

人心都是肉长的,“死”谁都不想。长官找不到了,最大的长官又下令了撤退,再去死战,实在说不过去。

88师残酷的结局


12月12日下午,大军开始逐渐撤退,可哪有那么容易?领导们,早已知晓上面的撤退意图,把一些收尾工作交代下去,就提前撤了。至于去突围的队伍少之又少

(唐生智的命令有缺陷),都是想坐船和轮渡撤退,这样牺牲最少。

等到下属官员们从下关撤离时,慌乱极了,人多船少,注定有很多人是走不了的。

88师没有阵亡的兄弟们,大部分没有撤离成功,而是做了俘虏,最后死在了南京大屠杀。早知如此结局,也许拼死更好,谁知道没有人性的日本军会开展大屠杀呢?谁知道日军会杀了所有的俘虏呢?

在南京保卫战中,88师损失惨重,三个旅长中,两个阵亡;六个团长,阵亡三个(韩宪元、李杰、华品章),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更大。


第88师战前约6000余人,等战后清点时,只剩了500人。

88师最高长官孙远良活了下来,靠自己的“智慧”和局势的“判断”活了下来。

说实话,也不容易,委员长撤了,李宗仁撤了,大部分人撤了,叫嚣着要“死守南京”的唐生智也准备带人撤了,自己带着人马在这里送死,实在是“有些愚蠢”。从人性出发,“明哲保身”不是大错。

但,这一战役,给孙远良的终身都卡上了“丢下队伍,提前逃跑”的耻辱烙印。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孙远良宁愿死在守城上,如果是这样,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台湾巨星秦汉了。(孙远良是秦汉的父亲)

国军当初死守南京的勇气值得提倡,但进攻的安排,撤退的协调,实在是不尽人意。


88师的英雄们在南京保卫战中,早期拼搏过,死守过,但实力的差距,最终没有完成死守城门的任务。至于后期出现的“缺乏主帅指挥”的混乱,不怪他们,真不怪他们。

那些守城死去的先烈,那些被日军屠杀的战士,安息吧!好在,死在了国父埋葬的那一片土地上。如果真有“泉下”一说,国父孙中山会在地下为他们戴上勋章。


向88师所有的将士们致敬,包括孙远良,毕竟能留下守城,而且前期能那么顽强,真心不容易。

也向所有在南京保卫战中献出生命,流过血、受过伤的将士们致敬!活下来不容易,死去的很伟大。


蓝风破晓


黄埔一期,老蒋嫡系

要说孙元良,那绝对是老蒋的嫡系,可以说在黄埔一期将星云集的璀璨中丝毫没有暗淡,胡宗南如果算是老蒋天子第一门人的话,孙元良就是第一梯队。

在黄埔期间参加东征陈炯明,毕业之后参加北伐,从连长一直做到团长,而且是第一师第一团,这个团长也不是一般的团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时,当时北伐军气势如虹,结果程潜轻敌冒进,攻打许昌遭到了孙传芳部的激烈反抗。

当时第一军军长王柏龄还在窑姐的床上,遭遇孙传芳部的反击,孙元良惊慌失措中率先逃跑,这是北伐军在一路胜利的道路上鲜有的失败,此战被蒋介石称为:“北伐史上最耻辱的一页”,蒋介石当时还要枪毙孙元良。

但是,说实在的,这仗输的不能赖一个团长,大环境如此,为了躲风头,孙元良被安排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镀金,后回国不但没有追究以前的责任,反而官复原职,1931年时更是荣升警卫军第一师第一旅的旅长。

德械师师长孙元良

一二八事变后,孙元良调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师长是俞济时,这次升迁对于孙元良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提升,第八十八师是当时仅有的几个德械师之一,是当时国军中一直在吹嘘的精锐。

有说法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看了老蒋的日记,老蒋要打造八十个德械师,然后来抵制日本的侵略,看的张学良老泪纵横,后来更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请罪。

可见不管德械师厉害不厉害,名声和态度以及期望在那了。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孙元良一直率领部下积极剿共,1935年因为表现良好,随着俞济时的升迁,孙元良接替俞济时成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在黄埔第一梯队中,孙元良一直名列前茅,没有淡出老蒋的视线。

孙元良在淞沪战场的表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老蒋也是拼上了家底,调集所有中央军嫡系到淞沪战场和小日本血拼,作为当时的主力德械师,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奋勇向前,坚决阻击敌人,第八十八师损失惨重。

随着日军援军的到来,国军由于未能突破日军的防御工事,为了避免整个中央军被日本切断退路,国军开始撤退,结果由于国民政府在之前还从未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撤退变成了溃退。

当时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要求孙元良率八十八师坚守闸北,为其他部队撤退争取时间,但是在最后关头,孙元良只让所部的一个营,据守四行仓库,也就是谢晋元请缨率八百壮士抗日的大事件。

因为该营的表现,孙元良在撤退中升任中将军长。

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

经过上海战场的一仗,蒋介石已经意识到国军是打不过日军的,只有进行战略纵深,打持久战,也就是传说中的B计划。

但是南京是国都,国都都不进行设防,岂不是很没面子,后来唐生智立军令状,要坚守南京,于是老蒋就留下一部分人让唐生智进行抵抗日本侵略者。其中就有当时已经在淞沪战场损失惨重的孙元良第八十八师。

其实第八十八师在南京保卫战的过程中表现尚可,只不过打不过日军而已,孙元良部在遭到重创后,曾想撤退,但是遭到宋希濂的劝阻,后来场面一度很混乱,第八十八师基本就没剩几个人,只不过孙元良逃了出来。

关于孙元良是怎么逃出来的,说法不一,孙元良说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撤退,另外的说法还有孙元良买通老鸨子躲在青楼中和难民营中等。

时也,命也,孙元良的低评价还是因为太自私

纵横看了很多答案在为孙元良鸣不平,说孙元良是一个抗战极其积极的人,并且对孙元良的作战经过呈现和大部分记录不太一样,我认为这应该是史料的差异,甚至是有些人哗众取宠的表现。

孙元良的逃跑之路,实际都是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在颓势的情况下,是个人都会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孙元良的求生欲望可能更强烈一点。

但是孙元良不是老百姓,而是军人,守土有责的军人,如果当兵的在战场上还是惜命的话,只能说明这个军人他不合格,如果这样的人都能被夸赞成英雄,那么,那些张学良、韩复榘那些放弃抵抗的又怎么说。

我认为也正是孙元良打了败仗,所以,对其的评价也趋于负面化,甚至是一些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比如孙元良贪财好色等等花边新闻如喷泉一样涌现,这些不一定真实,但是人们这么说,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在困境中只求自保的缘故。

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他自己怎么说,也要看别人怎么说,早先我在评价冯玉祥的时候,一个读者朋友说他看了冯玉祥写自己的书,认为冯玉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纵横只能说,你多看看别人的评价好吗?

在徐州会战的时候,老蒋要调宋希濂担任徐州剿总的副总,但是宋希濂知道孙元良在徐州担任兵团司令,所以明确表示不去:“孙元良我是深知道的,是个把个人看得比什么都高的人,我无法与他共事。”

说到底,孙元良就是一个自私的人,虽然战局如此,但是其缺乏杀身成仁的精神。

在淮海战役的时候,黄百韬兵败身死,蒋介石知道后说了一句:“黄埔精神不死”。实际意思就是黄埔精神不死也!黄百韬不是黄埔出身却能杀身成仁,然而,黄埔出身的例如孙元良这样的人贪生怕死,将个人利益看的比国家的还重,所以,黄埔的学生又怎么会死呢!


史论纵横


淞沪会战中,孙元良的88师已元气大伤。但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依然十分顽强!

淞沪战场的上海,国军与日军的巷战打得非常惨烈。

我曾经看过一个日本当时战地记者拍的战事纪录片,上海巷战的场面完全是一片瓦砾。淞沪会战尾声,孙元良指定第262旅第524团第1营在中校团附谢晋元带领下,坚守四行仓库掩护大军转移,此即日后名扬四海的“八百壮士”。


淞沪战场

1937年11月,从淞沪战场撤离的孙元良带着第88师残部4000余人到达南京,驻防尧化门一带。部队随即补充了两个团,合编为一个补充旅。因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损耗颇大,部队没有恢复正常的战斗力。

淞沪战场

在淞沪抗战中国军营级以下的基层指挥官伤亡率极大,这就造成了在南京保卫战中新的基层指挥官一是缺乏实战经验,二是不熟悉自己的士兵,士兵不认可自己的长官,指挥系统发生了一定的紊乱。同时由于时间仓促,补充的新兵训练严重不足,一时也难以形成战斗力。

11月26日,南京卫戍部队战斗序列颁发,72军88师奉命防守雨花台、中华门等城南地区。

孙元良

孙元良以264旅527团、补充旅扼守雨花台,528团为预备队,前线并附工兵一营、通信营两个连、辎重营两个连;以262旅守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城垣。

图为日军战车向南京中华门发起突击。

在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的88师表现依然是很顽强的。

负责防守雨花台的右翼阵地是88师262旅,负责左翼阵地是88师264旅。从12月9日到11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262旅和264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殉国的第262旅长朱赤

88师朱赤的第262旅还担任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的城防。12月10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开始进攻中华门,第二天上午,城垣阵地多次出现险情。当晚11时,雨花台守军高致嵩的第264旅请求增援。朱赤留下第262旅第523团由孙元良直接控制,自己率领余部出城增援雨花台守军。

殉国的第264旅长高致嵩

战斗进行到12月12日凌晨,第262旅第524团阵地被日军突破,团长韩宪元阵亡。天亮后,日军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262旅阵地,激战至最后时刻,朱赤身中数弹浑身血污,甚至连肠子都出来了,仍手持两把驳壳枪继续指挥战斗......守军262旅全军覆没,旅长朱赤少将殉国。朱赤牺牲后,口袋里还放着几张结婚照片和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国民政府追赠朱赤为陆军中将。

南京保卫战后的中山门

264旅坚守到12月12日下午,高致嵩命令士兵把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进攻上来时,几百枚手榴弹瞬间引爆,冲在前头的日军被炸得血肉模糊。在日军重炮和飞机的联合打击下,264旅阵地最终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高致嵩为陆军中将。

至此,孙元良的88师已基本拼完了。

日军占领后的光华门

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雨花台取得制高点后,继续重新向中华门进攻。至12日,守军74军51师302团团长程智殉国。但中华门守军依然死战不退。

12月12日下午,262旅上校副旅长华品章率残部一百余人杀伤大量日军后因弹尽全部殉国。

最终262旅全旅官兵尽数壮烈殉国。华品章时年35岁。

国民政府追赠华品章为陆军少将。

12日,光华门也再度被日军突破,被87师守军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将第二次入城的日军悉数歼灭,并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

12日下午5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

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撤退,失去了指挥的撤退转瞬间就成了溃退。

在大多数部队溃退之时,光华门上谢承瑞团仍然在竭力反击。当撤退令下达到谢承瑞团时已是13日凌晨。谢承瑞团撤退下关途中,身负重伤体力不支的谢承瑞被溃散人群踩踏而亡。

12月13日,日军攻占中华门。日军第一一四师团步兵第六十六联队从南京中华门突入城内。

图为日军第一一四师团官兵在中华门庆祝。


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或进入本头条号《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读私家历史,品黔台美酒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有网友问: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何表现?在南京保卫战当中,以第88师任右地区雨花台及城南之守备任务。简单说,12月10日,日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

12月11日,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

12月12日自拂晓起,日军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对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城南方面,战斗至10时前后,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

日军占领雨花台后,居高临下,加强了对中华门的火力袭击。第88师第262旅部分官兵坚守城垣阵地,奋力阻击。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下,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数处倒塌,一部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由缺口突入城内。第88师遂即撤走。

我们再来看看,担任攻击的日军第6师团战史的说法,日军第6师团战史关于攻击第88师的记录是,12月10日,日军第6师团,所属4个步兵联队从左右两翼攻击雨花台第88师,另外,野战炮第6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1个大队,独立山炮第2联队,独立机枪第8大队,独立装甲车2个中队担任火力支援,工兵第6联队支援。

雨花台阵地高度为90米,山脊平缓,反坦克壕沟到处可见,还有机枪掩体,在各个要地都有水泥碉堡,布满了铁丝网。第88师的迫击炮炮弹呼啸而来,机枪猛烈扫射。以至于,步兵第13联队军旗的旗杆都被机枪子弹打断。

在12月10日,日军占领了安德门附近阵地,当天夜里,第88师发动了十几次夜袭想要夺回阵地。双方彻夜激战,在击败第88师的反击以后,日军发现在山上的碉堡全部都被反锁,里面的守军只能战斗到死。

12月11日,战斗再次开始,日军工兵爆破敢死队,105毫米榴弹炮全部进入战场,准备攻击第88师的碉堡。到下午,日军已经基本控制了阵地,到12月12日,日军第6师团和第114师团联手突破了第88师据守的城门。

12月12日夜里和13日凌晨,第6师团开始追击撤退的第88师。整个战斗非常混乱,日军炮兵开始拼命开炮,还导致冲在前边的日军遭到炮击,师团所有预备队都投入战斗,通信兵,辎重兵,传令兵都已经参加战斗。

2个装甲车中队掩护1个步兵联队,向河边冲进,紧紧追踪第88师。2个装甲车中队一个晚上向江边撤退的第88师发射15000发机枪子弹,导致撤退的第88师损失极大。12月13日,日本海军第11战队朔江而上,与在陆地上的日军炮兵,机枪和装甲车一起围攻,退守在江边的第88师,此时的第88师已经没有还手之力。


深度军事


孙元良的88师几乎在南京保卫战中全军覆没。该师下辖的3个旅中,在中华门外的2个旅基本拼光了,只剩下2000多伤员,2个旅长朱赤、高致嵩殉国。

孙元良让辎重营在长江边准备了200多艘小渔船,帮助部队撤退。

但这2000人撤退期间出现问题,被其他部队拦住。无奈之下,孙亲自前往交涉,最终才得以放行。

这被人曲解为孙要逃走,正是笑话。

令人震惊的是,这2000多先行撤退的伤员,竟然是88师唯一成建制撤退的部队。

在12日17点下达撤退命令后,孙元良仍然奉命在中华门继续防守。

在日军的攻击下,孙元良又死撑了2个小时。于是,该师剩下的部队又伤亡极大,日军认为中华门内的88师官兵遗体就有1000具。

该师剩余部队约一二千人,从中华门向南到中山码头撤退时,日军已经封锁了长江。

最终,这些部队几乎都没有撤退成功,连孙元良自己都被裹在城中,差点死于大屠杀。

至于有些家伙黑孙元良,说什么孙元良放弃部队逃走。

那么请问,国军在南京有差不多10万军队。其他那么多军长都撤退成功了,只留下孙元良一个人没走成,差点把命都送了。

都逃走了,为什么就他一个没走掉?这符合基本逻辑吗?

88师最终成功突围出去的仅仅二三千人,师长也险些送命!

之所以黑孙元良,是因为他说明一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日,真是天理难容!


萨沙


全师几乎全部阵亡,孙元良侥幸逃脱


其实在南京保卫战之后,有大批的人开始黑孙元良,主要聚焦点在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孙元良率残部消极出逃。然而孙元良部逃出去了吗?没有,几乎全军覆没。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第88师的情况。

1937年12月11日在接到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后,然而最后除了陈广东的两个军和宋希濂撤了下来,其余几乎全军阵亡。而关于孙元良逃跑,是来自宋希濂所说:

88师负责的雨花台沦陷后,又全部转去中华门,之后孙元良率领2000残部向下关退去,企图过江逃跑。最后在宋的堵截下,孙又不得不率部回中华门,最后因为敌人火力太猛,撤离中华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被阻的88师是因为雨花台沦陷后,又无法从中华门进城,所以部队是绕城而走。而当时孙元良还在中华门的城楼上,在这之后才与部队汇合。并不是孙元良率部从下关撤退,而是该部队无法入城,又无法按计划从雨花台突围才走下关,这就涉及到了突围路线。

南京军的突围计划是在12日按照铁心桥――古里村――路廊桥的路线,中间必经之地是雨花台。 当时雨花台已经沦陷,冲上去是白白送死。而下关位置是留给长官部队的位置,孙是正面雨花台突围无望才走的下关。



总而言之,88师没有临阵脱逃,全军所有官员洒尽最后一滴血。该师的两个旅长,几乎一半的团长全部战死。除了廖龄奇率领残部2000人从下关坐船突围外,其他所有人全部死于雨花台与中华门。8000多人被日寇所杀,孙元良未能跟部队撤离,后隐藏民间。


史之策


孙元良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是蒋介石的嫡系干将。孙元良是个很矛盾的人物,既有东征陈炯明血战惠州率先登上城头的英勇,也有北伐期间不听号令一溃千里的懦弱;既有贪财好色的一面,又不鱼肉百姓、欺凌下属。而孙元良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是国民党部队中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抗战初期的王牌。

1936年淞沪会战爆发,孙元良率领八十八师冲在了最前面,将士用命,奋力拼杀,战争初期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节节败退。只可惜国民党高层的错误指挥使得将士的牺牲白白浪费,日军增援到达,局势对中国军队不利最后不得不全线撤退。

蒋介石曾打算让88师留守闸北以期获得国际社会的注意和同情,孙元良力荐称不能做无谓的牺牲,留少数精锐固守一两个据点就行了,这才有了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的壮举。

看到上面是不是觉得孙元良不错,但在淞沪会战的关键时刻孙元良也没改贪财本色。当时财政部为88师拨了26万元经费用来修筑防御工事,孙元良看到防区现成的仓库、钢铁,直接就地取材拆房建工事,这26万元就落入了孙元良腰包。还有全国民众送给88师的劳军物资也被孙元良变卖换钱贪污了。

南京保卫战前夕孙元良天天泡在戏院、青楼里玩乐,根本无心管理军务,88师在没经过休整,毫无准备下就再次投入了血战,负责守卫南京的制高点雨花台和南京城南。

南京保卫战名义上的指挥官是唐生智,实际上是蒋介石遥控指挥,孙元良身为蒋介石的嫡系也算尽忠职守,带领88师血战两昼夜,伤亡惨重。但当1937年12月12日撤退的命令下达后,孙元良跑得比谁都快,直接抛弃了在前线血战的88师262旅官兵,带着师部直属部队和262旅部分官兵用事先藏起来的木船跑路了。

南京保卫战中88师的三个旅长阵亡两个(高致嵩、朱赤),六个团长阵亡三个(韩宪元、李杰、华品章),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占全员的十分之八,全师仅剩两千多人。


当狗容易做人难


孙元良——有名的飞毛腿逃跑将军!

我们广东粤军在抗战中很出色能打的,但我们从不吹自己,祖父在粤军部队里当兵吃粮超过10年,听他说南京保卫战,当时所有国军部队都一窝蜂挤在江边过河,满岸都是人,施展不开,自相践踏者死伤无数,83集团军军长邓龙江将军(茂名人),当机立断,相信自己部队的袍泽之情结协作,一句“丢那妈,从正面冲出去”,率部从日军正面突围,是唯一的一支从正面成功全建制突围的部队,突出重围之后,不忍扔下落散的子弟兵,还各个方向派出小分队搜索,救援,收容病伤散兵。更厉害的是,一星期后,撤退到芜湖,邓将军了解到日军也是刚刚占领芜湖不久,立足未稳。召集所部154,156两个师的师长,参谋,又来一句“丢他妈,南京撤退好湿柴,在此打一仗振奋士气”,巧妙指挥展开攻击,一举收复芜湖,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粤军各部在抗战中打遍淞沪,兰封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万家岭大捷,雪峰山大捷,粤北大捷,豫湘桂,雷州半岛.....可惜这一支善战之军,不为蒋光头所容,借故裁撤,拆分到各个部队中去,越之能打的将领越不被重用,如蔡廷锴,邓龙江,华振中等等。反而忠心的草包们却能重掌兵权,官越做越大,比如台湾著名歌星秦汉的老爸孙元良,便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国军众将都戏称他为“飞毛腿”,南京战事吃紧时,他连部队都不敢回,只是打电话叫部下撤退,自己躲在妓院里一个多月,等风头不紧之后才辗转回到部队,蒋光头不但不责怪,还官职连升。


赚钱还债养儿子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会员 冯杰

1937年11月,孙元良带着第88师残余官兵4000余人到达南京,驻防尧化门一带。部队随即补充了两个团,合编为一个补充旅。11月26日,南京卫戍部队战斗序列颁发,72军88师奉命防守雨花台、中华门等城南地区。孙元良以264旅527团、补充旅扼守雨花台,528团为预备队,前线并附工兵一营、通信营两个连、辎重营两个连;以262旅守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城垣。

孙元良

12月12日,日军猛攻雨花台,朱赤、高致嵩、韩宪元、华品章等旅长、团长先后殉国。据第78军军长宋希濂回忆:“自雨花台陷落后,第88师全部守备中华门,受敌军重炮的轰击,敌步、工兵逼近城垣。第88师师长孙元良率所余2000余人向下关方面退却,企图过江。唐生智得悉,命我负责堵阻。我当力劝孙元良万不可这样擅自行动。

八十八师单兵

孙为情势所迫,乃又率所部回中华门附近。”另据时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程奎朗回忆:“孙元良在中华门城楼上看见由雨花台退下来的本师官兵,在敌战车追击下无法入城,又无长梯、绳索等上城工具,只好沿护城河两岸退,在敌火力尾击下,牺牲伤亡不少。”南京沦陷,按照孙元良自己的说法,他带着600余人钻隙向东面的山地撤退,先从栖霞山龙潭车站间跨过铁路,南向进入山区,然后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渡江突围。

然而,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另有说法,孙元良先是在紧急时候藏身某国使馆,后又躲到云南路336号避难,以后才化装成马车夫助手,通过下关先到苏北,然后转到汉口的。事实究竟怎样,扑朔迷离,但据成文于1946年12月的“陆军第88师京沪抗战纪要”记载,该师零星撤退渡江官兵总计不过四、五百人。孙元良一次率600余人突围的可能性不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